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2017

南昌三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3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熊献明 审题人:黄国祥 一、单选题(本大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1. 南宋时期,朱熹著《小学》、《童蒙须知》、《家礼》等书,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等。现代学者葛兆光先生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礼》。”这最能反映 A.理学的核心是礼教        B.“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 C.理学思想的生活化        D.“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2. 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正确的是 ‎①宗教改革砸烂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西欧的一统江山 ‎②宗教改革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 ‎③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 ‎④宗教改革促进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 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李清照作诗《乌江》,内容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A.对南宋覆亡的遗憾        B.恰遇婚姻变故时的无限伤感 ‎ C.对政治腐败的不满        D.身处南宋危亡时的忧患意识 ‎4.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5.“每当世界经济遭遇‘寒冬’,总会有个狂热的角落热闹得刺眼——这就是电影。”与电影的诞生不属于同时期的是。 ‎ A.浪漫主义成为世界文艺的主流 ‎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生物进化论思想开始影响中国政治 ‎6.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尊卑有秩 D.代远情疏 ‎7. 北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记载:“至今优诨之言,多以长官为笑。”有学者统计过,两宋史有明载的,至少就有十三位宰相被伶人拿来开涮过。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宋朝重文轻武          B.宋朝政治文化比较开明 ‎ C.宋代艺术繁荣          D.宋代宰相地位十分低下 ‎8.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该评价针对的是 A.商鞅变法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9. 下图中的“?”应填 A.贵族、平民      B.公民、自由民 ‎ C.平民、贵族      D.罗马人、自由民 ‎10.‎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共和派议员投了赞成票,君主派议员投了反对票,双方势均力敌。尚博隆将军最后一个表态,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最后投下赞成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353352票获得通过。该材料表明 A.尚博隆成为共和国之父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终于建立 C.共和派势力占据绝对优势     D.守旧势力还十分强大 ‎11.‎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了全球瞩目的“脱欧”公投,结果脱欧派以51.9%的微弱优势获胜,英国退出欧盟。当自由民主制确立了主流地位时,全民公决就成了大国较少使用的冒险之举。当代大国选择的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主要是 A.两党制   B.联邦制   C.代议制   D.内阁制 ‎1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  B.内地传教权  C.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13. 近代前期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三者兼有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1911年11月6日《神州日报》发表社论:“满人知其覆亡在即,乃师以往诸酋之故智,令公视师,欲公出为曾国藩第二……惟有联合鄂军,卷旗北向,以如虎之新军,扫黄龙之残局,然后黄袍加身,为中国共和国初开幕之第一任大总统,则国人感公,外人慕公。”其中的“公”是指 A.黎元洪    B.孙中山   C.袁世凯    D.宋教仁 ‎15.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在此强调的分封制的特点是 A.集权性    B.分权性    C.松散性    D.落后性 ‎16.《十二铜表法》第十表规定:禁止在城区内焚烧和埋葬尸体。这反映出 A.罗马注重维护公共环境      B.平民利益受到法律保护 ‎ C.公民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公民宗教观念非常盛行 ‎17.1980年,潘祎和黄晓菊两位青年因为不堪生活的揉搓发出了一个引起全国大讨论的哲学疑问——“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杂志社收到6万多封来信参与讨论。以下不能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得出的结论是 A.此后出现反思文革的伤痕文学   B.文革对人们心灵造成巨大伤害 ‎ C.经济高速发展中青年们的迷茫   D.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 ‎18.1855年的《伦敦新闻面报》刊登了一幅太平天国首领的面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据图判断,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体现了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朴实本色   D.以推翻清朝统治为主要目的 ‎19.2016年11月,长达大半年的美国大选终于落下帷幕,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绝对优势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全体选民通过直接选举产生   B.由大选获胜的国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C.由议员代表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D.政党政治对总统的选举有较大影响 ‎20.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仍“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保持在贵族手中,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的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以得知德国 A.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缓慢      B.政治现代化充满艰难 C.封建贵族操纵德意志政权      D.普鲁士操纵帝国政权 ‎21.据史料记载,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其中236个是在1898年以后建立的,这318个工业托拉斯吞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动力是 A.政府、企业与市场关系的调整   B.垄断组织的初步形成 C.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密切结合   D.自由主义政策的终结 ‎22.《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在《罪己诏》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帝国主义列强“不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是 A.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完毕 B.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C.清政府已完全变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侵华主要方式已发生重大改变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开始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面对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混乱.梁启超提出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章十钊认为:“代议政体制,本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非任多数人自谋幸福之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 A.主张君主立宪  B.主张贤人政治  C.强调开启民智  D.反对民主政治 ‎2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含义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28题各18分,共50分)‎ ‎2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察举的具体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⑴根据材料,概括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察举制的积极作用。(8分)‎ ‎27.(1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的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机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10分)‎ ‎28.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 作 者 标 题 ‎①朱荫贵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12年)‎ ‎②问 昕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2012年)‎ ‎③张翔等 ‎《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1895~1926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 ‎④关凤利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2012年)‎ ‎⑤杨丽坤 ‎《论辛亥革命涤荡下的思想现代化》(2013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3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项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不按这三个步骤写,酌情扣分。)(15分)‎ ‎2016-2017年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答案和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1.C    2.A    3.D    4.B    5.A     6.D    7.B    8.B    9.B    10.D   ‎ ‎ 11.C    12.D    13.A    14.C    15.C     16.A    17.C    18.D    19.D    20.B ‎ ‎    21.C    22.D    23.C    24.B    25.A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28题各18分,共50分)‎ ‎26. (14分)‎ ‎(1)特点:(6分)‎ ‎①注重德才兼备;‎ ‎②考试科目多;‎ ‎③突出实用性。‎ ‎(2)积极作用:‎ ‎①为品行兼优的基层官吏和社会优秀分子提供参政机会,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4分)‎ ‎②察举的科目突出人才各尽其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4分)‎ ‎27. (18分)‎ ‎⑴ ①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 ‎②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 ‎③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 ‎④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8分)‎ ‎⑵政策:①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 ‎②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 评析:①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 ‎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6分) ‎ ‎28. (18分)‎ ‎(1)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或: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3分)‎ ‎(2)分析说明:‎ 政治角度——②④:(2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3分)‎ 经济角度——①③:(2分)‎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3分)‎ 思想文化角度——⑤:(2分)‎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3分)‎ ‎【解 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在朱熹思想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世俗教化的通俗读本,体现了理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不符合史实,理学的核心是理;B项是王阳明的观点,不属于朱熹的观点,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格物致知”的思想,排除D。故选C。 2.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欧洲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的统治,维护世俗国王的权利,促进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①②④正确,故A项正确;③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 ‎ ‎3. 本题考查对宋词的认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目中的时间“1129年”可知此时应为南宋初年,故A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的信息“1129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身处南宋危亡时的忧患意识,D正确;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选D。 4. 略 5.浪漫主义诞生是在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 ‎ ‎6.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宗法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天弊端”实际上指的是在现实中无法克服和避免的“弊端”。据此,结合宗法制史实,紧扣图示信息分析、判断选项:仅从图示信息无法看出贵族执政,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揭示的是宗法制下的相关特征,但并不属于“弊端”范畴,排除;尊卑有秩并不是宗法制的核心特征,而且不属于“弊端”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C;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地传承),血缘关系会逐渐疏远,这是无法克服和避免的,即代远情疏,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 7. 本题考查宋代的政治文化,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宋代,伶人可以开涮宰相,这说明宋代的政治文化比较开明,故B项正确;AC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宰相在宋代虽然权力受到较大的限制,但是仍然是中央大员。故选B。 8‎ ‎.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商鞅变法旨在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主张按军功授予爵位,与题目中的信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多寡来规定的”不符,故排除A项;梭伦改革时期,根据财产的多寡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多寡来规定的......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排除均与此表述不符的CD两项,故选B。 9. 本题考查的是古罗马时期的法律制度,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治?到治?体现了法律适用范围的变化,法律没有一个过程是调整贵族到平民的过程,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故又称公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公民法也在不断完善逐步发展到万民法,调整除奴隶之外的一切自由民之间的关系,故B项正确;法律的适用范围也没有一个过程是从平民到贵族,故C项错误;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特别突出罗马人这个概念,只会突出罗马公民,故D项错误。故选B。 10. 略。‎ ‎11.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当自由民主制确立了主流地位时 ”、“当代大国选择的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以及题干要求,题干材料提及的是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A项提及的是政党政治,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提及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与邦联制相对,排除;D项仅仅是政府组织形式之一,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代议制又称议会制,C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C。 12. 略 ‎13.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故①符合题意;《北京条约》割让九龙 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开天津为商埠,故②符合题意;《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故③符合题意;《辛丑条约》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可见《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和开埠通商,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即排除BCD。故选A。 14. 本题考查武昌起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并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时间及“满人知其覆亡在即……”可知社论是关于武昌起义后的时局。由材料“以如虎之新军”可知是袁世凯,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5.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分封制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分封制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可知,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C。 16. 略 17. 本题考查文革后思想文化的发展,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经济建设谈不上高速发展,C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由材料“1980年”、“因为不堪生活的揉搓发出了一个引起全国大讨论的哲学疑问——‘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杂志社收到6万多封来信参与讨论。”并结合文革给文学艺术带来的摧残,可知ABD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C。 18.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题目中的图片未涉及太平天国运动与历次农民战争的比较、西方宗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刻影响及对农民阶级朴实本色的反映,故无法得出ABC三项的结论;题目中的图片中的太平天国首领“剪辫”、“易服”等信息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推翻清朝统治的主要目的。D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D。 19.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民主政治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美国总统候选人由政党推荐产生,总统在全国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间接选举产生,当选总统并不一定是得到绝对选票多者,而是为获得选举人票更多者,据此可知AC两项错误;B项提及的是英国首相产生方式,排除;美国实行两党制,题干提及的是美国总统大选,即四年大战一场的“驴象之争”,政党政治对总统的选举有较大影响,D项正确。故选D。 ‎ ‎20.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德国的发展状况,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读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代议制兴盛的欧洲,德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旧势力仍然左右政局,这反映了1871年以来的德国民主立宪之虚伪性,它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色彩,是不完善的代议制。由此可得出结论:德国的政治现代化充满艰难。综上所述,B正确;A反映的经济状况,与题干不符;CD不能反映题干主旨,均可排除。故选B。‎ ‎21. 本题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认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材料说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密切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就是垄断组织的形成,故B项不准确,不符合题干设问要求;A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 ‎22. 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签订,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瓜分完毕”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列强放弃瓜分中国政策的原因,故无法得出B项的结论;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西方列强以“以华制华”的方针取代“瓜分中国”的企图。这体现了帝国主义侵华主要方式的重大改变,故根本原因为D;C项从属于前者,故排除。故选D。 23.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C符合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均未涉及资本输出内容。故选C。 24. 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梁启超提出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代议政体制,本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非任多数人自谋幸福之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知识分子主张,B项正确;A项错误,辛亥革命已经推翻君主专制;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开启民智;反对民主政治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故选B。 ​ 25.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君权神授”理论,即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此后帝制在中国不能合法存在,所以答案选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宪法,人民在政治上是无权,排除C;BD表述正确但存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 26.(1)本题考查察举制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可得出:注重德才兼备;依据“察举的具体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可得出:考试科目多;突出实用性。‎ ‎(2)本题考查察举制的积极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积极作用要从政治方面入手,可从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效率角度分析。‎ ‎27. (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着重于对材料的概括与理解。本题主要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概括,材料中已经明确给出。在回答时,要注意对德国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说明,分点回答。针对问题焦点在哪里要重点说明。此外要联系教材中的内容来回答,针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要作出说明。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俾斯麦的措施就是两条,一是刚性措施,一是慰安措施。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即可。对这种政策的评价主要针对它的利弊,以及产生的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它的作用,针对政策“双管齐下”的特点,着重说明他对德意志自身发展的意义,针对他政策上的不足也要加以阐述。 28. (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可知作者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 (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可知①③是从经济角度论述辛亥革命的影响,即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②④是从政治角度论述辛亥革命的影响,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⑤是从思想文化角度论述辛亥革命的影响,即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