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高考预测金卷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高考预测金卷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中原名校联盟2019年高三高考预测金卷 文科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一种行为。春秋时的“出奔”多是集团性的,有族人或家臣跟随,到了战国时期,“出奔”则成为一种个人行为。这种变化反映了 A. 血缘宗法制受到冲击 B. 贵族政治已经被取代 C. 政治叛变现象的缓解 D. 士阶层已经实现独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春秋时 - 15 -‎ ‎“出奔”多是集团性的,有族人或家臣跟随,这体现了血缘宗亲关系;到了战国时期,“出奔”则成为一种个人行为。据此可知,出奔由春秋时期的血缘宗亲集团关系到战国时期的个人行为,这说明宗法制受到了冲击,A正确;据所学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材料没有涉及,B错误;据材料“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一种行为,可知“出奔”是被迫的,而叛变是背叛自己的阶级或集团而采取敌对行动或投到敌对的一方去,二者不同,C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士的独立,而且战国时期士阶层没有实现独立,D错误。‎ ‎【点睛】叛变是背叛自己的阶级或集团而采取敌对行动或投到敌对的一方去;“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一种行为。同时注意从血缘宗亲集团关系到个人行为的变化。‎ ‎2.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以刘向《列女传》为文本,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这一变化说明 A. 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 B. 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C. 儒家伦理影响的扩大 D. 妇德的标准日益宽松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仁智才华占据大部分篇幅”可知,西汉列女的标准主要强调仁智才华;而东汉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这说明东汉时期儒家伦理影响到列女主要标准的变化,C正确;据所学可知,两汉时期的官立学校以教儒学为内容,不能说明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A错误;据材料对列女立传,说明了儒学对人性的压抑,这是对妇女人性的束缚,B错误;据材料两汉列女的标准的变化,这是对妇女的严格束缚,而不是标准日益宽松,D错误。‎ ‎3.明初收取润笔(文酬)为个别现象,至中后期收取润笔的现象十分普遍,价格也贵。这一时期,一些士大夫的润笔收入已十分可观。这反映出 A. 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 B. 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C. 社会传统义利观瓦解 D. 士大夫迎合市民阶层品味 ‎【答案】B ‎【解析】‎ - 15 -‎ ‎【详解】据材料“明初收取润笔(文酬)为个别现象,至中后期收取润笔的现象十分普遍,价格也贵”可知,明朝收取润笔由个别现象到普遍,这反映了当时收取润笔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行为,B正确;据材料反映的现象没有涉及文人社会地位,A错误;收取润笔是正当的劳动报酬,这不能说明社会传统义利观瓦解,因此C说法错误;据材料收取润笔是为人代笔的文酬,不是迎合市民阶层,D说法错误。‎ ‎【点睛】润笔,是指拿毛笔泡水这个动作,使用毛笔时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因此,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 ‎4.清朝的“引见制度”创立于顺治年间,康雍乾三朝不断完善。该制度规定,凡四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以及部分八品以下、未入流官员在任用、提升、调动、处分之际,由皇帝亲自接见,予以勖勉和教导。据此可知 A. 专制皇权得以加强 B. 低品官员更受青睐 C. 官僚腐败现象严重 D. 官吏考核日益规范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清朝的“引见制度”创立于顺治年间,康雍乾三朝不断完善。……未入流官员在任用、提升、调动、处分之际,由皇帝亲自接见,予以勖勉和教导。”可知,低品级官员的任用、提升、调动、处分都有来自皇帝的鼓励或教导,这是专制皇权得以加强的体现,A正确;据材料反映了低品级官员的任用、提升、调动、处分都有来自皇帝的鼓励或教导,不是更受青睐,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官僚腐败问题,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吏考核,D错误。‎ ‎5.19世纪中叶,对于洋务派追求的国家富强,以清流派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则从传统的民生和道义立场对此大加批评。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流也彻底衰落,之后经世和富强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爱国主义成为最高评价,爱民主义从此鲜有人提。这反映了 A. 洋务派自强求富之路的破产 B. 清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 - 15 -‎ C. 生存危机加剧了救亡的紧迫 D. 民生主义得不到世人的认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流也彻底衰落,之后经世和富强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爱国主义成为最高评价,爱民主义从此鲜有人提”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人们认为只有富强才能救国,国存民在,国亡民亡,因此生存危机加剧了救亡的紧迫,C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经世和富强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故A错误;据材料早在洋务运动兴起时清统治集团内部就出现了分裂,故B错误;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与民生主义无关,D错误。‎ ‎【点睛】解题时紧扣材料信息“甲午战争的失败……之后经世和富强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爱国主义成为最高评价”,认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的时代背景,再结合爱国主义与救亡图存的关系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6.如图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信谊化学制药厂刊登在报纸上的牙膏广告。这反映出 A. 广告宣传促进了民族品牌壮大 B. 国货需要利用外国人才能畅销 C. 民族工业在竞争中的营销策略 D. 国产牙膏深受中外民众的赞美 ‎【答案】C - 15 -‎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这是中国信谊化学制药厂刊登在报纸上的牙膏广告“外国人用中国牙膏毫不稀奇”可知,这是信谊化学制药厂刊登在报纸上的牙膏广告以促进销售,反映了民族工业在竞争中的营销策略,C正确;据材料没有反映民族品牌壮大,A错误;“国货需要利用外国人才能畅销”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据材料的信息,不能说明国产牙膏深受中外民众的赞美,D错误。‎ ‎7.1942年1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陕西省进攻战”计划,意图攻占西安。对此,日军内部许多人认为“进攻西安反而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最终日本并没有实行该计划。据此可知,当时 A. 西安事变瓦解日军侵华计划 B. 敌后战场抗战减轻正面战场压力 C.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战 D.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42年1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陕西省进攻战计划,意图攻占西安。对此,日军内部许多人认为进攻西安反而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以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主要的进攻目标,D正确;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据材料主旨是日军将中共军队作为主要敌人,B不是主旨,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战,C错误。‎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再紧扣材料“进攻西安反而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8.下表所示为1978~1979年一些党报关于商品展销会的最早报道,据此可知 - 15 -‎ A. 党报办报方针发生了转变 B. 轻工业开启经济体制改革 C. 沿海地区改革意识更突出 D. 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松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78~1979年一些党报关于商品展销会的最早报道”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开始,但是一些城市也举办了商品展销会,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体现,有利于经济发展,D正确;办报方针体现报纸的性质、立场、指导思想等,决定报纸的风格和编排特点,材料没有涉及,A错误;据所学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开始,B错误;据材料信息可知,不仅是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如武汉也有报道,C错误。‎ ‎【点睛】解题时紧扣材料信息“1978~1979年一些党报关于商品展销会的最早报道”,结合所学知识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变化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答案。‎ ‎9.关于“债”,早期的文书契约规定只有当事人合意的内容载入各自的家庭收支簿并取得债务人的认同后,方为有效。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成立契约的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形式主义已经消失 B.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权 - 15 -‎ C.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D. 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早期的文书契约不仅要当事人同意,还要与与债务人的财产相联系;而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成立契约的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发展壮大,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商品贸易活动增加,契约形式的简化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正确;据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形式主义已经消失,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保护私有财产权,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契约签订条件的变化,没有涉及广泛的适用性,C错误。‎ ‎10.在《十日谈》中,薄伽丘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讴歌自由的爱情和婚姻,即使是婚外恋或私情,只要是人本身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就予以支持和歌颂。这反映了薄伽丘 A. 以婚恋为其作品主题 B. 倡导理性主义精神 C. 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 D. 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薄伽丘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讴歌自由的爱情和婚姻,即使是婚外恋或私情,只要是人本身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就予以支持和歌颂。”可知,在《十日谈》中,薄伽丘讴歌自然的人性,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D正确;据所学可知,在《十日谈》中,薄伽丘虽然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讴歌自由的爱情和婚姻,但其目的是讴歌自然的人性,倡导对现世幸福的追求,A错误;据上分析可知,其不倡导理性主义,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追求爱情自由,没有涉及平等,C错误。‎ ‎11.1920年冬,苏俄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粮食人民委员部建议由国家直接组织农业生产,向农民发放种子和征收农产品,同时取消商业,打击农村集市贸易。这一建议 A. 成为国家调整政策的依据 B. 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 15 -‎ C. 忽略了社会形势的新变化 D. 有利于摆脱经济的困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20年冬,苏俄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导致经济困难;而材料粮食委员会面对粮食危机主张取消商业,打击农村集市贸易,这一建议忽略了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已经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C正确;据所学可知,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与材料无关,A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始于1928年,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所学可知,这一政策基本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因此不利于摆脱经济困境,D错误。‎ ‎12.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认为,开放两个德国之间的边界是“非常巨大的事件”,“如果柏林墙倒了,那就再也不会交战了”。据此可知,柏林墙的倒塌 A. 受到法国影响和推动 B. 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 C. 是德国民心所向的结果 D. 标志着德国最终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认为,“如果柏林墙倒了,那就再也不会交战了”可知,米歇尔·罗卡尔认为柏林墙倒了,就再也不会交战了,故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B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受到法国的影响,A错误;据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的个人认识,故C错误;据材料体现的是假设,不是现实,D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15 -‎ ‎ 蹴鞠是我国古代球类运动的一种形式。到了宋代,制球工艺有所提高,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经有四十个不同的品种。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或爱踢球,或爱看踢球。据《宋志·礼志》介绍,宋朝尚书省专门制定了蹴鞠仪式,并把它列进了宫廷庆典活动当中。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多处记载,当时的游春踏青、给皇上祝寿、民俗节日等活动中都有蹴鞠活动。宋代社会上有了专门靠踢球谋生的艺人,并建立了许多足球社团,社团制定有社规。宋代蹴鞠在花样翻新上比前代有所发展,形成了所谓“十踢”的基本踢法,并由之前追求射门比准转向了灵巧和控制球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兰雷、邢明非《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发展及消亡》‎ 材料二 中国足球运动始于清末。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各色风物纷纷涌进中国,洋人最先将足球运动引进上海。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现代中国足球运动主要在沿海侨乡和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开展,在这些地方,足球社团很活跃,形成了浓郁的足球文化氛围,为近现代中国足球的辉煌注入了强劲动力。“东亚病夫”的民族隐痛,使足球运动员在球赛中表达了构建近代中国民族体质新形象的内在诉求。民国期间,中国足球日臻成熟,一举成为亚洲足坛上的“巨无霸”。1913年至1934年间,一共召开了10届远东运动会,除了在第一届中国获得亚军,在其后中国队连获9届足球冠军。‎ ‎——摘编自常家树《民国足球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蹴鞠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宋代蹴鞠运动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宋代的蹴鞠运动得到了统治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喜爱,具有休闲娱乐性;有专门靠踢球谋生的艺人,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花样翻新上比前代有所发展。‎ 有利条件:制球工艺的提高;统治者的喜爱、重视和推动;民间艺人的推动;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2)原因: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产物;华侨和学校的推动;重建近代中国民族体质新形象的内在诉求。‎ 积极影响:重塑了中国形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国人身体素质。‎ ‎【解析】‎ - 15 -‎ ‎【详解】(1)特点:据材料“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或爱踢球,或爱看踢球。……。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多处记载,当时的游春踏青、给皇上祝寿、民俗节日等活动中都有蹴鞠活动”可知,宋代的蹴鞠运动得到了统治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喜爱,具有社会娱乐性;据材料“宋代社会上有了专门靠踢球谋生的艺人,并建立了许多足球社团,社团制定有社规。”可知,宋代有专门靠踢球谋生的艺人,并有许多足球社团、社规(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据材料“宋代蹴鞠在花样翻新上比前代有所发展,形成了所谓十踢的基本踢法,并由之前追求射门比准转向了灵巧和控制球的方向发展。”可知,花样翻新上比前代有所发展。有利条件:据材料“到了宋代,制球工艺有所提高,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经有四十个不同的品种。”可知,制球工艺的提高;据材料“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或爱踢球,或爱看踢球。据《宋志·礼志》介绍,宋朝尚书省专门制定了蹴鞠仪式,并把它列进了宫廷庆典活动当中。”可知,统治者的喜爱和重视;据材料“宋代社会上有了专门靠踢球谋生的艺人,并建立了许多足球社团,社团制定有社规。”可知,民间艺人的推动。据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休闲娱乐性活动受到人们喜爱。‎ ‎(2)原因:据材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各色风物纷纷涌进中国,洋人最先将足球运动引进上海。”可知,鸦片战争后,洋人最先将足球运动引进上海;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现代中国足球运动主要在沿海侨乡和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开展,……为近现代中国足球的辉煌注入了强劲动力”可知,华侨和学校的推动;据材料“东亚病夫的民族隐痛,使足球运动员在球赛中表达了构建近代中国民族体质新形象的内在诉求。”可知,面对东亚病夫的民族隐痛,重建近代中国民族体质新形象的内在诉求。积极影响:据材料“民国期间,中国足球日臻成熟,一举成为亚洲足坛上的巨无霸。1913年至1934年间,……除了在第一届中国获得亚军,在其后中国队连获9届足球冠军。”可知,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据材料“东亚病夫的民族隐痛,使足球运动员在球赛中表达了构建近代中国民族体质新形象的内在诉求。”可知,重塑了中国形象;提高了国人身体素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轴心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中居于核心主导位置的制度。构建一个政治体系内部具有强大而高效整合功能的轴心政治制度对于完成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轴心制度的形成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制度之间的竞争与博弈的过程。并且,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轴心制度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与更新,否则就有被替代的可能。‎ ‎——摘编自谷宇、王竟晗《轴心制度与政治体系——现代国家建设研究新视角》‎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答案】论题: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15 -‎ 阐述:17世纪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689年,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到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国王成为“虚君”,统而不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18世纪中期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获得政治权利,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完善和发展。‎ ‎【解析】‎ ‎【详解】论题:据材料“轴心制度的形成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制度之间的竞争与博弈的过程。并且,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轴心制度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与更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论题,例如: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阐述:可结合英国代议制形成的背景、代议制形成的过程及对工业革命的意义、英国代议制的完善及其对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阐述即可。‎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干部制度的改革也日益迫切。……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的制度改革,并明确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之后,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建立和实施了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了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等。总之,在党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国家的干部制度正全面推进,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摘编自王畅《新时期干部制度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干部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90年代干部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案】(1)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为保证公平、公正,通过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 - 15 -‎ ‎(2)干部制度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了社会主义方向;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逐步形成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逐步健全完善了公务员制度。‎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可知,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据材料“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可知,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据材料“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建立和实施了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了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等。”可知,本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 ‎(2)据材料“……1994年,党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的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可知,干部制度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逐步形成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据材料“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可知,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据材料“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建立和实施了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了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等。”可知,本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 ‎16.【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着力推行经济改革。在政治上赫鲁晓夫本人发动了外交攻势,引发了新的柏林危机,苏联需要美国支持共同解决问题。1959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访美。访问期间,赫鲁晓夫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广泛接触美国各阶层人士,大谈苏美友好合作。同时,也加深了对美国社会多方面的了解,赫鲁晓夫惊讶美国的科学成就和经济成就,通过考察发现“美国确实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两国还发表了《苏美联合公报》,约定“一切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都应该用和平手段、通过谈判来解决”。通过访美,苏联也获得了与美国对等的地位,赫鲁晓夫认为这是“苏联道义上的巨大胜利”。‎ ‎——摘编自李华《论1959年赫鲁晓夫美国之行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访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访美之行。‎ - 15 -‎ ‎【答案】(1)二战后美苏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鲁晓夫本人发动了外交攻势,引发了新的柏林危机,苏联需要美国支持共同解决;争取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赫鲁晓夫的主观因素。‎ ‎(2)加深了对美国的了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苏联获得了与美国对等的地位,这是苏联道义上的巨大胜利;意识到自身与美国的差距,为改革提供了动力。‎ ‎【解析】‎ ‎【详解】(1)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冷战对峙,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据材料“在政治上赫鲁晓夫本人发动了外交攻势,引发了新的柏林危机,苏联需要美国支持共同解决问题。”可知,新柏林危机需要美国支持共同解决;据材料“访问期间,赫鲁晓夫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广泛接触美国各阶层人士,大谈苏美友好合作”并结合所学可知,争取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2)据材料“也加深了对美国社会多方面的了解,赫鲁晓夫惊讶美国的科学成就和经济成就,通过考察发现‘美国确实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可知,加深了对美国的了解;据材料“两国还发表了《苏美联合公报》,约定一切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都应该用和平手段、通过谈判来解决”可知,《苏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据材料“通过访美,苏联也获得了与美国对等的地位,赫鲁晓夫认为这是苏联道义上的巨大胜利”可知,苏联也获得了与美国对等的地位。‎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洪亮吉,字君直,江苏阳湖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幼年丧父,随母寄居外祖母家。多年屡试不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嘉庆四年(1799年),上书言事,极论时弊,触怒龙颜,下狱并定死罪,后改为流放伊犁。后遇赦回乡,以游历著述为事。‎ 他认为山川、社稷、风云、雷雨皆有神的观点是无稽之谈,否定“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人之寿天,秉于自然。他还提出人口论思想,阐述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矛盾。在经史研究方面,于经史注疏、说文、地理,无不贯通。……他又冲破乾嘉考据局限,关心民病国事,针砭时弊,极力倡廉,认为廉耻之将,可使御敌;廉耻之吏,可使牧民;廉耻之士,可使入道。……指斥吏治腐败,造成官逼民反。喜论当世事,对后来经世思想的发展,不无前驱先路的作用。‎ ‎——摘编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 15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亮吉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洪亮吉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答案】(1)无神论倡导者;提出人口论思想,阐述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矛盾;关心时政,批评腐败,倡导廉政。‎ ‎(2)背景: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雍正时期实行“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尖锐;康乾盛世经济繁荣,治学环境相对安定;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的推动(顾炎武等思想家的推动);清朝后期吏治腐败,人民困苦,阶级矛盾尖锐。‎ 影响:批评时政,使黑暗的势力有所收敛;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解析】‎ ‎【详解】(1)据材料“他认为山川、社稷、风云、雷雨皆有神的观点是无稽之谈,否定“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人之寿天,秉于自然。”可知,无神论倡导者;据材料“他还提出人口论思想,阐述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矛盾。”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雍正时期废除了人头税,导致人口增长,提出人口论思想,阐述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矛盾;据材料“……他又冲破乾嘉考据局限,关心民病国事,针砭时弊,极力倡廉,认为廉耻之将,可使御敌;廉耻之吏,可使牧民;廉耻之士,可使入道。”可知,关心时政,批评腐败,倡导廉政。‎ ‎(2)背景: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雍正时期实行“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尖锐;据材料“……指斥吏治腐败,造成官逼民反。喜论当世事,对后来经世思想的发展,不无前驱先路的作用。”可知,清朝后期吏治腐败,人民困苦,阶级矛盾尖锐;据所学可知,康乾盛世经济繁荣,治学环境相对安定;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的推动(顾炎武等思想家的推动)。影响:据材料“……指斥吏治腐败,造成官逼民反。”可知,批评时政,有利于黑暗的势力有所收敛;据材料“喜论当世事,对后来经世思想的发展,不无前驱先路的作用。”可知,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 ‎ - 15 -‎ ‎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