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号。‎ ‎2.本试卷共3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25小题,共75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小题,共25分。满分100分。‎ ‎3.所有试题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将试卷和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道小题3分,共计75分)‎ ‎1.金文中的“封”字,写作或,“邦”字写作。意为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其反映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内外服制 C. 分封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封”“邦”意为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反映出“封”“邦”是象形字,表示封疆界建国家,其反映的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所以选C;A.B.D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A.B.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属于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公元前2世纪晚期 C. 公元前3世纪早期 D. 公元前3世纪晚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因为公元没有0年,直接从公元1年为原点,所以公元1-100年就是公元1世纪。公元的年代越小,离我们越远,越大离我们今天越近。但公元前就不同了,因为从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是公元前1世纪。而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离我们越远,数字越小,离我们越近。所以公元前1年就是公元前1世纪末,也是这个世纪的最后一年。而公元1年却是1世纪的第一年。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晚期,正确答案是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全国 ‎3.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本城邦成年男子的民主。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古代雅典 A. 男性地位普遍高于女性 B. 男女在社会中的分工不同 C. 男性具备从政的便利条件 D. 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对少数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而广大的非公民,如外邦居民、奴隶、和其他居民,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所以D正确;选项A.B.C只是表面现象,暗影的本质问题。‎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4.全国政府与各构成单位之间分割国家权力。全国政府拥有国防外交等大权;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权,议会议员政府首长由当地人民选举产生,大多数构成单位拥有自己的宪法。其阐释的是 A. 联邦制 B. 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全国政府拥有国防外交等大权;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权”“大多数构成单位拥有自己的宪法”,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这指的是联邦制,A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共和政体的内容,故B项排除;君主立宪制中要有君主的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的存在,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指中央的运行体制,并不涉及到全国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权力分配关系,故D项错误。‎ ‎5.在论及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时,马克思说:“看起来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倒起了警醒作用。”学者茅海建也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不能反映上述观点的是 A. 坚船利炮促使部分国人“开眼看世界”‎ B. “师夷长技”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洪仁玕提出了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D.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师夷长技”指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是制度,故无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根据材料“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倒起了警醒作用”“ 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可得出,坚船利炮促使部分国人“开眼看世界”;洪仁玕提出了施政方案《资政新篇》;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A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6.“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写下这句名言,把人类的解放事业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源是 A. 工业革命的进行 B. 圣西门等社会改革家的实践 C. 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影响 D.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推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源是经济方面的,也就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但都不是根源,排除BCD三项。‎ ‎7.2014年1月5日,河北省隆化县发现了一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印制的中国地图,地图正面详细标记了中国各地的交通运输、矿产、农副产品等信息,背面则印制了中国多处名胜古迹的照片。就民主革命而言,该地图的主要研究价值在于 A. 发现当地历史变迁规律 B. 为文物古迹复原提供重要依据 C. 了解当时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D. 揭露日本对华经济文化的掠夺 ‎【答案】D ‎【解析】‎ ‎【详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印制的中国地图中详细标记了中国各地的交通运输、矿产、农副产品以及名胜古迹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该地图是为日本对华经济文化的掠夺服务的,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当地历史变迁规律,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就民主革命而言”,故错误;日本了解当时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是为了有目的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 ‎8.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人民当家做主新时代的到来 C.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D. 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意味着中国正在逐步迈向社会主义,体现新中国建立以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成果。故选C项。A项是在1956年;B项是在1949年;D项是在1949年。故排除 ABD三项。‎ ‎9.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 雅尔塔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10.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溉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下列图片与此描述相吻合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可以分析出描写的是唐代的灌溉工具,筒车,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水排是东汉的鼓风工具;B项是魏晋的人力灌溉工具;D项与“水激轮转,众筒兜水”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的农业·灌溉工具 ‎11.16世纪以来,欧洲的国际贸易中心逐渐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转移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这主要是由于 A.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推动 B. 新航路的开辟 C. 意大利的衰落 D. 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前,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路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逐渐衰落了,因此选B。ACD都不是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2.恩格斯说:“18世纪,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这场变革……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这场变革”指 A. 商业革命 B. 光荣革命 C. 工业革命 D. 议会改革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发生在14、15世纪,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光荣革命发生1689年,是17世纪,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可排除B;英国议会改革出现在1832年和1864年,这是19世纪,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可排除D;英国18世纪发生的工业革命是一场没有枪炮之声而且影响巨大的变革,这与材料的意思相符合,故选C。‎ ‎13.1927—1936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史上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 A.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B.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 国家基本统一和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 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答案】C ‎【解析】‎ 根据时间信息“1927—1936年”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南京临时政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和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故A项排除,C项正确。B项是指1914—1918年,故B项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14.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A. 认为中国应该全盘西化 B. 主张在社会习俗方面与世界趋同 C. 企图通过“剪辫易服”推翻清政府 D. 积极倡导制定宪法、限制君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表明,康有为主张在社会习俗方面与世界趋同,认为工业化的时代必须改变服饰与发型,才更有利于工业生产,故B项正确;康有为并不主张全盘西化,排除A项;康有为维护的是清政府的统治,不可能主张推翻清政府,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制定宪法的内容,排除D项。‎ ‎15.1921年,苏俄政府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和商店。这表明苏俄当时实行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 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和商店”可得出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允许商品买卖,允许私有企业存在,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不存在材料中的现象,排除A项;CD两项都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材料中的现象及时间都不符合,排除CD两项。‎ ‎16.1933年,美国农业调整署派出大量代表,说服农民毁掉1000万英亩棉田,屠宰二十多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政府予以补贴。这种做法 A. 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B. 体现了政府的“以工代赈”‎ C. 遭到农民的一致反对 D. 为失业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答案】A ‎【解析】‎ 根据“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通过人为的限产和毁坏来实现农产品供需的平衡,有利于农产品价格回升,A项正确;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表述太绝对错误,再有政府予以补贴,农民不会一致反对,排除C;D是“以工代赈”的作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分析解答。‎ ‎17.近日央视热播的《转折中的邓小平》让我们对邓小平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四大 C. 十四届三中全会 D. 十五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18.2014年10月13日,某世界性组织表示将在三年内向卢旺达提供7.3亿美元的援助。主要用于水电项目为主的能源领域、城市发展、农业发展以及社会保障。该组织是 A.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银行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世界银行主要给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性的贷款,以帮助这些国家摆脱贫困,发展本国经济, 故C项正确;AD两项都是涉及到贸易的,与材料中的贷款无关,排除AD两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国际汇兑的,故排除B项。‎ ‎19.2014年9月28日,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了孔子诞辰2565周年祭祀大典,活动期间,2565名市民诵读了《论语》。下列孔子思想中有利于扩大受教育者范围的是 A. 有教无类 B. 为政以德 C. 因材施教 D. 仁者爱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有教无类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有利于扩大受教育者范围,故A项正确;为政以德、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无关,排除BD项;因材施教是强调教学的方法,并不能扩大受教育者范围,排除C项。‎ ‎20.古代学者甲认为,要把握“理”,需要“格物致知”;学者乙则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只要内心反省就能体会。学者乙是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陆九渊 ‎【答案】D ‎【解析】‎ 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主张发明本心,强调内心反省,故D项正确;A强调天人感应思想;B和C均是理学家。‎ ‎21.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融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A. 宫廷画 B. 文人画 C. 风俗画 D. 宗教画 ‎【答案】B ‎【解析】‎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的特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 ‎22.西方某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种艳丽的感性色彩,而不是18世纪深沉的理性特点;崇拜权威,并且把崇拜的对象由中世纪推向了古代。下列人物属于该时期的是 A. 薄伽丘 B. 卢梭 C. 牛顿 D. 马克思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感性色彩”“ 崇拜权威,并且把崇拜的对象由中世纪推向了古代”,可推断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薄伽丘,宣扬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卢梭是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而不是18世纪深沉的理性特点”,可排除B项;‎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代表人物,近代自然科学是理性的表现,与材料中强调感性不符合,故排除C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理性而不是感性的,故D项错误。‎ ‎23.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冷静思考,文学领域掀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潮。下列文学作品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是 A. 《唐璜》‎ B. 《西风颂》‎ C. 《人间喜剧》‎ D. 《等待戈多》‎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项是浪漫主义文学,排除;C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符合题意;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排除。‎ ‎24.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学习西方,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下人物都 A. 推行民主共和 B. 主张君主立宪 C. 要求废除君主 D. 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但不主张废除君主;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的封建王朝,主张民主共和。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25.当前越来越多的人从网上购买商品,京东、亚马逊、淘宝等购物网站的商品销量与日俱增;从前乘坐火车出行都要到售票处排长队买票,现在更多的人从网上买票。这表明互联网 A.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 决定了人类的命运 C. 扰乱了社会秩序 D. 消除了传统习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材料中的这些现象说明互联网技术深受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故A项正确;BD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互联网的好处,而C项反映的是弊端,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互联网的影响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统治者认识到,在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途径繁多,但各种途径几乎都与荐举有关,尽管路途迂回曲折,但还是必须通过某种荐举之门才能入仕,这就为世家门阀提供了方便。‎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议会选举仍实行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等方面也都没有改变。东南一些衰败的城镇,有的几乎无人居住,有的甚至已经淹没在茫茫的北海之中,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力。每逢选举,几个贵族便划船来到这里进行“水上投票”,选出他们自己的议员;而西部和北部一些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向议会派出自己的代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获得通过。‎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 吉林梨树县四大家村的选举会场,新当选的村主任在发表就职演说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述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项政治制度?该制度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作用?‎ ‎【答案】(1)变化:察举制、征辟制到科举制。‎ 影响:科举制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稳定和谐;但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背景:中世纪选举制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作用:激发了广大基层民众参政的热情;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解析】‎ ‎【详解】(1)据材料一“秦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各种途径几乎都与荐举有关”,汉朝实行察举制,结合所学知识,隋唐开创了科举制,归纳出选官制度的变化;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即回答科举制的影响,注意要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 ‎(2)‎ 据材料二“英国的议会选举仍实行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西部和北部一些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向议会派出自己的代表”,再结合所学知识1832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概括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影响回答注意多角度,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回答。‎ ‎(3)根据材料“新当选的村主任在发表就职演说”可得出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作用从对民众参政的积极性、对民主权利的维护、对我国民主的发展与完善等角度概括。‎ ‎27.研究性试题 ‎(1)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按照这一观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举办历史剧表演活动,下面是四组镜头 ‎①《秦始皇》中的百姓身穿麻衣 ‎②《诸葛亮》中有人在纸上写字 ‎③《李世民》中有人在喝玉米粥 ‎④《雍正帝》中有大臣在军机处办公 其中一组镜头不符合历史史实,请写出序号,并说明理由。‎ ‎【答案】(1)A ‎(2)序号:③‎ 理由:唐朝时中国还没有玉米,明朝时原产美洲的玉米才传入中国。‎ ‎【解析】‎ ‎【详解】(1)A项,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各个部分连接了起来,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按照整体史观的观念,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故A项正确。B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早期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故B项错误。C、D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工业革命分别发生于17、18世纪,并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故D项错误。‎ ‎(2)根据所学,玉米是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出来的,大约在16世纪,明朝时期。李世民是唐朝的人物,故③错误;秦朝当时的衣服是麻衣是正常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纸;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故①②④正确。‎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