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第3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提升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第3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提升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学案)

第3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提升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近几年高考中新“史料”大量入题,对学生的史料解读、知识运用、分析问题以及说明观点等综合能力的考查逐渐成为高考的重头戏。研究历史首要注重对史料的解读,阐释、评价和考证,史法运用更引起大家的关注,史论结合、历史比较、以图证史、计量史学、心理史学等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也被“植入”高考试题,在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也让高考命题更多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使题目显得视野开阔、立意高远。‎ 史法一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论互证”让你抓牢分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依据史料发现隐藏在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因此,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在高考试题中较为常见。破解这类试题的最佳策略就是始终坚持“充分条件”的原则,即“如果有A(史料),则必然有B(结论)”,就像胡适所说:“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 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一般来说,史料愈是丰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就愈是全面,史料愈原始、可靠,愈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 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历史高考不需要考生再去搜集史料,它只需要你对命题专家提供的史料加以正确的分析、解读,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运用其中的史料对专家设定的问题加以论证而已。‎ 史料 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现象服从客观的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家凭神的启示就能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史论互证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开拓冒险精神。‎ ‎[例] 隋唐初创科举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解析:本题提供的史料是“隋唐初创科举时”“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结合史实,唐朝初期李世民对儒家思想进行规范,统一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体现了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目的就是维护统治,故B项正确。‎ 答案:B 史法二 历史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让你快得分 历史比较研究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以上的横向比较,从相同之处出发,寻求其中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同化和能力的形成,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的发展。‎ 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钥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 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也可以从拥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各自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横向的比较,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从横向比较中发现历史发展中的区域性异同,克服历史研究中的片面性。从历史的纵向联系中发现、揭示社会历史的演变规律,从纵向与横向的综合比较中,从更高的全方位角度整体把握历史的进程。‎ 史料一 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回人间,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旨在改善人的灵魂,复兴城邦。诚如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子产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孔子罕论形而上的天道,‎ 认为当务之急是研究人自身,矫正人性堕落,他创建仁学,探究人性,游说列国诸侯,以求重建合“礼”的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 史料二 孔子开创中国的“私学”“有教无类”,门生三千,培育了许多政治才俊和弘扬儒学的学者。苏格拉底自喻为“牛虻”,整日里“到处不停息地激励、劝说、批评”,为了刺激、觉醒雅典“这匹已趋怠惰的壮马”。众多钦羡他的人从希腊诸城邦来到雅典投到他的门下,他培育了希腊古典哲学的众多精英。‎ ‎——叶秀山《西方哲学史》第二卷 横向比较:(1)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都创建了以伦理为核心内容的新哲学,深刻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历史进程。‎ ‎(2)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教育家和道德师表,孔子培育了很多弘扬儒学的学者,苏格拉底培育了希腊古典哲学的众多精英。‎ 史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裔昭印《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纵向比较:史料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改革时的加尔文认为“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最好”‎ ‎。纵向比较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者鼓励追求财富,宗教改革的加尔文主张适应现世生活,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提倡个人奋斗。这些基本观点都反映了共同的人文主义精神。‎ ‎[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年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年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年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 ‎《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纵向比较”的方式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第(1)问,解读三则史料可知,顾炎武针对当时科举制走向极端、行文严重脱离现实的问题,提出写文章经世致用,察考民情,益于国计民生;魏源针对当时的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陈独秀针对当时国民意识淡薄、民众不关心国事的状况,提出应促进国民意识的觉醒。第(2)问第一小问“趋势”,需要结合三位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制度衰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学东渐,人民的觉醒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原因”,可从有识之士的主观方面找原因,如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文化自觉、吐故纳新等。‎ 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民族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有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史法三 以图证史——“解读图史”“准确取舍”让你保底分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图证史”对于历史研究而言不仅是材料问题而且是方法问题,“以图证史”‎ 对于历史学的意义就是要把出土或传世的图像材料怎样作为史料来加以研究,主要关注:一为图像确定真实的时代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为图像的信息用美术史的方法正确解读;三为图像的展示其实也隐含了主流意识形态或强势文化主导或者遮蔽了图像的表现形式,同样需要个案的研究。‎ 图像不仅仅被合法地纳入新的史料范畴中,更在方法论意义上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自主性诉求。“以图证史”,人人都可以成为时代历史大事件的叙事者,解答“以图证史”类试题应注意三点:‎ ‎(1)抓图片信息:仔细看图片,概括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 ‎(2)看文字:图片型选择题一般都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遗漏。‎ ‎(3)重联系: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以图证史:“攀梯摘棉花”反映了“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吃饭不要钱”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大办公共食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例] 如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 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解析:本题体现了“以图证史”的命题立意。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只符合材料“‘历’者,过也,传也”的意思,属于片面性理解,故A项错误;“‘历’者,过也,传也”是指过去的事实,而“‘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意思是撰史者应该客观记载历史事实,结合两者“历史”的原意是指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故B项正确;“历史”的原意是对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不是只限定在书籍上,故C项错误;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不能反映“历”与“史”两者结合的本意,即对过去事物的记载,故D项错误。‎ 答案:B 史法四 计量史学——“定量分析”“转换思维”让你得高分 计量史学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让史学趋于精确。主要类型包括:历史统计法和历史模拟分析法。计量史学的适用范围:适用有量或数量概念的历史分析,只是从数量关系上帮助揭示事物的性质;适用于对存在某种依赖关系的历史现象的研究,适用于对某些历史结构的分析,适用于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用规律的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的方法,因此,计量史学出现的本身就是对传统史学的否定。‎ 计量史学试题的材料是由各种数据构成的,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实辨析、理解、运用史料的能力。解答计量史学类题目应注意三点:‎ ‎(1)两头看,项间比:‎ 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格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意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按表中所给信息找备选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2)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3)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计量史学:甲、乙两图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中各行业所占比重示意图。‎ 定量分析:通过对比甲、乙两幅饼状图的数据,可以看出,占比重最大的一直是农业和手工业,说明1920—1936年自然经济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与1920年相比,1936年农业和手工业在我国经济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体现了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有所变化,但地位仍很高;图片材料中的文字“工场手工业”反映的深层信息是出现了雇佣和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该行业所占比重的增加,表明了该行业的发展。‎ 由此可知,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自然经济走向 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二是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例]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发展,要求分析判断这一时期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1929—1938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到1938年其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此期间苏联工业生产虽快速增长但依然落后于美国,而美国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业萎缩,工业总产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答案:A 史法五 心理史学——“由表及里”“深层审美”让你少丢分 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当代西方史学中的重要分支,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 心理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各种类型的历史人物的心理传记,社会群体的心理史,如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等;在童年史和家庭史研究中,对人的童年时代和家庭生活进行心理分析。‎ 从心理史学的研究情况看,已不仅仅是过去那种心理学与历史学的简单结合,它正逐步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向着以心理与历史为主,同时综合多种学科方法的大综合的方向发展。‎ 史料一 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 ‎——[法]丹纳《艺术哲学》‎ 史料二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心理史学:史料一和史料二从历史的深层原因阐述了艺术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特征注定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而这种时代烙印则是由当时的主观和客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客观因素:科技的发展,国家对文化艺术的支持,人们对文化新产品的需求以及环境、地域、师承等;主观因素:艺术家个人的自我探索、创新,独特的审美观和相应的表现手法等。‎ ‎[例] 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解析:本题要从“由表及里”“深层审美”心理史学的视角评价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武则天。材料“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说明史学家的认识影响到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故A项正确;历史人物评价不是不能定论,只是评价的标准不同,故B项错误;历史真相的反映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故C项错误,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