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招画师办画院,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之意。此画的风格应为 A. 宫廷画 B. 文人画 C. 人物画 D. 民俗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图画用苏武牧羊假寐这一现象来表现“见万里”的意思,这种“以情写意”体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故B项正确。宫廷画主张写实,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人物画注重人物细节描写,故C项错误。民俗化则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故D项错误。 【点睛】古代绘画是我国古代艺术殿堂里了瑰宝。分为文人画和风俗画等几种,学生应该对其相关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有大体的了解。 2.19世纪晚期,某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 抵抗派、洋务派和革命派 B. 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 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D. 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答案】D 【解析】 【详解】“守旧党”即主张原封不动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派;“中立党”保国以变法,符合维新派主张。而题干材料中的“维新党”主张“作乱”,应是革命党人。故D项正确。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以维护封建统治,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与材料中意义不符合,故A、B和C项错误。 【点睛】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两者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3.新中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中断。其间,高等学校在1966—1969年未招生,1970—1976年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入学。由此可见,1977年“恢复高考”主要指恢复 A. 高等教育 B. 以群众推荐为主的招生方式 C. 高校招生 D. 以文化考试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 【答案】D 【解析】 由于1970—1976年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入学,所以1977年恢复的就不是BC,而高考关键是在“考”,所以恢复的是以文化考试方式来进行高等教育招生,故选D而排除BC:A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4.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中共三代领导人,以他们为代表的理论成果分别是 A.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B.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C.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D. 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共的三代领导人分别对应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写进党章,中共十六大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孙中山不是中共领导人,故A项错误。胡锦涛不是第三代领导人,故C项和D项错误。 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主要强调的“心”,与“仁政”“独尊儒术”“经世致用”等思想无关,故ABD项排除;依据“万化根源总在心”可得出此诗反映的是“心”是万物的本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故C项正确。 【点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诗句含义的准确理解,明确其论述的内容是“心是万物的本源”,得出是心学的思想,与备选项对比判断出正确答案。 6.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 政治领域 B. 学术领域 C. 艺术领域 D. 经济领域 【答案】C 【解析】 【详解】“百花齐放”主要针对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科学、文化领域,B项错误,故C项正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涉及政治和经济领域,故A项和D项错误。 7.著名的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 A. 先秦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封建社会”就是分封建邦时代,也就是是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阶段,政治言论自由,学术思想自由,故A项正确。秦汉时期思想统一时代,故B项错误。唐宋时期是封建社会时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是思想受到压制时代,故D项错误。 8.南宋的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之际王夫之也提出“气者,理所依也。”两人提到的“理”: A. 天下兴亡的道理 B. 前者指统治秩序,后者指客观规律 C. 前者指客观规律,后者指统治秩序 D. 前者是物质实体,后者是客观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朱熹属于理学家,提倡的“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故B项正确。天下兴亡的道理是顾炎武思想,故A项错误。C项颠倒了材料二者顺序,故C项错误。前者属于社会统治秩序,故D项错误。 9.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实用 B. 重理论 C. 重探究 D. 重实验 【答案】A 【解析】 【详解】《九章算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主,且材料也主要讲的都是实例,说明古代科技特点注重实用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理论概括,故B项错误,探究实验属于西方科学特点,故C项和D项错误。 10.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力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所呈现的文化觉醒,其最基本的原因是: A. 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 贵族中士阶层地位上升 C. 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 D. 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答案】A 【解析】 【详解】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思想自由,学术发展。材料中“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力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促进了百家争鸣思想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地位上升,故B项错误。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争霸时期并不是重文轻武,故D项错误。 11.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 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 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 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 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外语、化学、物理”等有效信息。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为主替代以往的儒家经典。A项所述“西学东渐”进程开始于明朝末年;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C项是同文馆的目的,故正确选项为C。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1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 《井冈山的斗争》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论持久战》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发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A项正确。B是大革命时期著作主要是依靠农民斗争的主张;C是抗战时期关于持久抗战论述;D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点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阶段和内涵 1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为此他提出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五权宪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一劳永逸之计”,把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即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民族主义主要推翻满族清王朝统治,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主要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错误。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倡的实行"五权制度"的宪法原则,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点睛】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4.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认为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和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适合哪一位思想家?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A 【解析】 【详解】李贽属于明朝时期思想家,大胆提出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理学家虚假说教以及封建礼教,主张自由恋爱和寡妇再嫁,故A项正确。黄宗羲和顾炎武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思想,故B和C项错误。王夫之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主张与材料不符合,故D项错误。 1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故说文艺复兴以工业经济为基础不妥,②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专制王权,所以遭到天主教会的压制,④错。文艺复兴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而宋明理学则是压制了人性;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而宋明理学则是维护封建统治。答案选B。 点睛: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但是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之际的新发展,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的需要继续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因而二者有根本的不同。 16.“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当时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东晋的儒者陶渊明、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东晋僧人慧远三人属于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A项正确;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排除;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C项排除;D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排除。故选A。 17.如图所示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 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 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位老先生剪了一半辫子,说崇尚西学也要保留国粹,并不能得出盲目崇尚西洋风尚,故A项错误;辫子并不代表传统精华,故B项错误;辫子未全部剪掉,反映了一部分人对传统观念不能彻底决裂,固步自封,故C项正确;只是剪了半个辫子,并未破除陋俗,故D项错误。 18.“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民国共和”只是一个名义。那么解决其实质问题的应该是的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延续,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D中“民众的普遍支持”说法绝对,排除。 19.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 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B. 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 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D. 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答案】C 【解析】 【详解】元曲是世俗化文学的体现。材料中元曲的格式和内容反映了元曲形式比较灵活,雅俗共赏,故C项正确。A是唐诗的特点。B是《诗经》文学风格。D是汉赋的特点。 20.下列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①⑥⑤③②④ D. ①②③⑥⑤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代汉字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依据所学可知,①是甲骨文,②是草书,③是楷书,④是行书,⑤是隶书,⑥是小篆, 按照顺序排序,C项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贻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引自《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完美的国家。 ——引自《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我同盟会素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到,唯民生主义尚待解决……民生主义即以富人虽富,不使以富害贫……吾国资本家尚无,然不可不预为富人劝告,预为贫人防备,此即民生主义也 ——《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有人说:“清宫推翻以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在租界,外国人就要把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在压迫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1920年11月4日《修改章程之说明》 请回答: (1)以上材料的作者是谁?材料一所述的欧美“民生主义”“积重难返”指的是什么?新三民主义主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材料二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分别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吾国资本家尚无”是否符合事实?请说明理由。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 【答案】孙中山。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2)“民族革命”即民族主义,要驱除满洲贵族以恢复汉人统治;“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要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革命”指民生主义,要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社会进步发展。 (3)不符合事实;因为我国19世纪60、70年代就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也就诞生了民族资产阶级。材料四提出在推翻满清后仍要实行民族主义以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民报发刊词》”可知是孙中山;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民生主义”从贫富分化严重回答。“积重难返”从阶级矛盾尖锐思考;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主张回答。 (2)依据材料二“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从民族主义内涵回答;依据“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从民权主义思考回答;依据材料二“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并结合所学从民生主义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显然不符合事实;第二小问依据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角度说明;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在压迫的”说明推翻满清后仍要实行民族革命主要是推翻帝国主义统治。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形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材料二 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吸收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为流行。……(西夏)己是任用中国贤人,读中国}弓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 ——《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文化各自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简要分析唐、宋文化形成的原因。 (3)材料表明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出现何种差异?原因何在? 【答案】(1)唐文化开放、外倾、色调热烈、气势雄壮;宋文化封闭、内敛、色调淡雅、细腻丰满。 (2)唐文化形成的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大,对外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宋文化形成的原因——积贫积弱,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长期遭受其它民族政权的围困和进攻。 (3)南方文化因两宋长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被动挨打,山河破碎,而生出浓厚的忧患意识;北方文化则呈现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由于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归纳唐朝文化特点;依据“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归纳宋代文化特点。 (2)唐朝文化形成原因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政治从国家统一、民族从关系融洽以及经济发达角度概括回答;宋代原因从积贫积弱,少数民族政权对峙,长期遭受围攻等角度回答。 (3)依据材料二“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归纳出南方文化的忧患意识,依据“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吸收到丰富营养”归纳出北方文化融合的特点。 【点睛】纵向比较型非选择题在解读史料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