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期中)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期中)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二O一九学年度 第 二 学 期 宁波效实中学 高一历史阶段性测试试题卷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应该参阅 A.《论语》 B.《庄子》 C.《商君书》 D.《道德经》‎ ‎2.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3.《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如乾、坤两卦,象征“刚健”与“柔顺”的对立转化;在一卦的具体爻象中,各卦的上爻多喻物极必反的意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哲学思维的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论六家指要》中有精要的评论:“要曰彊(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材料中的“££”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5.司马谈曾对战国的诸子百家进行分类,把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划分为六个学派,以下关于各学派描述匹配正确的是 ‎①这个学派传授古代典籍,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 ‎②这个学派主张好的政府必须建立在成文法典基础上 ‎③这个学派以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著称 ‎④这个学派学说多围绕“道”这一概念展开 A.儒;墨;法;道 B.墨;法;儒;道 C.儒;法;墨;道 D.道;法;墨;儒 ‎6.他提出“心中本有之理是宇宙根本法则在人身上的体现,所以‘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故而主张“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缺?”‎ 材料中的“他”‎ A.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C.被视为心学的开创者 D.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7.有学者指出:“王阳明是要将普遍的道德要求从上往下逐层地分摊下去,使道德的承担者不仅是高层的士大夫和官僚,并且要扩大到乡村、商贾与市民。”下列项中,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灵明是人的心 ②人是天地的心 ③人人都有良知 ④满街都是圣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有学者指出,宋明理学的形成反映了知识分子希望“建构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又包括皇帝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可以笼罩并通释社会、自然与人类的‘真理’”。该学者旨在强调宋明理学 ‎①思想体系庞大严密 ②具有干预政治的远大抱负 ‎③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④注重循序渐进的治学方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有学者认为“保持天下风俗纯正的重要性更有甚于维护一姓政权的稳定”。为此,他提出了“有亡国,有亡天下”的著名论断。研究这一论断,可直接参阅 A.《天下郡国利病书》 B.《日知录》 C.《明夷待访录》 D.《船山遗书》‎ ‎10.观察下图,判断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图1 图2‎ ‎①两者最早都出现于元朝 ②图1武器在《武经总要》中可能会有介绍 ‎③图2技术提高活字印刷效率 ④两者皆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某书法家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自名一家”。该书法家的代表性作品为 A B C D 12. 有学者评述说,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画,开始打破了诗与画的界限,突出其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带有浓郁的文人雅趣的意味,创造出有别于一般画家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该评述表明王维 A.是唐最负盛名的诗人 B.开后世文人画之先河 C.追求景物的逼真摹写 D.身处中国画成熟时期 ‎13.《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雅是指 A.贵族宴享时演唱的乐歌 B.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从民间采取的歌谣 D.原始社会保留下来的歌谣 ‎14.《九章·橘颂》中“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通过橘树不离开南国,表现诗人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南国之橘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扬光大,其主要原因是 A.宋词的辉煌 B.理学的勃兴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印刷术的进步 ‎15.有学者在评价明清时期某著名长篇小说时提出,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不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具有鲜明的世俗化倾向。作者以幻想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所显示出的精神风貌。该学者评价的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16.某一思想家在评论近代中国一部文献时说:“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理智识(知识),实自此始。”该文献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天演论》‎ ‎17.甲午战争后,严复在《原强》中说,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同文馆、船政、出洋肆业、轮船招商、制造、海军、海署、洋操、学堂、出使、矿物、电邮,拉杂数之,盖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在此,严复旨在强调 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实业救国 D.制度变革 ‎18.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了要“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的主张,并且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在此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是 A.用西方先进文化改造中国社会 B.全面否定并遗弃中国传统文化 C.各领域全方位地接受西方文化 D.在中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制 ‎1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维新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这一著作诞生时,毛泽东正战斗在下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 ‎ A.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 ‎ C.系统地论述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系列问题 D.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22.1992年,邓小平在从广东到上海等地视察的路上,发表了一系列谈话。他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谈话①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主张 ②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 ③‎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4.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满怀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毅然选择归国。其中为我国导弹和运载火箭领域填补空白的著名科学家是 A.李四光 B.华罗庚 C.钱学森 D.吴阶平 ‎25.‎2018年5月21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迈出了第一步——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下列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②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 ‎③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26. 某一文学作品以故事会的形式,采用框形的结构,塑造了不同阶层、三教九流、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自由思想。下列对此文学作品的相关解读,其中有误的是 ‎ A.以生动的语言讴歌自然的人性 B.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 ‎ C.揭露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D.把文艺复兴推向了高雅和精致 ‎27.有学者评价达•芬奇的《岩间圣母》:“这完全是一幅圣人画,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深刻的,散发着浓厚的动人的生活气息,它让人感受到母性的温暖,表达的却是宗教题材。”该学者 A.暗示文艺复兴与基督教的对立 B.揭示文艺复兴的主题是人文主义 C.抨击封建教会禁欲主义的罪恶 D.肯定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发展 ‎28.1778年,一位84岁老人回到巴黎。同年,老人逝世,不被当局允许在巴黎安葬。13年后其遗骨被迁入先贤祠,棺木上镌刻着“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它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他对政治自由的态度是开明专制。这位老人 A.对理性作了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赞颂原始社会,其思想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创作《哲学通信》,并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保证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 ‎29.1687年,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以下关于该“钥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以微积分做计算工具成功导出 B.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C.惯性定律是在笛卡儿等人对碰撞运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的 D.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 ‎30.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于‎2019年4月10日公之于众。这再次印证了1916年诞生的“解释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的科学理论”的正确性。这一科学理论是 A.生物进化论 B.狭义相对论 C.经典力学理论 D.广义相对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7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加之著名门人的不断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两座文化高峰”之一。                ‎ ‎——整理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道者,所舒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 ——董仲舒《天人三策》‎ ‎(1)根据材料一概述儒学在先秦成为“文化高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座文化高峰”的学派创始人设想的理想社会有何不同?(7分)‎ ‎(2‎ ‎)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概述汉武帝时期尊儒倡儒的主要表现。(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 材料一 ‎ 将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锯板刨平,在薄而透明的绵纸上写上文字,字面向下对贴到木板上,用刻刀 按反面的字形将字刻出,即成为书板。在书板上剧墨,然后以纸覆盖匀拭,使文字印到纸上成为正 字,揭下来,就成为印刷品。‎ 用胶泥制坏,一坏刻一字,用火烧硬,成为字印。在铁板上敷设松脂、腊、纸灰合成的黏合剂,上置铁框,将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铁框之内。用火烘烤铁板,使黏合剂稍微熔化,然后以一平板覆压字面,使其平整,即可印刷。‎ ‎      ——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 印刷术发明后,逐渐向海外传播。印刷术的西传是通过陆、海丝绸之路逐步推进的。蒙元帝国统治时期时期,中西往来畅通,旅行家马可˙波罗等人在游记中介绍了中国的印刷术,在欧洲引起很大的反响。‎ ‎     —— 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整理 ‎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发明的两项印刷技术。与前项印刷术相比,后项印刷术的 出现有何重大意义?(5分) ‎ (2)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印刷术西传”的路径和欧洲受中国影响而出现的印刷技术,并且分析其在 促进欧洲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5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6、17世纪的中国“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三位思想家,并指出这一 时期这股新思想的历史地位。(5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在批判与创新”中“大破大立”的主要 表现,并指出卢梭有关“破”、“立”的主张所产生的影响。(8分)列举启蒙思想家们的这种“创新”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史实。(4分)‎ 命题老师:张茜、谢利明 审题老师:周彩琴、闻黎琴 二O一九学年度 第 二 学 期 宁波效实中学 高一历史阶段性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D C C C D A B B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A A D A D A C B D C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C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7分,共40分)‎ ‎31.(1)原因:社会剧烈变化;儒学二重性特点;孔孟诸子的努力与宣传。(3分)‎ 不同:儒家孔子主张仁和礼,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4分)‎ ‎(2)观点:天人感应;推行教化;君权神授。(3分)表现: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3分) ‎ ‎32.(1)技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2分) 意义: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3分)‎ ‎(2)路径:经由波斯传到西方。(1分) 技术:14世纪末出现木板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制成金属活字。(2分) 作用:为欧洲走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2分) ‎ ‎33.(1)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3分)地位: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分)‎ ‎(2)“大破”:反对宗教迷信,批判封建主义。(2分)“大立”:追求民主、科学,为未来社会勾画制度蓝图。(2分)(具体主张也可得分)‎ 卢梭主张影响: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4分)‎ 史实:维新派提倡君主立宪,开展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民主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掀起新文化运动。(任答2个,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