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文科历史试题 2019.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 ‎ A.《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 C.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 D.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2.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思想 B.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C.提高土地自由流转率 D.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 ‎4.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纪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纪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 B.中国的传统农业规模庞大,生产效率很高 ‎ C.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 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技术和耕作方法 ‎5.“一池三山”园林模式首创于汉朝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呈三角状布局,具有向心的空间感,以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命名,以模仿仙境;此后逐渐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这说明"一池三山"园林模式 ‎ A.形成的文化根源是佛教思想 B.反映了小农经济封闭性特征 ‎ C.凸显了古代科技实用性功能 D.体现出中央集权的理念要求 ‎6.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 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 C.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D.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7.曹操创立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到了曹丕时期,“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这种变化说明 ‎ A.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 B.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 ‎ C.中央集权得到有效维系 D.军事职能范围逐渐缩小 ‎8.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新思潮冲击儒家传统信仰                     B.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 C.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                     D.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 ‎9.中唐以后,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中人口普遍较多,更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当时 ‎ A.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 ‎ C.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 D.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 ‎10.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代朋党之争 ‎ A.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 ‎ 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 ‎11.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12.《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 A.城市布局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 C.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13.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针对朱熹等人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思想,提出了“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这反映出 A.理学有理性空谈倾向 B.叶适否定了“道义”之学 C.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D.理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现实 ‎14.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 “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 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 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15.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 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 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16.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这些规定 ‎ A.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 B.意在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 ‎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明朝亲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摸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例如,万历元年置青浦县,以唐行镇为县治,乾隆二十五年,移金山县治于朱泾镇。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材料二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离 ‎。……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市镇发展的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市镇相较于明清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11分)‎ ‎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司马迁编纂《史记》,到清朝前期编纂《明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的官修正史,其中的列传,是编纂者选取有影响的人物(除帝王之外)所编写的传记,以下是对列传的统计资料。‎ ①大部分正史中都有循吏(本法循理之吏)传和酷吏(为政严酷之吏)传,涉及350多人,这其中有三分之一担任过有关御史台官或谏官等监察机构的官职, 其秩虽卑, 其位显赫。‎ ‎②大部分正史中都有佞幸(因谄媚而得宠的臣子)传,涉及123人,从宋代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到前清编纂《明史》,增设“奸臣传”,收录奸臣(不忠奸诈之臣)共计68人。‎ ‎③唐太宗主持编纂的《晋书》开始增设“忠义传”,主要记录了重义轻生、亡躯殉节的25位烈士,之后收录的越来越多,《宋史》竟多达270多人。‎ ‎④思想家、文学家在《汉书》中有27人,《后汉书》有64人,《旧唐书》有142人,《宋史》有300多人。‎ ‎⑤范蠡等靠工商业致富的经济类人物只在《史记》《汉书》有记录,之后基本上不再见于正史。‎ ‎⑥科学家仅有张衡、蔡伦、扁鹊、沈括、郭守敬等少数人,其中蔡伦是列入“宦者列传”,张衡和沈括主要记载其政治命运。‎ 综合上述所有材料,选取2个或2个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19、20、21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1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从太祖起,诏令汉族士大夫主持修律成为常例。世祖时,规定各州国死刑案须奏请皇帝裁决,在实践中也仿行汉代“春秋决狱”之例,疑案皆交由中书“以经义量决”。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到宣武帝时期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至此,北魏律基本定型。 ‎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司法改革的特点。(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司法改革的意义。(9分)‎ ‎20.【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 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7分)‎ ‎2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涯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为使节气与月份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既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地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地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 高二段考文科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ADCCD 6——10:CCBAA 11——16:BBACCA ‎17.(1)特征:数量多,网络化分布;分布疏密适当;是周边村落的商业联系的纽带;经济功能的增强提升其政治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每点2分,任答4点8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产生新的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与市场的联系;促进市民文化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2)发展:向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2分)‎ 原因: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每点3分,任答3点9分)‎ ‎18.观点:古代人才价值取向与古代社会发展特点 。(2分)‎ 论证:在官修正史列传中,不同类别的人物数量差别明显,反映了古代人才价值取向。正史记录了大量循吏、酷吏等官吏,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之下,重视监察、吏治等官僚机器的运作,以稳固皇权。自汉代独尊儒术,尤其是在宋明理学的推动之下,以德为先的人才取向非常明显,三纲之首的“君为臣纲”强调人臣对君主的绝对忠诚,因此越来越多的忠义之士被记录,同时还记录不少佞幸、奸臣,以反面事例来对儒家道德、忠君观念进行宣扬。由于科举制和儒学中重人伦轻自然、反对创新的倾向,以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记录的思想家文学家很多,但科技和经济类的人才极少。(9分)‎ 结论:综上所述,从正史列传中反映的古代人才价值取向,也折射了古代社会的特点。(1分)‎ 观点2:古代人才价值的取向影响史书的编撰 观点3: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史书列传的编写 ‎19.(1)借鉴前代(或汉族)司法制度;司法制度儒家化增强;注重司法监督建设;中央对司法活动干预较强。(答3点6分) ‎ ‎(2)完善了北魏政权的司法体系(由无成文法典到不断修律,使司法有法可依);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或汉化)进程;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打击了司法不公行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后世司法建设提供借鉴。(答3点6分,答4点9分)‎ ‎20.(1)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会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 (2)‎ 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 ‎21.(1)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一点2分,共6分)‎ ‎(2)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一点3分,共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