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解析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理解到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地方以血缘为联系的宗族自治,在一直在社会基层有效运作,管理着一宗一姓的公共事务。乡绅、长老在农村的公共事务的管理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自己的王室成员和功臣的制度,排除A;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C与题干不符;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排除D。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在当时的影响: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宗法制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2. 《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①、③、④ 在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且国家政府对工商业者进行限制,而②在强调农工商都很重要,实质上他在主张农、工、商皆本。综上,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3. 伯利克里的亲密朋友、雕刻家菲底亚斯受到别人的检举,虽经伯利克里多次出庭为之辩护还是无济于事,最后仍被判刑。这说明当时的雅典 A. 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B. 法律实践中具有公平性 C. 直接民主制具有稳定性 D. 司法审判的不容干预性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菲底亚斯受到别人的检举,虽经伯利克里多次出庭为之辩护还是无济于事,最后仍被判刑”,说明法律实践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具有公平性,故选B;材料无关民主的广泛性,排除A;直接民主制容易被野心家利用,排除C;由材料“伯利克里多次出庭为之辩护”,说明外部力量试图干预司法审判,排除D。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史实无法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东西两巷,是大小货行,手工业作坊” B.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 “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 “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的商业发展。 5.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这表明 A. 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 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 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 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答案】A 【解析】“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样的史实不一定能反映历史真实,因此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故A项正确;第一手材料指文献资料(指原创的)和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并非都是通过田野考古获得,故B项错误;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经过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也可以带来史实表述的确定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专门技术的支持,故D项错误。 6.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1月20日中午,特朗普在国会山正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按《1787年宪法》规定,特朗普将 ①担任美国政府首脑及国家元首 ②必须对国会即议会负责 ③拥有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权力 ④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故①④正确;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故②错误;美国总统还可以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权力,故③正确。所以答案选C。 7.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 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注意时间提示是“民国二十六年”,公元纪年是1937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陷入困境,排除D;民主共和制度是1912年确立,时间隔太远,排除C;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是1928年,时间不对,排除B;1937年是抗日战争开始,当时号召全民族统一抗战,所以答案选A。 8. 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与这两次“战争”对应的是 A. 英西战争、英法战争 B. 英法战争、英荷战争 C. 荷法战争、英荷战争 D. 英西战争、英荷战争 【答案】B 【解析】殖民战争中英法战争中法国失败是工业资本战胜农业资本的表现,英荷战争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制度表现,故B项正确;英法战争属于“资本优势”战争,故A项错误;英西战争不符合材料中“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故C项错误; 英法战争时期,英国属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法国仍然属于封建君主专制,故体现“制度优势”,英国战胜荷兰是工业资本战胜商业资本表现,故B项正确。英西战争时期,两国都属于封建君主专制,故A和D项错误。法荷之间没有发生,故C项错误。 点睛:英法七年战争是指1756年~1763年间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争夺殖民地及欧洲霸权的战争。引起这场战争的矛盾极为错综复杂,起决定作用的是英法之间争夺海外殖民地的冲突和普奥之间争夺霸主地位的冲突。俄国企图遏制新兴的普鲁士并扩大自己在西方的领土,也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英国主要发挥海军优势,全力争夺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在这次战争中,英国获益最大,从此成为海上霸主。法国受到削弱。 9. 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A. 坚船利炮 B. 洋纱洋布 C. 自由平等的观念 D. 欧洲风俗习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特别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武器”,可以理解为途径和工具。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欧洲风俗习惯应该是传播的内容,而不是“武器”,排除CD。“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主要侧重的应该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排除A。从题中“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品逐渐输入中国,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中国的棉纺织业,家庭手工业破产,妇女从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故答案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自然经济的解体 【名师点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表现 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即:纺与织分开,织与耕分开。 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10. 17世纪以来,日本兴起了“兰学”(荷兰学),英国则兴起了对印度的梵文研究。这体现了 A. 世界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 B. 军事侵略带动了对殖民地的文化侵略 C. 西方启蒙运动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 D. 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近代化进程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开展,世界贸易的发展随之扩大,“日本兴起了“兰学”(荷兰学),英国则兴起了对印度的梵文研究”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故A项正确;材料中说的是文化的相互交流,不是文化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启蒙运动受到东方文化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文化近代化信息,故D项错误。 11.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是 A. 宣传了变法思想 B. 促进了思想解放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实行了君主立宪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维新变法的主要功绩、突出的作用、真正的作用是体现在思想解放方面,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另外,君主立宪并没有真正的实行,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维新变法的特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 【名师点睛】高考历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但是需要考生们特别注意的是审题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题干和备选项细看一遍,千万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选择,而一定要把选择肢看完。 12.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自由平等 D. 社会契约 【答案】D 【解析】启蒙思想家主张社会契约论,卢梭是其典型代表。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社会全体缔结契约、让渡部分权利的产物。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家。“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这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国家权力必须遵循公意,不得任性、侵害公民权利,故正确答案为D。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3.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答案】D 【解析】从“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革命应遵循城市中心论。注意这则材料的时间:1930年,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是人们对革命道路的问题仍有争议,因此本题选A选项。B选项错误,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是正确的,并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C选项错误,当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已经探索出来;D选项说法错误,俄国的道路是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清楚材料出现的时间,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30年,这个时间中共已经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并未得到党内所有人的支持,明确这一点,本题便容易解答。 14.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评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 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 B.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归绥、迪化等少数民族名称体现了旧中国对这些地区的蔑视,这是大汉族主义的色彩。而建国之后名称的变化则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A为断章取义,B材料中未体现,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 2018年4月13日,在海南而立之年,中国政府决定海南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三十年来,海南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科技发展 B. 地域优势 C. 环境优势 D. 政策支持 【答案】D 【解析】海南三十年来经济发展主要是海南设立经济特区的缘故,主要是政策的支持,故D项正确;科技优势不符合海南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地域和环境更不是海南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B和C项错误。 16. 关于下列图中两项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 B. 都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 C. 都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 D. 是美英两国工业化的重要成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图片显示左图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刺激消费实行工程,右图是苏联建设的水电站,都是都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故B项正确;苏联不是应对经济危机,故A错误;美国不是专制集权,故C错误;右图是苏联成就,故D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措施·以工代赈 17. 《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的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 互相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B.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D. 互利合作共赢的经济伙伴关系 【答案】B 【解析】上合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上合组织不是军事组织,故A 项错误;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四万隆会议精神,故C项错误;上合组织不是经济伙伴关系,故D项错误。 18.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A是从思想上说明辛亥革命意义;C是从经济角度说明意义;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运用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①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的重要一步。 ②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③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 ④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 (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 19. 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 A. 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B.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C.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D. 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有误,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且该项本身也未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排除。B项只体现了参议院对众议院的压制,没有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排除。由干中“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即指总统、议会和内阁的相互制衡,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正体现了三者的制约与平衡,C项正确。国民议会的两大力量是共和派与保皇派,而不是共和派与民主派,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下列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遵循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B. 有利于发挥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 C. 有助于建立起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D. 借用“丝路”的历史符号,传播和平和大中华理念 【答案】D 【解析】 D选项中传播“大中华理念”错误,不符合“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1. 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学者认为:“在战后‘风雨25年’中,日本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是 A. 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 B. 在美苏对峙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 C. 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 D. 在中国实施“一边倒”政策下,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答案】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成为美国的盟国,从此获得经济发展的机会,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主要是西欧,故A项错误;美国扶持日本并不是重建欧洲的需要,故B项错误;日本战后赔偿责任并不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 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如下表内容。体现表中模式3特点的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模式三中“自愿原则”“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说明该组织是松散的联盟,没有强制性,应该是属于论坛性质的亚太经合组织,故C项正确;欧盟是合作化程度最高组织,应该是模式一,故A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属于模式二,故B项错误;世贸组织属于实行贸易组织,不属于区域经济组织,故D项错误。 23. 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是 A. 德拉克洛瓦:“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B. 库尔贝:“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C. 贝多芬:“我必须创作,因为我的心头常常感到重压,我必须表达它们. D. 华兹华斯:“春意盎然的丛林刺激人的心智,让他更具人文情怀,更能区别道德的善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A项体现的是印象主义原则;C、D 项体现浪漫主义特点;B 项体现了现实主义特点,关注的是现实。 考点:19世纪来世界文学艺术·近代西方现实主义流派 24.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 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B. 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C. 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D.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答案】D 【解析】“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主要是通过编纂教科书强化国家意识形态以及国家意志,故D项正确;真正的人民教育与教材编订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该措施并不是想肃清传统教育思想,故B项错误;义务教育普及是20世纪80年代实施,故C项错误。 25.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C.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一国两制”方针,回归后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材料中的“没有变”证实了这一点;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实行“港人治港”,材料中的“发生了变化”有证实了这一点,二者共同说明了A项所述;B项与材料中的“发生了变化”不符,民众的民主权利更加充分;C项在材料中得不到印证;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且违背事实。故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侯惇谓王(曹操)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馀年,功德著於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 ——《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二公元前431年雅典居民人数约为40万,而享有公民权的只有4.2万,只占总人数的1/10左右。并非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都当人看,在雅典1/3以上的奴隶被看作奴隶主的财产和工具,可以自由买卖。 ——《世界近代史》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材料三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上述三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个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的本质区别。 (2)从现代化史观的视角看,材料三所指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个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认识。 【答案】(1)材料一中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民主”指主权在民,是政治制度,但材料二是奴隶主民主,材料三是资产阶级民主。 (2)法国:推翻封建君主政治制度,确立现代民主政治。美国:解决民族独立,确立现代民主政治。理解:英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建立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政体典范。 (3)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要符合本国国情;民主的观念有传承和借鉴性;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解析】(1)材料一从“功德著於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归纳回答;依据材料二从奴隶主阶级回答;材料三从资产阶级民主回答。 (3)依据所学从民主阶级性以及民主的观念有传承和借鉴性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区别 政体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民主共和制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 总统;间接选举,任期制 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军权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选举 总统任命,议会通过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之间的关系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 不对元首负责 政府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对议会负责,相互制约与监督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新论》中阐述道:在人类历史上,凡属社会形态的转变,都不是一般的社会变动,而是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社会革命过程。这样的历史运动不同于改朝换代,不是任何单因素可以支配的,它总是由众多的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外部条件的必要性在于光靠社会内部的对抗运动很难突破现有的社会形态,这时候需要有一种外部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观点并任意选取中外近代或现代史两例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足) 【答案】观点:社会转型期,外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或社会转型期,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促进了社会转型)。 论证: 例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中国近代化缓慢发展;西方列强的侵华活动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例2:15世纪以后,荷兰、英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缓慢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 例3: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国家入侵,使日本决心向西方学习,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后日本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例4:20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比较落后,社会矛盾尖(资本主义发展缓慢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本题结合材料“这样的历史运动……总是由众多的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外部条件的必要性在于光靠社会内部的对抗运动很难突破现有的社会形态,这时候需要有一种外部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即可提炼材料中观点。例如:社会转型期,外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再从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侵华活动加速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方面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说明。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草纲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极为丰富。书中所表达的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创造。李时珍在参阅八百多种书籍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观察,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他将1892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六十大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这些,向近代科学分类法前进了一大步,对生物分类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材料二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书中首次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考察和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将同一变种或亚变种中的个体进行比较来研究变异的原因,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食物与空间等资源有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的。 材料三《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了,但它最大的作用,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中国的中医家、读书人,没有人对它分析、验证、质疑,没有人问,为什么此草药对病人有用?原理何在?也许《本草纲目》犹如丰富的矿藏,可挖掘的太多了,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经验。而他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有特别的意义。……《物种起源》在百余年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学界及市民的热捧,被争相购买。这本书的第一版印刷了1250册,在出版之日就全部售罄。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它的思想影响下,1865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从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得出了颗粒遗传的正确结论,20世纪初遗传学建立,20世纪40年代“现代进化论”创立。可以说,这本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划时代的里程碑。 ——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科学技术史》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当时人们对两部著作的关注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是感性经验,缺乏理论探究。《物种起源》重视证据,通过论证得出结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 (2)人们关注《本草纲目》重在治病用药,它的生物进化思想没有得到重视。《物种起源》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类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原因:《本草纲目》成书时代:封建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封建统治实行思想专制;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兴起。《物种起源》成书时代:工业革命广泛开展;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来考查《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的差异,从而考查中西方科技的差异。 (1)《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巨著,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生物进化方面李时珍“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还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但没有总结出生物进化的理论,注重经验的总结。而达尔文则“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注重理论的总结。 (2)材料“《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他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有特别的意义”体现了人们对《本草纲目》的关注点;材料“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体现了人们对《物种起源》的关注点。根据所学知识从两部著作的成书时代特征来分析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