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3
2011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三、近代中国史 3.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10·山东淄博一模,6)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故A、B、C三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D 2.(2009·江苏徐州调研,11)“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解析:“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说明此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即器物);“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说明此人难以摆脱旧的传统。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判断这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 答案:B 3.(2009·山东文综,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解析:材料中的“火车的发明”是指工业革命本身,“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分别描述了工业革命对东方世界、西方国家阶级关系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只是工业革命影响的一个方面,都不全面。 答案:A 4.(2009·安徽淮北4月)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图为上海外滩建筑),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 7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B.中西文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这些地区的西洋建筑是近代出现的,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体现。 答案:C 5.(2010·山东济南一模,17)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解析: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答案:C 6.(2009·安徽合肥文综,18)下表为1913~1936年中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对下表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 品种 1913 1916 1920 1925 1928 1931 1936 原料 29.1 24.7 23.9 31.3 35.4 37.7 35.8 半制成品 38.7 43.2 37.5 38.9 34.8 32.5 23.2 制成品 12.2 11.0 14.6 13.8 13.3 13.6 16.3 A. 上表反映出该时期民族工业还很弱小 B.上表反映出民族工业总体上增长缓慢 C.上表反映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增长 D.上表反映出民族制造业比较发达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原料和半制成品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说明制造业不发达,故D项错误。 答案:D 7.(2009·珠海质检)观察图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点曲线状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 7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 解析:A点正处于19世纪末期,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状况,所以选D项。 答案:D 8.(2009·广东汕头调研,1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代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 A.传统服饰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B.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C.社会变革引起服饰变化 D.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解析:从材料中“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可知,作者认为传统服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西式服装只是一时流行而已。 答案:A 9.(2009·山东滨州一模,22)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解析: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历史背景,当时人们认为“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这是民族危机背景下实业救国思想的体现。 答案:A 10.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 7 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区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解析:“江浙人摸钱”顾名思义,江浙人民比较善于经营,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做了贡献,突出表现就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答案:C 11.(2010·江苏南京期末,5)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解析:材料明显反映的是对西方舞会的认同态度。A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上海各家报纸评论,不能反映B项;中西文化是可以相互交融的,C项说法错误。 答案:D 12.胡适说:“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称其为“英雄”的主要依据是 ( ) A.为挽救民族危机放弃仕途 B.提出“实业救国”兴办实业 C.提出“教育救国”大搞教育 D.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晚清状元张謇毅然放弃仕途,兴办实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山东周村的丝绸业历史悠久。伴随电视剧《大染坊》的热播,百年商埠——周村备受国人关注。主人公陈寿亭的原形是周村家喻户晓的大实业家张星垣。该剧全景式地描述了大染坊的兴衰过程,是近代山东乃至全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 材料一 周村的丝绸生产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到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民谣“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周村是山东商业的摇篮。从汉至唐代,一直是世界著名的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从周村、临淄通过芝罘、蓬莱等港口通往朝鲜、日本、俄罗斯甚至美洲大陆的贸易航线有数千年的历史。当年周村商街上出现了永和丝店、同和丝店、复源丝店、恒和丝店、同泰丝店、同升丝店、泰来丝店、人和丝店等组成的丝市街和瑞蚨祥绸布店、裕茂公绸面店、庆和永绸布店等组成绸市街,客商络绎不绝,一片热闹景象。其中张星垣岳父经营的石家字号中比较闻名的就有八大鸿、六大瑞和众多绸布庄和钱庄等,分号遍及全国。旧中国商业界流传着一句名言:“学徒北京、上海,不到周村学不出来。”这说明周村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商业思想的重要发源地,货真价实、恪守信用、童叟无欺的经营管理观集中体现了鲁商的个性特征。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周村丝绸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民国初年陈寿亭创办的大华印染发展迅速,一跃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企业,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大华印染厂与材料一中印染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日本全面侵华后至解放战争前夕,周村丝绸业基本全部被毁。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村丝绸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请指出这次发展机遇是什么? (4)近代周村丝绸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作简要评价。 答案:(1)丝绸业主要特点:周村丝织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的丝绸生产中心;丝绸生产分工细,出现了专业的手工作坊,成为周村的主要产业。商业主要特点: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对外贸易悠久;出现了独特的丝市街、绸市街这些专业丝绸街市,且分号众多;是中国商业思想的发源地,集中体现了鲁商诚信的商业理念。 (2)原因: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推动;政府提倡使用国货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区别:材料一的印染业采用的是手工生产;大华印染厂采用的是近代机器大生产。 (3)机遇:通过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4) 7 评价: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列强的侵略扩张;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压,决定了其难以独立发展,实业救国的探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屡遭挫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材料三 从百年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不断在应对矛盾与困境中试错,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们做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 材料四 清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项、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2)根据材料三,谈谈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追求现代化的?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 (4)概括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以上深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解析:第(1)问关键信息是“趋势”,趋势就是走向。答案应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即旧的成分解体、新的成分出现。 第(2)问的关键信息是“不同时期”“方式”。所以只要分层回答即可。 第(3)问关键信息是“生活领域……新气象”。所以需要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四,从材料中找答案:剪发辫;更新服饰;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出现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7 (2)曾国藩、李鸿章等发起了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开展了戊戌变法;孙中山等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等倡导了新文化运动。 (3)剪发辫;更新服饰;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4)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运动及政府的推动。 影响: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