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清(2016
灵宝一高2016-2017学年度上期第二次月清考试 高二历史 命题人:韩海岩 审题人:高书平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 A.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B.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2.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 A. 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B. 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 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B.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 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 D.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 5.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完全一致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和生命力 6.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三个异姓贵族取代姬姓晋国)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标准,这反映出司马光认为 ( ) A.礼制的破坏是当时历史分期的重要标志 B.三家分晋是历史的进步 C.三家分晋宣告分封制结束,封建制确立 D.应该维护西周的分封制 7.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8.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 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9.《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以上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的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10.《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主要反映了明代( ) A.法律体系臻于完善 B.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 C.官员素质明显下降 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11.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汉代设中朝 B.唐代设三省 C.宋代设副相 D.明代废丞相 12.中国古代用官僚体制代替世袭制,顺应了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时代潮流。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官僚体制(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实现了选贤任能 13.《论民主》一书中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其依据是( ) A.古希腊实行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 B.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 C.财产等级制的推行 D.梭伦改革中分区管理民众的政策 14.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俸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 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15.《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16.在雅典,很多案件不完全是依据法律条文来判决的,而是由全体陪审员依据正义的一般原则,按多数原则决定判决结果。这些原则( ) A.体现了司法民主运作模式 B.能有效杜绝法官独断专行 C.能预防法官受贿的危险性 D.能使法院的审判结果公正 17.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以下最能体现苏格拉底这一看法的是( ) A.轮番而治 B.人民主权 C.差额选举 D.抽签选举 18.“约法十二章的颁布,只是防止贵族阶级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另立新的规章。这一切只不过是给予了平民阶级比较大的安全感,以及对国家事务参与的切身感。”下列有关“约法十二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公民大会制定和颁布 B.使平民获得了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C.废除了维护贵族利益的不合理法规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19.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万民法需要权威人士的解读 B.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要 C.帝国境内自由民人数的增多 D.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和事务的繁多 20.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 A.进行调解 B.要求男子赔偿 C.干脆不予理睬 D.宣布“休妻”无效 21.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 A.法律至上原则 B.人文主义精神 C. 自由公正意识 D.天赋人权思想 22.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一书中写道:“真正的法律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和永恒的,力图变更这一做法是一种恶,试图废止其中一部分的做法也是不能容许的,而要想完全废除它的做法则是不可能的。”这说明西塞罗( ) A.高度评价罗马法的实用性 B.在立法中追求自然法则 C.致力于完善罗马法的内容 D.认为法律是一成不变的 23.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无益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24.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见证了12位英国首相,也是英国民众非常尊敬和欢迎的君主。这表明英国( ) A. 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和传统 B. 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C. 国王不掌握实权,只是国家的象征 D. 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传统 25.“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随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6.美国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华盛顿说:“我们将法案(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 A.立法决策更加审慎严谨 B.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C.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27.1832年,南卡罗来纳州议会以退出联邦相威胁,通过了反对执行联邦政府的关税保护法的法令,联邦一面施加军事压力,一面又表示逐步降低关税,该州最终撤销了这一法令。这说明( ) A.工业革命降低了美国的关税税率 B.联邦政府主要维护北方经济利益 C.联邦权力的扩大受到州权的抵制 D.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 28.《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体现了该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 A.遵循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B.实行中央和地方权力互相制约 C.坚持大小州利益妥协的原则 D.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权力机构 29.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 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 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 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 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30.俾斯麦认为,“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并与国家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据此可知,俾斯麦主张( ) A.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B.向工人运动全面妥协 C.暴力镇压社会主义运动 D.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31.《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32.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由此可知( ) 战役 时间 英 法 英法联军 中国军队 第一次广州战役 1856.10 439 15000 虎门之战 1856.11 1380 1700 第一次大沽战 1858.5 660 518 1178 10000 八里桥之战 1860.9 3500 1500 5000 34000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 C.中方极力抵抗外辱 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 33. “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 )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34.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 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点是 ( ) A.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B.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主张土地国有制 35.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36.据右图所示,1905年和1921年后革命次数出现相似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革命政党的推动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维新力量的衰落 37.“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对该诗认识正确的是( ) A.“铁壁合围”是指国民党政府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五次反围剿 B.“别红都”是指红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进行战略撤退和转移 C.“舵手一易”是指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上新途”是指中共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38.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39.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表明( ) A.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B.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 C.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D.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 40.“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相同 B. 指导思想相同 C. 革命任务相同 D.革命对象相同 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41题22分,第42题18分,共40分) 41.(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三省制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隋朝时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到了唐代,中书门下是制令机关,被称为“机要之司”。门下省的职权主要是“封驳”。“封”即封还诏书,“驳”即驳正百司奏抄。尚书省六部等机构的上奏公文,首先须经门下省给事中的审核,给事中如认为不妥,可以驳回重拟。同时,中书省对百司奏章的拟答批文,给事中如认为不妥,也可驳回修正。给事中的这种职权对尚书省等政务机构的施政行为起到了较好的事前监督作用。 ——摘自艾永明《关于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之我见》 材料二、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决定城邦重大事务。与此同时,雅典城邦拥有各种国家机构。国家机构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并非平行关系,行政、司法处于立法监督之下,要对立法机关负责。同时,它又不是一元政治,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五百人会议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但它又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摘自禹露《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及利与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代的这种行政决策运行方式有何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总结雅典城邦的国家机构有何特点。(6分) 19.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唐代的三省制与雅典的国家机构分工的有何异同。(10分) 4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一、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如何打破了“部落政治”?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6分)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 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二、 材料中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什么?试简要评述之。(6分) 材料三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3)材料三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第三新文明”的。(6分) 灵宝一高2016-2017学年度上期第二次月清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ABACD 6-10AACDD 11-15DCBBC 16-20ADDBC 21-25BBCBC 26-30CCACA 31-35BABBA 36-40AABCC 41.答案: (1)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防止行政部门的专权;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皇权专制。(6分) (2)特点:各部门权限不明;各部门间权力交错;缺乏绝对权威性决策机构。(6分) (3)同:都体现了权力部门间的分工和制约(2分); 异:中国唐代分工部门权限分明,而古代雅典则权力相互交错;中国唐代只是行政决策的分工与制约,而古代雅典则是国家各机构间的分工与制约。(8分) 42.答案: (1)打破:分封制。(2分) 措施:逐步废除分封;提拔身份低微士人参与中枢决策;设太学;实行察举制。(4分,任写两点即可) (2)核心:中央与地方(联邦政府和各州)间分权制衡 。(2分) 评述:在加强联邦中央权力的同时,使各州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拥有一些自治权;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4分) (3)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或马克思主义)。(2分) 宣传:著书立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2分)开设课程,开坛讲学;组织团体——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