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宁夏中卫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
宁夏中卫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1.墨子对鲁阳文公说:“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这反映出青铜器 A. 是祭祖的重要礼器 B. 具有传承历史的功能 C. 成为普遍书写材料 D. 功用发生了重大转变 【答案】B 【解析】 将战功书写记录在竹木简上,镂刻在石碑、青铜器上,并把青铜器上的铭文,留传给后代的做法,反映出青铜器具有传承历史的功能,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青铜器的祭祖功用,A项错误;青铜器在古代数量有限,不是普遍的书写材料,C项错误;材料只提到了青铜器记录重大战功的功用,没有提及其转变,D项错误。 2.“士大夫”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战国典籍中表示等序列仍用“大夫士”。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后制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重大变化:大夫土强调的是等级;土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大显身手的结果 B. 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士”阶层 C.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答案】A 【解析】 材料信息是,战国时期原先按照分封制等级排列的“大夫士”变为知识分子和官僚的结合体“士大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随着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古代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而伴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开始大显身手,故A正确;商业活动与题干表述的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无关,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故C错误;材料信息也未涉及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故D错误。 3.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商业功能 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来看,主要介绍的是唐朝的坊市格局。可以看出,唐朝的坊和市有明显的分区,布局清晰,体现出便于控制的理念,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宏大”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的内容。 4.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据此可知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清朝发展快 B. 工商业的发展倒逼政府限制特权 C. 清政府对工商业经济持扶持态度 D. 工商业群体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B 【解析】 清朝康熙年间开始,从直接干预经济的政府专卖政策发展为利用行商专卖的间接遥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倒逼政府限制特权,B选项符合题意;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式仍然处于萌芽状态,A选项错误;改变控制工商业的专卖方式,不能说明清政府对工商业经济持扶持态度,C选项错误;国家直接干预变为利用行商间接遥控工商业,不能说明工商业群体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D选项错误。 5.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买办”。此词是葡萄牙语(Comprador“康白度”)的意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他的出现反映了 A. 瓦解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B.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西方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 D. 背离了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买办”出现最初是指替外国商人在中国进行采买商品的中国人。根据材料,买办是一个特殊阶层,表明外国经济在中国影响较大,实质上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殖民侵略程度的加深。故C项符合;买办出现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没有因果关系, 故A排除;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鸦片战争和主权的破坏,不是买办的出现,故B排除;材料未表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故D排除. 6.《大清律例》中的民事条例绝大部分采用的形式是禁止某行为并注解违法的特定处分,而不是明言的、确定的原则或权利。如《大清律例・户律・婚姻》规定“凡同姓为婚者各杖六十,离异妇女归亲,财礼入官”。由此可知,清代民法思想文化的特征是 A. 法律伦理化 B. 内容简单化 C. 公法私法化 D. 民事规范刑法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采用的形式是禁止某行为并注解违法的特定处分”、“凡同姓为婚者各杖六十,离异妇女归亲,财礼入官”可知清代法律在民事规范中采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性禁止,而不是确定民众的权利和义务,带有刑法化的特征,故选D;法律伦理化、内容简单化和公法司法化的特征明显无法体现,排除ABC。故选D。 7.1917年,金鸿翔在上海开设“鸿翔女子时装店”,用名人大做广告,树立企业形象,如宋庆龄曾称赞其“推陈出新、妙手天成、国货精粹、经济干城”,蔡元培称赞“国货津梁”等,这一时装店很快成为领导上海时装新潮流标杆。这反映出 A. 历史名人引领时尚潮流 B. 西式时装成为主流服饰 C 民族企业重视广告宣传 D 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发展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问题。鸿翔时装店利用历史名人树立企业形象,屡被称赞产品新颖、品质优良,重视品牌塑造和企业形象设计传播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鸿翔民族服装企业在当时成为领导上海时装新潮流的业界领袖的重要原因。故答案为D项。AB项,历史名人引领时尚潮流、西式时装成为主流服饰的表述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民族企业重视广告宣传只是题干的表象,不是反映的问题,排除。 【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 8.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 消除农村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C. 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 D. 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答案】D 【解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带来1959—1961年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在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中,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D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农村不存在剥削现象,排除B;农业合作化运动已于1956年结束,排除C。故选D。 9.雅典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这说明 A. 贵族是雅典城邦的主体阶层 B. 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 C. 雅典公民受到人文精神熏陶 D. 雅典政府剥夺了贵族的自由 【答案】C 【解析】 材料“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筑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富有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体现了古代雅典的人文精神,故C正确;雅典城邦贵族只占少数,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法律规定,无法体现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排除B;D表述太绝对,排除。 10. 英国在1931年放弃金本位以后纠集各自治领以及欧、亚、拉美的一些财政上与英国关系密切的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美国也联合拉美的一些国家组成了“美元集团”,设立了20亿美元的外汇基金,以防英镑集团进一步降低英镑对美元的汇价。两个货币集团的出现 A. 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B. 表明凯恩斯主义得到广泛认同 C. 促使英美加紧对拉美的掠夺 D. 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镑集团”和“美元集团”的竞争,加剧了世界金融领域的紧张、动荡,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更加严峻,A项正确;两大金融集团的竞争,不能说明强调国家干预市场和就业的凯恩斯主义得到广泛认同,B项错误;对拉美的掠夺不是两大金融集团斗争的焦点,也无益于地区性经济分工与合作(区域集团化)的发展,CD两项错误。 11.吴有法在《德国史探研》中说到:“‘德国’问题在不同时期,含义也不同。对刚成立的联郑德国来说,‘德国问题’就是复兴西德经济、取得独立的国家主权,改善德法关系,防止德国成为‘第四帝国’。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 联邦德国的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 B. 德法关系的改善解决了“德国问题” C. 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 D. 欧洲一体化完成的标志是欧盟成立 【答案】C 【解析】 根据“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可知,该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联邦德国的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排除A;B表述太绝对,错误;欧洲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欧盟成立不能标志欧洲一体化完成,D错误。 12.下图是U型微笑曲线,它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某种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中国家处于曲线左上角 B. 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 C 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占据中游 D. 国际产业分工趋于良性发展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主要把持了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而且获取了超额的利润;位居产业链中游的其他国家利润微薄,说明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新秩序的重建任重而道远,故选B,排除D;发达国家占据左上角和右上角,发展中国家占据中游,排除AC。故选B。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一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格关辩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机关中实行了公费医疗制度,1952年起逐步扩大到全体国家工作人员、革命残疾军人、高等学校学生等。19492010年,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从3670个发展到93.7万个。60年代末以来,农村三级保健经历了形成、改革、发展、提高的过程。王1996年全国共有高等医药院校123所,中等医药学校550所。2000年以来,一批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从中央到地方新建了一批医学研究机构。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在社会卫生健康保障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克分利用机代科学技术手段,发展和创新了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世界医学所瞩目。 ——摘编自王振国、张大庆《中外医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现代医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影响。 【答案】(1)影响:造成人口减少、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促进了相关科研的发展。 评述:此问为开放性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参考如下: 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或: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医学形成挑战) 内容:中西医学理论、方法不同;主要是医术、医政的争论。 影响: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中西医的融合和中医现代化。 (2)特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成就显著;中西医结合取得一定成效。 影响: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解析】 (1)影响:根据“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得出造成人口减少、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根据“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得出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根据“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得出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对黑死病的研究促进了相关科研的发展。 评述:先叙述“中西医论证”的内容,再对争论进行评价。内容可根据材料进行概括,评价可结合所学分析争论的原因及影响。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从3670个发展到93.7万个”、“一批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从中央到地方新建了一批医学研究机构”、“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中西医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世界医学所瞩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医疗卫生体系、医学教育和科研、中医药事业、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分析中国现代医学的特点。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展示的中国现代医学在卫生体系、教育、科研和中西医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民健康、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和提供经验等方面,分析中国现代医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通常认为历史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社会进行精确的和系统的相互对比,目的是对其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及趋同性和趋异性的发展进程进行考察。其中,极少有对社会整体的比较,而通常只是对范围有限的某些方面进行比较。以全面整体为目的的比较,或者属于对已经发现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进行解释,或者是将其类型化。解释和类型化具有不同的目的:解释一般是在研究课题中,在共同的宏观背景下寻求差异性和共同性产生的原因;而类型化则是对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内部所出现的不同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从而使其特殊性得到理解。 ——摘编自【德】哈特穆特·凯博《历史比较研究导论》 根据对材料中“历史比较”概念的理解,结合中外近代史确立一个研究课题,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课题形式为“的比较研究”;说明部分要符合材料中的历史比较研究的要求) 【答案】示例一:研究课题:中国近代维新派和革命派救国方案的比较研究。 说明: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变革旧制度,结束封建专制,实行民主政治;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其原因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西方列强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传播等。 两派救国方案差异性表观在: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而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其原因有: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势力,与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派势力壮大,同时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受西方革命思想影响,提出三民主义。 示例二:研究课题:近代英国和德国政治民主化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说明: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英国和德国先后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但英国建立起相对民主、健全的代议民主制,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造成了德国政治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其原因有:两国资本主义起步时间和发展的程度不同;历史传统上,英国具有宪政传统而德国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而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英国资产阶级掌权后通过和平渐进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而德国的容克地主掌握领导权。总之,英德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历史传统、领导力量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两国政治民主化模式的差异。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历史比较”概念的含义,并且要结合中外近代史的史实。有比较其实就是有联系的,因此在选择时可以找有关联的知识点。比如可选择中国近代维新派和革命派救国方案的比较研究,也可以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进行比较。也可以与洋务派进行比较。再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背景,联系不同派别的主张与实践进行概括阐述即可。其它选题也是这样,言之有理即可。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北洋政府时期起用了一批有志于改良司法的人オ,如曾任司法总长的许世英、梁启超、章宗祥等,他们大多受过西方文化教有,掌握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法律,为改革健全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据统计,民国元年以来大理院所有推事的选用,都侧重于留学西方法学毕业生并在社会上素有声望的人。……北洋政府公布实施了《司法官考试令》与《司法官考试实细则》,大部分法官都是经过考试录用上来的。北洋政府也加强了法律学历教育,并且将其作为司法官应试的最主要資格条件,于是民国初期的法政教育兴盛一时,出现了公立法学教有与私立法学教有并存,大学法科教有与专门法政学校教育共同发展......倡言法律的局面。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时期的司法改革及其当下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保障司法人员素质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影响。 【答案】(1)任用司法人才;颁布细则,通过考试录用法官;加强法律学历教育。 (2)改革健全了中国现代司法制度,保障了法官录用的公正和素质,促进了法政教育的兴盛和法律的推广。 【解析】 (1)根据“北洋政府时期起用了一批有志于改良司法的人オ”得出任用司法人才;根据“公布实施了《司法官考试令》与《司法官考试实细则》,大部分法官都是经过考试录用上来的”得出颁布细则,通过考试录用法官;根据“北洋政府也加强了法律学历教育,并且将其作为司法官应试的最主要資格条件”得出加强法律学历教育。 (2)综合材料内容和民国时期保障司法人员素质的举措,可从改革健全中国现代司法制度、保障法官的录用和法官素质、促进法政教育与法律推广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16.材料 1942年5月,苏联和英国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缔约双方保证在对德国以及对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欧洲国家作战中,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各种援助与支持;绝不与德国或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任何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缔约双方顾及每一方的安全利益,同意在再建和平以后,密切友好合作,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遵照绝不为自身追求领土扩张及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两项原则而行动;绝不缔结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同盟,或参加反对另一方的任何集团;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概括《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意义。 【答案】(1)内容:①军事和经济上相互支持;②绝不与德国及其同伙妥协;③战后合作,维护欧洲安全与繁荣;④提出战后秩序的基本原则。 (2)意义:①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②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解析】 (1)据材料“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各种援助与支持”、“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可得出军事和经济上相互支持;据材料“绝不与德国或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任何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可得出绝不与德国及其同伙妥协;据材料“在再建和平以后,密切友好合作,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可得出战后合作,维护欧洲安全与繁荣;据材料“遵照绝不为自身追求领土扩张及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两项原则而行动”,可得出提出战后秩序的基本原则。 (2)结合其签订的时间“1942年5月”,回忆、再现所学可知,在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订之后,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同时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选做题的答题要求一般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从材料中搜寻要点,又要结合教材知识和考生个人储备的知识。最低要求是把材料中的要点概括全面,保证得分率。 17.材料 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出生于马来西亚,著名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他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流行经路,并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4月,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伍连德当选为主席,向来自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11个国家的医学专家系统介绍了中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1918年,伍连德担任北京中央医院第一任院长。1926年,伍连德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担任第一任校长。1937年,伍连德出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首届会长。 中国海港检疫始于1873年,但半个世纪里海港检疫权与海关主权一并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由外籍医生担任检疫医官,为外国人服务。辛亥革命后,伍连德多次呼吁“自己办检疫”,向有关当局提出收回检疫主权、统一全国检疫事宜的主张。1930年,上海成立了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伍连德任管理处监督,接管了外国控制的海港检疫机构,为中国卫生事业开拓了新境界。1959年,伍连德在《鼠疫斗士》自传序言中写道:“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逝世,享年82岁。 ——选编自管成学赵骥民《鼠疫斗士:伍连德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伍连德倡导的收回海港检疫权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1)贡献:控制鼠疫流行,挽救人民生命;国际防疫会议介绍中国抗疫经验,传播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声誉;担任医院院长,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出任医校校长、医学会会长,培养医学人才;参与收回海关检疫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一生爱国,家国情怀深厚。 (2)背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海关检疫主权的丧失;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力图收回权益,塑造“独立自主”形象:伍连德为代表的爱国医学家的推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等进步运动的影响。 意义: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部分主权,维护了民族利益;减少了帝国主义在华部分特权;促进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为后世卫生防疫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解析】 (1)贡献:根据材料“他深入疫区……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等多种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伍连德当选为主席,向来自……11个国家的医学专家系统介绍了中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担任北京中央医院第一任院长”“ 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担任第一任校长”,“伍连德……向有关当局提出收回检疫主权、统一全国检疫事宜的主张。1930年,上海成立了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伍连德任管理处监督,接管了外国控制的海港检疫机构,为中国卫生事业开拓了新境界”,“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等信息,从其不同时期的职务、活动和思想,分析伍连德的主要贡献。 (2)背景:根据材料中 “半个世纪里海港检疫权与海关主权一并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1930年,上海成立了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政治、学术和社会氛围等方面,分析伍连德倡导的收回海港检疫权的背景。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利益、反帝作用、卫生事业发展到历史影响等方面,分析其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