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学期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学期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 卷,第Ⅰ 卷为选择题,共50 分, 第Ⅱ 卷为材料问答题,共50分。 (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表格内。 第Ⅰ卷 得分 评卷人 本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 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A. 思辨性和矛盾性 B. 反映地主阶级政治诉求 C. D. 地域性和包容性 以富国强兵为主要内容 2. 汉儒惩秦专制之失,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 使之自敛, 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 此 盖图以天权限制君权,藉防君主专制之流弊。这主要反映了汉代儒学主张 A. 君权神授 B. 自然界的变化性 C. D. 天人感应 外儒内法 3.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 喜谓侍臣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主要反映了 A. 科举成为唐初官员主要来源 B. 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进步性 C. D. 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文化 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利禄 4. 理学家以儒家 “圣人” 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 道德精神的意义; 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 轮回转世之说, 而力求在现实世界 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理学的积极作用是 A. 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B. 有利于实现崇高理想 C. D. 有利于批评佛道学说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5.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 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下列与时代气息不符的是 A. 经世致用 B. 摹古文风 C. D. 循天下之公 工商皆本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 (共8页 ) 6. 梨洲 (黄宗羲) 之学, 自然以阳明为根底, …… 他一生无日不做事, 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 …… 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 也不是王学的承 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他修正 “王学”的表现是 A. 注重实行反对空谈心性 B.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C. 践行致良知以提高修养 D. 继承了格物致知的思想 7. 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 下列与火药的发明密切相关的活动是 8. A. 耕作 B. 渔猎 C. 制陶 D. 炼丹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的统计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总件) 件 % 件 % 公元 1-400 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 401-1000 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 1001-1500 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 1501-1840 年 472 19 4 453 96 下列对中国古代科技分析正确的是 B. A. 是在农业生产中发明的 是世界科技的中心 C. D. 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均为实用技术 9. 中国古代数学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封建社会晚期, 与大跨步发展的世界数学形成鲜明对比,逐渐走向衰落。中国古代数学衰落的原因不包括 A. 西学东渐,冲击了中国固有的思维体系 B. 讲究实用性,缺乏抽象理论和严密逻辑 C. 重农抑商,自然科学的发展失去动力 D. 科举考试,注重儒家四书五经 10.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由古体转为今体的重要里程碑, 史称 “隶变”。 下列对 “隶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隶变使汉字 “五笔”俱全 B. 使汉字失去了象形的特点 C. 笔画简省易于书写辨认 D. 字形结构平衡整齐安定 11.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 “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古典小说发挥的社会作用是 A. 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 B. 有利于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C. 宣传道德伦理有教化功能 D. 冲破传统束缚促进思想解放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 (共8页 ) 12.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斗争的着重点不—样,依次形成为三个不同段落的分称;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为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这些变换的称号反映了各自的主旨,也略寓褒贬。这三个派别共同的主张 A. 君主立宪 B. 民主共和 C. D. 救亡图存 实业救国 13.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其核心思想是 A.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以西方科技取代纲常名教 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以纲常名教抵制西方科技 14. 孙中山宣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同时 “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 (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孙中山的论述最有可能出现于 A. 同盟会宣誓誓词中 B. 《临时约法》中 C.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 D. 《民报》发刊词中 15.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其指导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B.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6.20 世纪七十年代后中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这一景象的原因包括 ① “双百”方针的重新确立 ②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 “二为”方向的正确指导 ④文化艺术奖项的设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 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 到2001 年, “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 中国科技不再受计划经济的干预 C. 中国国力显著提高 D. 中国科技获得了苏联的技术支持 18. “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 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 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 该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 感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B. 怀疑神灵,强调人的作用 C. 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D. 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19. 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运动对西方传统信仰的重新思 考不包括 B. 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 A. 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C. 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 D. 反对禁欲主义,讴歌人性 高二历史试题第3页 (共8页 ) 20. “在早期的古希腊哲学中,看到人在认识过程中的自主与能动地位的哲学家只能被看作异端,如智者们。而重新恢复人在认识过程中的自主与能动地位,这是康德的 伟业。”材料中康德的 “伟业”是指他倡导 A.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B.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 D. 独立的思考与理性的判断 对宗教神学思想的彻底批判 21. 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 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爱因斯坦认为 A. 人文促进了科学发展 B. 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文指导 C. 科学为人文奠定基础 D. 科学家必须关注人类身心的发展 22. “在 ‘光荣革命’到来前夕,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 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 随后, 洛克发表 《政府论》, 他指出: 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材料中的 “钥匙”是指 A. 自由落体定律 B. 经典力学体系 C. D. 量子理论 相对论 23.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 ‘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 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材料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 ① 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 加速城市化进程 ③ ④ 带来环境污染 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4. 右图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其中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率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 政府的政策引导 B.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C. 蒸汽机的改良 D. 自然环境问题的恶化 24.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 ‘理性的胜利’ 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符合上述思想的作品是 A. 《石工》 B. 《梅杜萨之筏》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高二历史试题第4页 (共8页 ) 题 号 第 Ⅰ 卷 第 Ⅱ 卷 总 分 26 27 28 得 分 第 Ⅰ 卷 选择题答题纸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 Ⅱ 卷 (共50分) 得分 评卷人 26.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分) 材料 唐德刚的 “历史三峡观”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 “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是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被迫转型。他估算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极其痛苦的惊涛骇浪的三峡,大致要历时两三百年。 (1)结合材料及所学, 概括中国 “封建转帝制” 时期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8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在 “帝制转民治”过程中,哪些思想在近代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3分) 高二历史试题第5页 (共8页 ) 得分 评卷人 27.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 “裔 (夏以外的地)不谋夏,夷 (华以外的人)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等思想。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如有不贡、不王,则先 “修名” “修德”,即要明尊卑,动之以 “德”;若再不贡不王,则将 “修刑”,动用 “刑罚之辟”、“攻伐之兵”。战国时,孟子等人,鉴于当时夷狄多融入华夏的现实,对四夷的看法又进了一步。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 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首次提出了 “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明确提出: “今日欲 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材料三 (1906年) “惟是兄弟曾听人说, 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 这话大 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 主我们的政, 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1912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919 年) “现在说 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 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 “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 而与、 满、 蒙、 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 义。” ———摘自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孟子的民族观。(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 “民族主义兴起” 的原因及其发挥的作用。(9分) 高二历史试题第6页 (共8页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及变化原因。(7分) 得分 评卷人 28.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分) 材料一 公元前7世纪,神主宰希腊。公元前5世纪普罗塔戈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说 “认识你自己,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受到了 “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 《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 “砸烂可耻的东西”, 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在政治方面, 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 “社会契约” ……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 (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 不存在契约的问题, 只有服从。” ……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人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变化? 请结合社会背景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5分) 高二历史试题第7页 (共8页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 “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6分)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哪些思想主张。(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B A B A D C A B C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A B D C B B A C A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6.(11分) (1)秦朝的封建统治思想中,法家思想占着主导的地位。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重法治,便于加强对国家的管理。(4分) 汉初,以黄老思想作为政策的指导思想,原因:汉初需要与民休息,秦朝的速亡,给封建统治者以极其深刻的教训。(4分) 汉武帝统治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汉朝社会稳定发展,建立为封建大一统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4分)(每点4分,任意两点8分) (2)“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每点1分,任意三点3分) 27.(20分) (1)孔子:夷夏有严格区别;夷狄与周天子有严格的尊卑秩序(2分) 孟子:逐渐消除对少数民族的鄙视;文化是区分夷夏的标准(2分) (2)原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探索。(5分) 作用: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激励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4分) (3)历程:排满兴汉→五族共和→中华民族。(3分) 民主革命果实被窃取, 团结各族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需要。(4分) 28.(19分) (1)变化:从对神的崇拜到肯定人的价值。(2分) 原因:古希腊工商业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3分) (2)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2分) 宗教改革则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较广泛,斗争对象为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使人文主义得到传播。(4分) (3)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政治上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4分) (4)人文主义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反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阶段。(4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