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版)
金陵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选修)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威,以藩屏周”,诸如“文之昭” “武之穆” “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国各地。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 A.实质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B.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 C.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 D.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 2.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 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 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3.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4.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 5.洪仁玕《资政新篇》建议:“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这反映了 A.通过舆论强化对官员的监督 B.允许民间新闻出版的自由 C.开创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先河 D.体现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 6.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做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孙中山在1920年《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说:“自北京大学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倡导……此种新文化运动,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由材料可推断出孙中山此番言论的意图是 A.强调国民党应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 B.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C.要进行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D.借鉴五四运动经验调整革命策略和方法 8.“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对该诗认识正确的是 A. “铁壁合围”是指国民党政府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五次“围剿” B. “别红都”是指红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进行战略撤退和转移 C. “舵手一易”是指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上新途”是指中共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9.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到1938年11月,国民党调整了其抗战战略,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后方”。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 A.抗战重心转移到敌后战场 B.抛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C.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事主张 D.认可敌后游击战的作用 10.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 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1956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12.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合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 D.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13.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 B.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C.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14.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15.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最高外事裁判官,专门审理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与异邦人之纠纷,其不囿于传统立法,以公平、正义理念审理纠纷,形成了罗马法的一部分。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 A.基本放弃了传统公民法 B.推动了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C.平衡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D.直接推动罗马法体系形成 16.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席职务不固定,公社委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投票的效力不会受到自己职务高低的影响。这说明巴黎公社 A.鼓励工人阶级参与政治 B.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推行平等的选举制度 17.此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典礼演出上发表讲话时以林肯纪念雕像为背景拍摄的照片,被称为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千古绝唱”。这张照片的深刻历史寓意是: A.黑人正式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 B. 两者都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C.林肯亲自解放了奥巴马 D.美国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18.“ 列宁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没有人会曾经预料到这一点。相反,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人们的震惊最有可能是由于列宁 A. 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 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目的”的是 A.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 D.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0.基辛格认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宜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这反映了 A.核武器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 B.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 C.冷战是美苏共同的主动性战略选择 D.核时代美苏的目标是和平共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 (14分)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6分) (3)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4分) 22.(12分)从19世纪上半叶起,中国人就试图了解和认识美国。漫漫岁月中,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表达了他们形形色色的美国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呜呼,弥利坚国,非有雄才枭杰之王也,涣散二十七部落,渙散数十万黔首,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同仇一倡,不约成城,……尽复故疆,可不谓武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可不谓周乎!中国以茶叶大黄岁数百万济外夷之命,英夷乃以鸦片岁数千万竭中国之脂,惟弥利坚国邻南洲,金矿充溢,故以货易货外,尚岁运金银百数十万以裨中国之币,可不谓富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我们对于任何的外国考察团,虽然不一定把它当成景气繁荣的天使对待,但我们对它们总是抱着希望的。我们的希望很单纯,我们不奢望人家能牺牲了自已来救助中国,只希望彼此间能有一个准确的新的认识。这次我们对于美国经济考察团的希望,当然也不过如此而已。(编者按: 1935年2月,美国经济考察团来华,报刊舆论报道) ——静生: “所望于美国经济考察团者”《申报月刊》,4卷5期(1935年5月) 材料三 中国人在认识西方时,有一种独特的“师生情节”,即中国人真诚地将西方发达国家当作自己的先生,认真地讨教和学习,可是在历经坎坷以后终于发现,“先生总是欺负学生”。 ——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国人对美国的不同看法。(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8 分)。 23. (14 分)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資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请回答: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4分) (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5分) (3)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5 分) 24. (10分)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泰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3分) 25. (10分)华盛顿为自己的母邦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拿破仑十九年征战沙场,从土伦到滑铁卢,孤身一人扛起法兰西的大旗,为法兰西树立了“我们曾君临世界”的民族自尊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2年5月,刘易斯· 尼古拉上校致信华盛顿:“那种把我们从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引向胜利的才能,那些得到军队普遍尊重和崇敬的品格,定能引导和指导我们在和平的道路上前进。有的人把专制与君主政体混为一谈,觉得很难把它们分开。因此,我所建议的政体的首脑有一个显然较为溫和的称号,但是一旦其他问题都得到解决,我认为很有理由采纳国王的称号。”华盛顿回复: “我非常吃惊地阅读了你要我深思的意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战争中发生的任何变故都没有像你说的军队中存在的那种想法使我更痛苦。我不得不怀着憎恶的心情看待这种想法,并给予严厉的斥责。 ——摘自乔治·华盛顿著《华盛顿选集》 材料二 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也知道是他决定着一切国家大事,他的同僚们实际上不过是他的下级。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请回答: (1)华盛顿和拿破仑都具备了称王或称帝的条件,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同条件。二人作出不同选择,对两国的政体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4分) (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称帝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称帝结果及影响的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4分) (3)用一句话对华盛顿和拿破仑进行概括性评价。(2分) 1-10:ADDCA CDADC 11-20:DDACB BDBCB 21.(1)局限:只是改朝换代,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2分) 原因:推翻专制帝制,创建宪政共和。(2分) (2)特点: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分) 使命: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增强民族自信;提高国际地位(3分) (3)发展:建国初期: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2分) 本质: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富强之路(2分) 22.(1)材料一看法: 高度赞扬美国的独立运动、民主制度,肯定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美中之间的交往。(只答赞扬美国得1分,具体内容每点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2分) 材料二看法: 对美国来访抱有希望,但认为美国帮助中国拯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抱有希望,但无奢望)。(2分) (2)一方面,近代中国对美国有“师生情节”,主张以美为师(1分) 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答对1人名字即可)介绍美国的民主思想,主张向美国学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每点1分,共2分) 另一方面美国又“欺负”中国,对中国展开侵略(1分) 如:第一,两次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第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第三,一战期间,加紧侵略中国;第四,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第五,新中国成立后,敌视新中国(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遏制) (每点1分,任四点,共4分) 23. (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3分) 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1分) (2)理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2分) 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3分) (3)进步: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2分) 不足:帝国总理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1分) 认识:选举权是逐步扩大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存在局限。(2分) 24. (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2分)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分)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1分)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2分)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1分) 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2分) 25. (10 分) (1)条件:二人都通过长期征战建立起崇高的威望;都获得各阶层尤其是军人的支持。(2分) 影响:华盛顿拒绝称王,为美国民主共和制(联邦制共和政体)开辟了道路。拿破仑称帝,使法兰西共和国变成法兰西帝国。(2分) (2)看待:拿破仑称帝“顺理成章”,符合法国“民意”。(1分) 论证: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任3点3分) (3)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