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2018-2019 学年度仲恺中学高二年级 10 月月考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主观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 注意: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32 年,英帝国在渥太华召开经济会议,签订 11 个双边协定,和各成员国正式确定了 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 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克服经济大危机 C.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D.扩大进出口数额 2、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 1933 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3、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法西斯主义”、“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理由是( ) A.未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危机 B.全面维护民众利益 C.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D.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自 1948 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以来,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已由 65.7 亿英镑攀升至 615 亿英镑,1951 年至 1986 年,英国出现财政赤字的年份有 32 年,累计赤字达 1209 亿英镑。这表明 福利政策( ) A.严重制约了社会消费 B.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 C.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D.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5、1984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由 1950 年的 3.5%上升为 6.8%,通货膨胀得到控制;英国 的通货膨胀率从 1979 年的 10.3%下降到 1986 年的 3.4%。导致美英这种经济现象出现的共同 原因可能是( ) A.加大市场货币供给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压缩政府财政开支 D.坚持推行凯恩斯主义 6、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 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它是指或与黄的评价相 吻合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7、《全球通史》中称:“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 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实行该政策的最终目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恢复社会经济 C.缓和工农矛盾 D.发展马克思主义 8、“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 1937 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 14 倍。 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9、19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 6800 人,其中约有 1700 名是美国工程 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 量的 90%。这表明( )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 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 10、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 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 是(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11、戈尔巴乔夫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他“改革”,苏联体制上的问题还可以“再拖上一段时间”,不会 这么快丧命。这说明( ) A.戈尔巴乔夫改革客观上延缓予苏联解体的到来 B.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 C.苏联解体是国内外因素在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路线催生下的 D.苏联解体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直接原因是西方和平演变 12、一位美国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 个特权。”“我们这个特权”来自( ) A.《布雷顿森林协议》 B.《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C.马歇尔计划 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13、右图是 20 世纪 70 年代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幅漫画。其表 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搁浅 B.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美国依然主导着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开始体系化、制度化 14、2016 年 6 月 23 号,英国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这一现象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 C.欧洲民主进程放慢 D.欧洲经济形势乐观 15、2015 年 12 月 25 日,由中国倡议、57 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虽然 美国没有加入,但它的主要盟友几乎都是其成员。这表明( ) A.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多极化政治格局形成 16、劳斯莱斯公司 CE0 约輸·罗斯于 90 年代曾说:“10 年前公司 98%的技术研究工作是在英国 完成的,而现在这个比例不足 40%,很多工作是在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完成的。”这一现象说 明了( ) A.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B.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动力 C.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分化 D.信息技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17、自 1950 年起的 58 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 12 亿美元到 200 亿美元用了 29 年,从 200 亿美元到 2 万亿美元用了 29 年,…2002-2007 年 6 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 1979-2001 年的总和。2002-2007 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 ) A.党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全民共识 D.上海浦东的全面开发开放 18、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 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19、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为( )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 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 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 的国君。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20.汉代太学的建立,以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置博士弟子员为标志,从数十人增加到汉成帝时的 3 千人,东汉太学生最多时达 3 万人。太学教育的发展( ) A.宣扬了黄老“无为”学说 B.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 B.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D.缓和了西汉以来的阶级矛盾 21、汉代桑弘羊认为:“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其观点( ) A.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 B.表达了对独尊儒术的强烈不满 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 D.反映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特点 22、《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 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23.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 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 A.明“理”的方法 B.读书的方法 C.明“理”的目的 D.读书的目的 24、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 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 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第Ⅱ卷(主观题,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 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 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一战后,美国政府和民间对农业合作社表现出空前的热情。1920 年,美国农场局联盟正 式成立,倡导兴办大规模的销售合作社。1921 年初,该联盟成立全国性的谷物销售合作社,扩大 合作社在农产品市场中份额。此外,各地还成立了其他农用品经营合作社,为农场购买和供应石 油制品、拖拉机、拖车、种子、饲料等等。193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场信贷法”,在全国建立 合作社银行,向合作社提供贷款。美国农业合作社对美国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焦健《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材料三 苏联农村十分落后。1929 年,斯大林决心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1930 年,党中央通过“农 业集体化的办法”。随后,各基层组织在上级严令催促下,采用行政命令和威胁手段强迫农民加入 集体农庄。农庄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农庄和农民只有使用权。农庄组织生产队,负责某一地段的 全年生产,或负责饲养一定数量牲畜等其他专业生产。政府通过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 机械服务,并以此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1933 年,又实行农 产品义务交售制,国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从具体农庄收走大量粮食。 ——摘编自吴齐版《世界史·现代史编》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 特点和意义。(8 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苏联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10 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和苏联的农民合作化运动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8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代以来,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经济。…… 到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老的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统计,1830 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 世界总额约 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 50 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 12.5%。 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摘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860-1900 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材料三 16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示意图 ——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经济圈形成和解体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 19 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其原因。(8 分) (3)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 趋势。(10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