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靖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靖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靖安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 ‎ ‎ 第I卷(选择题 48分 )‎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1.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 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2.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 )‎ A.儒家主张礼法并施,一视同仁 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3.“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该主张( )‎ A.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 B.表明重建儒学信仰的完成 C.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 D.成为明朝官方正统哲学 ‎4.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章学诚(1783-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门人家田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性炙。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 )‎ A.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经世致用思想得到重视 C.理学思想受到冲击 D.教育平等的观念成为共识 ‎5.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 )‎ A.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B.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D.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6.(清)刘蓉在论述义理与考据的关系时指出义理之学“其高可至于圣贤,最下亦不失为善人君子”,汉学家“不惟正鹄之求,则且弯弓终日而莫知的之所向,况望其有一中之得哉?”刘蓉意在强调( )‎ A.经世致用思想观念 B.两汉经学专事考据 C.儒者都是圣贤君子 D.宋明理学高明广大 ‎7.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 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8.康有为在1888年致他人的信中说:“中西之本末绝异有二焉,一曰势,一曰俗,二者既异,不能复以中国之是非绳之也”。这表明康有为( )‎ A.肯定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优点 B.将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 C.开始探索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的途径 D.冲破了传统夏夷观念 ‎9.美国学者列文森在《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一书中写到:“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思考原有观点的环境时,他被自己深藏的思想带入时代谬误中。而他们(“新青年”),作为梁启超的后来者,有可能做出更符合时代的选择,他们大部分人选择了既能解答梁启超所要解答的问题又能解答更新的问题的…”。省略号部分的内容最准确的应该是( )‎ A.“民主科学” B.“进化论” C.“共产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0.甲午战争前,早期改良思想表达分散;甲午战后,变法思想形成潮流,并出现群体诉求;既而又发展为以《时务报》为代表阵地的全国性舆论和以湖南维新运动为先驱的实施层面;最终促成统治集团内部比较强势的变法意向。这可以佐证维新派的变法( )‎ A.注重宣传策略的选择运用 B.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心理累积 C.突出整体舆论氛围的创设 D.由下而上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11.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己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己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 C.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反对盲目排外 ‎12.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权威;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陈独秀此语旨在(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B.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 C.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13.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 ‎14.‎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这表明蒋介石( )‎ A.曾经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 B.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 C.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D.正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 ‎15.“19世纪时的中国天文学担负着‘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社稷重担。欧洲人惊呼:天文学家﹣﹣这在我们有高度教养的西方人的眼中是种最无用的小人,在东方国度竟被放在部长和国务卿一级的职位上,这该是多么可怕的野蛮”。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中国古代天文学以天象观测为依据注重历法推算 ‎②中国天文学服务于政事、农事具有鲜明的实用性 ‎③地球中心说在当时的欧洲仍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④19世纪西方天文学体系独立,学者多为修士祭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古代科技发展( )‎ 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为封建统治服务 D.都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 ‎17.《本草纲目》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这一成就( )‎ A.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 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18.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众说纷纭。1921年胡适突破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标榜用科学的方式通过对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记载进行“考证”,认为是曹雪芹,开创了考证派红学。但引发不少学者非议,因为所有“可靠的材料”(包括曹雪芹家谱)上没有关于曹雪芹的记载,并且胡适在史料的引用上采取“对我有利者用之,不利者弃之”的态度。以上表明( )‎ A.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剥除历史真相外表的朦胧迷雾 B.学者的历史观常常体现于对文学作品时代特征的把握之中 C.学者应该恪守职业规范自有取舍手中的研究史料 D.主观意识与时代状况影响对历史真相的探求理解 ‎19.某历史学家说:“唐人考试,本分经义与诗赋两项,然明经出身远不如进士。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犹占儒学之上。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该历史学家意在说明唐代( )‎ A.科举注重真才实学反对死记硬背 B.诗文的繁荣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 C.儒学并没有获得特殊尊崇的地位 D.科举考试内容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20.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 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 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 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 ‎21.“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坚持群众路线 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 D.开展武装斗争 ‎22.下图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3.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 A.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科学取代宗教 B.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C.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D.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24.西方国家的一些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大肆宣扬所谓“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笫三次浪潮”等理论,企图论证现代资本主义己经变形,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把它看成是永久繁荣的社会制度,当然也不会再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了。对此观点认识错误的是: ( )‎ A.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否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C.正确的认识了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D.没有正确的分析社会演进中产生的问题 ‎25.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电影中,有大量的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 ( )‎ A.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思 C.夸张和想象给富足的人们以鼓舞 D.历史和冒险给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26.《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B.西方对苏联的电影技术不屑一顾 C.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27.“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作品产生的背景( )‎ 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母亲》 D.《等待戈多》‎ ‎28.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29.今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可以追溯到冷战处于胶着时期的1958年。出于对核战爆发、所有通迅系统瘫痪、所有无法替代的信息也会被摧毁的恐惧,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前沿技项目署,随后该署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互联网。这—史实最能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B.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 C.国家对经济有力干预 D.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0.据史蒂芬•法辛《艺术通史》记载,1874年,一群被巴黎沙龙拒绝的画家自行举办“艺术家、画家、雕刻家无名社团联展。”他们的作品不随时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绘画技法也有创新。后人称“他们的画作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标志者现代艺术的发端。”这次联展的著名作品是( )‎ A.大卫《马拉之死》 B.梵高《夜间咖啡馆》‎ C.莫奈《日出•印象》 D.修拉《大碗岛上的周日下午》‎ ‎31.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得I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即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冰山原则”这种手法( )‎ A.寓含着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 B.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 C.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简约与自然 D.彰显了美国社会独有的文学特色 ‎32.斐奇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很有影响力的人文主义哲学家,他在主张追求人性完美的同时,也认为基督教提供了灵魂的救赎和永恒的生命。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 )‎ A.为早期殖民扩张寻找依据 B.追求现世幸福、解放人性 C.积极维护基督教会的权力 D.追求自然赋予的平等权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 ‎33.(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 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 二 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 ‎ ‎——《资政新篇》‎ 材料二 如图 ‎ ‎ 同文馆旧址 万木草堂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材料四1840年前后,清朝拥有一千七百多所府、州、厅、县的各类官学,4500余所大大小小的书院以及为数更多的义学、社学、私塾。每年有几十万名士子参加各类科举考试。1860年后中国出现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并由政府选派二百余名学生出国留学……‎ ‎1904年全国共有学堂4222所,学生总数为92169名。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使得传统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没落或转型。1909年学堂总数增至52348所,学生总数达156万多名。1905年底中国留学日本学生8千至1万名,1906年估计人数已达2万,形成世界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热潮。‎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的主张。(2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同文馆与万木草堂在办学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5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1860年至20世纪初中国教育出现的变化。简析此时期近代中国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6分)‎ ‎34.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18分)‎ 材料一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李毓秀(1647~1729)《弟子规》总叙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圣人”的主要思想主张?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5分)‎ 材料二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德)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2)苏格拉底的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理解康德 “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发挥了重要影响”?(5分)‎ 材料三 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4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 ‎(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4分)‎ 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示例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 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集中的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基督教强调人有精神上的积极追求能力和人的情感、欲望的合理性文化因子。宗教学者要证明上帝和天堂的存在,对天文、天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天文学愈来愈变成了一门独立科学。现代意义上城市的出现,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新文化氛围,而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我们坚信这种安排。就被选者一方面来说,是完全根据他(神)白白施赐的仁爱,与人的功劳丝毫无关。‎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材料三天主教徒……保佑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而 材料四(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5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徒吃得高兴”的含义及原因。(5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7分)‎ 参考答案 ‎1-5CCBCC 6-10ACDCB 11-15BBBAA 16-20ACDCA 21-25ADCCA 26-30DAABC 31-32AB ‎33.(1)主张:改庙宇为礼拜堂;开设新式学校、医院。(2分)‎ ‎(2)同文馆的办学目的是培养洋务运动所需人才;‎ 万木草堂的办学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每点2分,共4分)‎ ‎(3)理念:主张学术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分)‎ 积极作用: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推动学术的发展(开创一代学术自由的新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每点1分,共3分)‎ ‎(4)变化:1860年后出现新式学校,政府选派学生出国留学;20世纪初,学堂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逐渐形成留学热潮;科举制逐渐被废除。(3分)‎ 原因:1860年后,洋务运动兴起,需要新式人才,创办近代教育;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重,爱国青年积极寻求救国道路;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鼓励留学。(3分)‎ ‎34.(1)思想主张: “仁”,爱人是其核心思想;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孝顺父母,友爱手足(孝悌);谨慎、诚信;好学;有教无类等。(答出任意3点给3分)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2分)‎ ‎(2)影响: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2分)理解:康德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非工具,人民主权,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妨碍他人自由和违背法律,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成为人们反专制、求独立的精神武器。(3分)‎ ‎(3)基本原则:平等、民主、共和、宪政(或法治)。评价:反映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期盼和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4分)‎ ‎(4)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分)‎ 要点: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要点:赋予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吸收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35.(1)条件:基督教内在文化、科研传统;现代城市的发展;中世纪教育的发展;瘟疫带来的死亡促进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古代希腊罗马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5分)‎ ‎(2)观点:先定论,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1分)‎ 含义:加尔文教(新教)教徒更重视商业活动和财富积累。(1分)‎ 原因: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先定论鼓励了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热情;新教徒主张建立的廉价教会,有利于财富积累。(3分)‎ ‎(3)思想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政治上: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4分)‎ 如何破坏: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