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试题君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第01单元+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人皆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而荀子则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虽然两者的人性观不同,但他们共同的政治目的是 A.实现社会稳定 B.实现以德治国 C.促进儒学发展 D.维护专制统治 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其威势也。”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B.“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C.“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D.“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相,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以下哪一选项与“他们”的思想相符 A.兼爱非攻 B.事异则备变 C.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D.仁 4.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5.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其主要目的是 A.倡导儒学,推行教化 B.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C.利用天人感应服务皇权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秦始皇“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帝“尊儒”则采用隐蔽的手段,实质上都表明统治者 A.打击或扶植儒家思想 B.为选拔知识分子扫清障碍 C.打击思想领域内的敌对势力 D.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 7.朱熹在论述“理”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 ‘……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以下正确的是 A.气依理存,没有无理之气 B.气是万物的本原 C.理直接生成万物 D.理与气同属第一性 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晚明是“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能为其提供佐证的是 A.朱熹的“格物致知” B.王阳明的“致良知”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9.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 B.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C.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 D.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10.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中记载:“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据此可知作者 A.主张复古恪守臣道 B.对君主制度的否定 C.提倡君臣共治天下 D.反对传统君臣之道 11.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试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 12.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的根源是 A.思想守旧与僵化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文化控制有所松动 二、非选择题 1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为儒家思想的言论 序号 言论 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②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③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 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 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 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答案】A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万乘之主……其威势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建立君主专制、以法治国的主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属于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属于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属于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 【解题技巧】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词“万乘之主……其威势也”,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属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再对选项逐一判断,最后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3.【答案】C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儒学既吸收了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又吸收了道家《老子》的宇宙观,即当时儒学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D符合题意,正确;A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继承而是强调融合其他家的学说,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性本善和君权神授,故选B。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秦始皇“坑儒”、汉武帝“尊儒”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都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D正确;A、C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 B与材料无关。 7.【答案】A 【解析】据材料“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气依理存的思想,故A项正确;朱熹的理学思想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故B项错误;C项错在“直接生成”;理学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故D项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属于南宋,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王阳明的“致良知”体现了内省的特点,且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正确;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与内省无关,故C选项错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也没有体现内心反省,故D选项错误。故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体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词“内省”,所谓“内省”应该指心学的内心反省的思想主张,再扣住题干时间“晚明”,据此即可对选项逐一排除判断。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从材料中看,葛兆光认为理学从原则变为规则再转变为常识,这是一种世俗化的过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教的内容;B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悖;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0.【答案】D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所说的 “器”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即唯物主义的思想,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游谈无根”在这里是指明朝中后期受理学束缚,读书人思维走向僵化,一味空谈心性,于国事无补。而经世致用学说的兴起本源正是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C项正确;思想守旧与僵化是现象不是根源,所以A项错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不能得出经世实学思潮的兴起,所以B项错误;文化控制有所松动与历史事实不符,因此D项错误。 13.【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 (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3)思想: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家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儒学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1)问,由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及所学知识得出此为孟子的民本思想;由材料“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得出此为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由材料“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得出这是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第(2)问,依据材料“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结合汉代新儒学兴起的相关知识,分析、概括说明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第(3)问,依据材料“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概括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依据对材料信息的理解,结合明清之际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概括上述民主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 14.【答案】信息一 孔庙由“家庙”演变成“国庙”。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准则;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信息二 孔庙与学校合一,形成了“庙学一体”的格局(功能由祭祀演变成祭祀和儒学教育相结合)。 汉代以后孔子倡导的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国家推广实施儒学教育;唐宋时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取士,孔庙成为传播儒学的圣地;“庙学合一”的官方儒家学校,是培养文化人才、官员的摇篮。 信息三 孔庙的建筑规格和形制不断提高。 历代帝王尊孔,重视修建孔庙祭孔,祭孔是国家礼制;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 信息四 地域由曲阜到全国再向海外传播。 孔庙作为传播儒家文化的载体,在全国普遍建立,巩固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孔庙在海内外的建立,源于孔子文化向外传播;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