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版第九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作业
第九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 限时:35分钟 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9湖南怀化一模)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 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 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答案 D 由材料中“1919年”可知,当时苏俄采取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因此苏俄兴起了“背口袋”活动。这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故选D项。 2.(2018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 ) 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 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 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 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答案 B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结合史实可知,最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苏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很大贡献,也对落后地区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在于“必要前提”,过于绝对化。C项忽略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落后地区。D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主旨不符。 3.(2019重庆八中全真模拟)从1922年到1926年,在商业流转总额中,苏联私营商业由73%逐渐下降到25%,国营商业由18%逐渐上升到57%,合作社商业由9%逐渐上升到18%。这反映了苏联( ) A.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强 B.商品货币关系遭到否定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 D.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答案 A 私营商业比例下降,公有商业比例上升,说明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得到加强,A项正确;私营商业的存在不能说明商品货币关系遭到否定,从材料也看不出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故B、D两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意义,与C项无关,排除。 4.(2019重庆三诊)苏俄(联)的欧洲部分在1917—1940年间,平均每年建成7~8座新城市,其建立大致都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 A.应对西部地区严重的战争威胁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改变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需要 D.城市化被纳入统一的生产力布局体系 答案 D 材料表明该时期苏俄(联)欧洲部分的新建城市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工业企业加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进入斯大林模式时期,所以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城市化被纳入统一的生产力布局体系,故选D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益严重的战争威胁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故排除A、B两项;苏俄(联)城市的增多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为了改变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故排除C项。 5.(2019福建漳州三模)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这表明苏联的工业化( ) A.提升了苏联综合国力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借助了有利国际环境 D.减少了社会制度对立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苏联利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机会,大力购买机器,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故选C项。A、B、D三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 6.(2019四川成都三诊)到1925年底,苏联与除美国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大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又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次年,还被西方国家正式接纳为国联成员,并担任常任理事国。这表明苏联( ) A.化解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B.全面打破了西方的封锁 C.赢得了国内建设的有利环境 D.尝试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答案 C “到1925年底,苏联与除美国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大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又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次年,还被西方国家正式接纳为国联成员,并担任常任理事国”表明苏联赢得了国内建设的有利环境,故C正确。苏联并未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A排除;B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苏联与美国争霸是在二战后,D排除。 7.(2019四川绵阳三模)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 ) 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 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 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农民希望改善生活,但生活水平提高就会成为富农,进而成为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苏联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故选C项。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A项;当时苏联没有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民对工业化政策的不满,排除D项。 8.(2019陕西汉中二模)“这是人类意识在劳动方面的巨大觉醒,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社会里才有可能。”——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该作家赞颂的是( ) A.苏联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 B.中国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 C.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D.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答案 A 由材料“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社会里才有可能”“1866—1944年”可知,罗曼·罗兰赞颂的是苏联,故选A。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排除B、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但很快失败了,排除D。 9.(2019山西太原模拟)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 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 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答案 D 据材料可知,此时正值西方经济危机时期,而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势,因此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D正确。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经济危机时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各国经济都受到巨大打击,A、B错误;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是在二战后,C错误。 10.(2019江西南昌一模) 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 变化表(单位:万) 年份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失业人数 130 300 435 600 纳粹党人数 15 30 100 140 根据上面表格,可知纳粹党( ) 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 B.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 C.因经济危机加剧而发展 D.极具欺骗性、煽动性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1929—1932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失业人数迅速上升,加入纳粹党的人数也迅速增加,故C项符合题意。纳粹党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故A项错误;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兴风作浪,并非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纳粹党极具欺骗性、煽动性,故D项错误。 11.(2019山东潍坊一模)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 ) 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 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 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 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为了生存,很多人只能放弃自尊,到救济机关去,而用“以工代赈”取代直接救济,既缓解了失业问题,又照顾了工人的自尊心,故选A项。材料中美国民众并未抵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涉及失业问题,没有涉及民众恐慌,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所述,且本身表述有误,排除。 12.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的近3倍;在此期间37 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面积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 ) 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 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答案 B “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的近3倍”表明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结合所学可知他并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胡佛实际上采取了一些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后来在罗斯福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B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C项错误;胡佛执政时期,美国经济不断下滑,没有赢得民众的广泛认可,D项错误。 13.(2019重庆调研二)罗斯福新政时期,许多立法几乎都不是由国会创设而仅交给国会审议;在1933年以后的10年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高达3 556项。这说明新政时期的美国( ) A.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 B.国会成为总统的附属 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D.分权制衡机制严重削弱 答案 C 材料反映了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治的运作情况,与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依然奉行三权分立,国会立法权独立,并未成为总统的附属,故B项错误;在经济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罗斯福总统通过行政权直接创设法律,国会审议后即可颁布,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新政时期,依然奉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机制并未严重削弱,故D项错误。 14.(2018贵州贵阳摸底)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这幅作品的艺术特点是( ) A.反对传统束缚和理性的压制 B.强调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绘 C.重在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 D.重视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 答案 A 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美术,其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故A项正确。对客观对象准确描绘是现实主义美术的艺术风格,故B项错误;重在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是印象画派的风格,故C项错误;重视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故D项错误。 15.(2018辽宁沈阳质测一)下图为德国画家康定斯基的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画面描绘的是骑兵们的一场冲突,这场冲突通过抽象形式呈现,最后变成一种象形文字,或是变成一堆伸展开来的线条,而这些线条就像长矛一样朝着战斗方向冲出去。与这一作品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A.《拾穗者》 B.《自由引导人民》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答案 D 从材料“通过抽象形式呈现,最后变成一种象形文字,或是变成一堆伸展开来的线条”可以看出,《构成第四号(战争)》属于现代主义风格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拾穗者》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故A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故B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的作品,故C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6.(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二模)(节选)阅读有关世界经济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始,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44年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贸总协定签署 1956年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1)举一例说明13、14世纪“世界贸易网”的形成。(2分)指出13—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2分)分析16世纪欧洲“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真正的世界经济”指什么?(2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与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关系。(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受哪些重大事件或现象的影响。(10分) 答案 (1)形成:丝绸之路。 变化:边缘——中心。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2)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关系:主导与附庸;经济联系加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国际分工;掠夺与被掠夺。 (3)变化:出现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或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事件或现象:经济危机;二战的冲击;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