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李玲 审题人:冉雪萍 一、单选题(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1.公元前338年,刚继位的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 变法深入贯彻 B. 变法违背民意 C. 变法阻力重重 D. 变法最终失败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反映了当时的秦国商鞅变法贯彻力度很大,故A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商鞅变法违背民意,故B排除;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并不能体现变法阻力重重,故C排除;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并不是最终失败,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商鞅变法贯彻力度大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A.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C.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以得出皇权至上,大权独揽。故答案D项;A项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说法与皇权至上不符,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 ‎3.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 打击贵族势力 C.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 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可知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说明所有的贵族都失去了管理人民和得到封地的权力,由此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进而加强了中央集权,D选项符合题意。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属于郡县制推行的根本目的,A选项排除。打击贵族势力与推行分封制无关,B选项排除。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郡县制的准确把握。郡县制的出现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 A. 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B. 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 C. 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D. 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可知,题干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交融,鲜卑习俗受汉人习俗影响,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5.《宋史》载权臣吕惠卿之弟温卿以不法闻,大理正张近受诏治理,哲宗皇帝谕之日:“此出朕命,卿无畏惠卿”。张近对日:“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材料体现了宋代 A. 司法实践中官员的法治意识 B. 司法事务独立于皇权之外 C. 理学坚定了司法官判案立场 D. 礼法合一传统受到破坏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反映了大理正张近不畏权贵的法治意识,故A正确;宋代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司法事务不可能独立于皇权之外,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理学对司法官判案的影响,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说明礼法合一的传统受到破坏,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不畏权贵的法治意识入手,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6.“司”本是唐代六部下属的官名,但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职的。在宋代又变成政府财政权专握在司的手里,独立设置“三司”机构。宋代三司的设置 A. 只是为了分割宰相财政权力 B. 使政府职能发生部分转变 C. 调和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D.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在宋代又变成政府财政权专握在司的手里,独立设置‘三司’机构”可知政府职能发生部分转变,故选B。三司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无法调和,排除C;三司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 ‎【点睛】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抓住两对矛盾即可,一是皇权与相权之争,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在解答这道题时,学生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7.南宋前朝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城市建筑规模不大。后因商业发展,城外发展起了南市,“列肆如栉”,鄂州遂成商业重镇。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该现象表明南宋 A. 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督 B. 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C. 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鄂州从原来的江防重地,到发展起了南市,成为商业重镇,可以看出城市的经济功能在不断增加。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出来,故排除。‎ ‎8.从宋代开始,农业生产的余粮供应逐渐下降,每个城市的粮食供应圈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其结果是向城市供应粮食的运输成本普遍提高。即以京城而论,对于漕粮的依赖愈来愈重,加重了财政支出。宋代以后,大中城市普遍停止发展。可见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条件落后 B. 财政支出状况 C. 商品经济发展 D. 农业生产水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城市的发展与粮食供应圈有关,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低,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需要通过从外地运输粮食,从而造成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增多,也使城市发展受到影响,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交通条件落后,排除。B项,题干是每个城市的粮食供应圈的扩大加重了财政支出,故财政支出并非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商品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排除。‎ ‎9.“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宋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A. 灌钢法制作的钢刀 B. 有几十张花楼机的手工工场 C. 哥窑出产的精品冰裂瓷 D. 轻盈活泼的花鸟织锦外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相关知识。花楼机在明朝中期开始使用,专门制造精美的丝织品,宋朝的土豪不可能看到,自然不可能成为他显摆的资本,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灌钢法在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制作的钢刀能成为土豪显摆的资本,不符合题意,排除A。宋代的五大名窑为汝窑、定窑、官窑、哥窑、钧窑,其中哥窑的精品冰裂瓷器可以成为土豪显摆的资本,不符合题意,排除C。宋代的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写实风格,花鸟织锦外套可以成为土豪显摆的资本,不符合题意,排除D。‎ ‎10.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宋明理学吸收了大量佛、道思想 B. 宋明理学逐渐向基层普及 C. 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思辨体系 D. 宋明理学具有规则化、常识化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以看出理学原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理学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正确。理学吸收了大量佛、道思想,标志着儒家思想已经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A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规则化常识化,排除D。‎ ‎11.宋代罗晔《醉非谈录》中曾提到“常开芳宴,表夫妻相爱耳”。有专家认为1951年河南出土的墓葬壁画(如下图)就反映了这一场景,此后该题材的宋代墓葬壁画又大量出土。这表明宋代 A. 妇女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B. 家庭和谐成流行观念 C. 理学观念世俗化大众化 D. 夫荣妻贵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 ‎【详解】“常开芳宴,表夫妻相爱耳”反映的是家庭之中夫妻关系和谐的场景,结合材料“此后该题材的宋代墓葬壁画又大量出土”可以看出家庭和谐成为流行观念,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妇女地位的变化,且妇女地位大大提高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理学,排除C项;夫荣妻贵观念无法体现,排除D项。‎ ‎12.有学者指出:900多年之前,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梁启超更是指出,在这个“金融管制的办法”中,其中的一些办法“如同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这里所说如同银行的办法有 A.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B. 均输法市易法 C. 青苗法市易法 D. 免役法均输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王安石变法推行的青苗法市易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使政府承担了今天银行的职能。市易法,指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C。方田均税法,“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丈量土地,“均税”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数,这个法令是针对豪强隐漏田税、为增加政府的田赋收入而发布的,无法体现银行的职能,排除A;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须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无法体现银行的职能,排除BD。‎ ‎13.‎ ‎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 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尚未确立 B. “责任内阁制”政府遭遇重创 C. 国王有责任平息党派政治危机 D. 君主立宪政体需进一步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心是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利用自己国王地位培植亲信,干预政治,反映了君主立宪政体尚不完善情况下的王权滥用,说明君主立宪政体需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即已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原则,A项错误。 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责任内阁制”政府遭遇重创,故B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国王有责任平息党派政治危机,排除C。‎ ‎14.“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 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 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C. 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D. 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得出这部宪法符合美国国家整体利益,D项正确;ABC三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 ‎15.‎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 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 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 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 实施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答案】A ‎【解析】‎ ‎【详解】德国实行专制而法国实行民主,而形成这种不同点的原因主要是两国的国情不同——德国是要维护统一,法国是要防止专制势力复辟,A正确;德国的任务是维护统一,法国的任务是防止封建专制主义的复辟,B错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不是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故C项错误;实施君主专制并不是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法国实现普选权也不是当时法国各个阶级的共同目标,D错误。‎ ‎16.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由此可以得出的准确推论是 A. 瓦特在改良蒸汽机后开办工厂进行商业生产,表明此时期科学与技术已经实现紧密结合 B. 瓦特1775年与人合伙开办工厂表明此时期生产与资本呈现高度集中的趋势 C. 瓦特经常为买主安装和维修蒸汽机,表明此时工厂制度已经普及,工业城市大量兴起 D. 美国最先采用的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式可以大幅度减轻瓦特四处奔波的负担 ‎【答案】D ‎【解析】‎ ‎【详解】‎ 瓦特之所以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主要是因为当时机器零部件并非是标准化生产,而美国最先采用的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式可以减少瓦特的这一困惑,故D项正确;科学与技术已经实现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错误;生产与资本呈现高度集中的趋势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特征,B错误;瓦特经常为买主安装和维修蒸汽机并不能说明当时的大工厂制度已经普及,C错误。‎ ‎17.“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沧海。”这句话出自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神曲》。有关该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作者但丁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B.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C. 该名著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作品之一 D. 该名著共包含了三个篇章《地狱》《炼狱》《天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他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他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他的代表作《神曲》共包含了三个篇章《地狱》《炼狱》《天堂》。从以上可知《神曲》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作品,即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A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8.开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时代的是英国著名的“湖畔派三诗人”,湖畔派的作品多缅怀中世纪的淳朴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竭力讴歌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可见,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主要背景是 A. 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剧烈变革 B. 拜金主义盛行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C. 启蒙运动引导人们追求新的理想 D.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缅怀中世纪的淳朴”“讴歌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并结合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间可知,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是工业革命广泛开展,英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知识分子正在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出拜金主义,故B项排除;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发生的,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文学,故D项排除。‎ ‎19.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 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 捕捉光和色之下万物的“瞬间印象”‎ D. 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A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风格,故A正确;B是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印象画派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后印象派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20.有人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下列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近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了俄国经济的工业化 ‎②推动了俄国司法体系的近代化 ‎③推动了俄国教育的近代化 ‎④推动了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861年改革废除了俄国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①正确;1861年改革在司法制度方面,废除原来按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推动了俄国司法体系的近代化,②正确;1861年改革在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推动了俄国教育的近代化,③正确;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的专制统治。据此可排除④;故选B。排除ACD项。‎ ‎【点睛】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提示:政治近代化、军事近代化、经济近代化以及思想近代化(通过改革,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三、材料分析题(21题23分,22题12分,23题15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到底什么样的政治设计才能够使得多数的人都达到满意?这个问题困扰了英国将近一个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曾经通过暴力革命夺取了政权,但是后来封建势力却再次复辟。反复的激烈斗争,不仅仅使得英国社会动荡,而且给英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1688年11月,在英国议会邀请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到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管理英国。这次政变就是“光荣革命”。同时,议会也向威廉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威廉接受了这个宣言。当年10月,该宣言经议会批准定为法律,这就是《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这个由光荣革命创造出的政治设计也被认为是一个完美的政治设计。‎ ‎——摘编自趣历史《英国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 ‎(1)从政治生态看,两幅图反应了怎样的时代特点?两种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立宪制被认为“是一个完美政治设计”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制度变革的认识。‎ ‎【答案】(1)时代特点:材料一反映唐朝后期节度使权利大,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材料二反映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现象比较严重;材料一、二都反映出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作风。‎ 内在联系:唐朝节度使权利过大导致藩镇割据,使唐走向衰亡;为吸取唐末五代的教训,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从而出现了“尚文抑武”的现象。‎ ‎(2)保障了议会的权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协调或保证了多数人的利益,包括部分贵族、英国王室等等;使英国结束了社会动荡和灾难性的后果;以妥协实现政权转换、没有发生激烈冲突和流血。‎ ‎(3)要有针对性,切中时弊,利于社会发展;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要切合国情和传统;既要照顾当前多数人的利益,又要有长远目标;要有政治智慧,学会妥协等等。 ‎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唐朝节度使出行图可知体现的是唐朝后期节度使权利大,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根据北宋文官出行图可知体现的是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现象比较严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都反映出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作风。‎ 联系: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主要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有关。‎ ‎(2)原因:根据材料“反复的激烈斗争,不仅仅使得英国社会动荡,而且给英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这次政变就是“光荣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的信息是:保障了议会的权利、协调或保证了多数人的利益、结束了社会动荡和灾难性的后果、以妥协实现政权转换、没有发生激烈冲突和流血等。‎ ‎(3)结合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变化可得出的认识是:要有针对性,切中时弊,利于社会发展;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要切合国情和传统;既要照顾当前多数人的利益,又要有长远目标;要有政治智慧,学会妥协等等。‎ ‎22.下面《英国大事年表》(部分)反映出英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种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 ‎1687年,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21-1742年,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1756-1763年,“七年战争”‎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 ‎1767年,瓦特改进纽卡门蒸汽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 ‎1831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 ‎1832年,议会改革,部分“腐败选区”被废除 ‎1840年,挑起鸦片战争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整理自闫兆祥《英国史》‎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近代英国发展趋势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英国近代发展史实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1:趋势:政治民主化说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结束君主专制统治,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1721年,确立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1830年,两党轮流执政;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地位;20世纪60年代,英国实行普选制,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示例2:趋势:工业化说明:1763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工业革命开始;纺织领域一系列的发明进一步推动工业技术革新的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普及,人类社会逐渐进入“蒸汽时代”;轮船和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便利市场的扩大;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他趋势如:不断扩张,成为殖民霸主;自然科学不断发展等。如史实准确、论述合理,可酌情赋分。‎ ‎【解析】‎ ‎【详解】解读材料,可以得出政治制度上反映出政治民主化趋势,经济上反映出经济工业化趋势,可就其中一种趋势进行论述。论述时,注意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史论结合,避免单纯罗列史实。‎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通过材料联想到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把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联系起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辽圣宗(983-1031在位)时期,太后与圣宗承景宗改革之劳进一步改革。由于战争和人口迁徙,辽境内有大片田地荒荒,严重影响辽的经济发展.统和十三年,辽圣宗“诏诸道置义仓。岁秋,社民随所获,户出仓,社司藩共目”;“年谷不登,发仓以贷”。统和十四年,“以南京道新定税太重,减之”,在局部地区对新税法又进行了调整。统和十五年,下诏“募民耕滦州荒地,免其租税十年”。在延边地区设置屯田成兵,储备谷米均常,对巩因边防,备战备荒,起了重大作用。证圣宗的改革巩国了辽朝的封建统治,发展了社会生产,使得辽朝的发展达到繁盛时期 ‎——摘编自式玉环的《论辽圣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辽圣宗经济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圣宗经济改革的影响。‎ ‎【答案】(1)措施:设置义仓;制定税法;募民垦荒;实行屯田 ‎(2)意义: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使得辽朝达到鼎盛时期;缓和矛盾,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辽朝统治秩序的稳定;巩固边防,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诏诸道置义仓…以南京道新定税太重,减之…对新税法又进行了调整…募民耕滦州荒地…设置屯田成兵,储备谷米均常”进行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对巩固边防,备战备荒,起了重大作用…巩国了辽朝的封建统治,发展了社会生产,使得辽朝的发展达到繁盛时期”结合所学从农业发展、财政增加、巩固开发边疆及稳定统治秩序、造福百姓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