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 ‎ 一.选择题(25*2=50分) 1.著名学者白寿彝指出:以往人们称三家分晋是晋国政权封建化的标志。但是,出土的《孙子》 一书记载了此前六卿分晋及其田制与税制的封建化改革。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六卿分晋导致分封制瓦解 B.三家分晋是新兴地主阶级争权斗争 C.封建制度最早确立于晋国 D.《孙子》的出土否定了晋国社会历史 2.唐太宗在吸收前人“明主治吏不治民”思想的同时,认识到以法管官才是治国之本,因此提出“以法治吏”的思想,明确“三风十惫”的罪名,从作风上、道德上、政治上约束官员。这表明唐代 A.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 B.官员选拔以德行为先 C.外儒内法的治国方式 D.重视传统的民本思想 3.宋代,知府(州)公事必须通判联署方能生效,通判本身有行政工作;明朝开始确立以知府为一府首长,通判作为知府辅佐官,必须“以安静为事”,被视为“闲曹”。这一变化 说明明朝地方监察形同虚设 B.反映出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C.体现了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 D.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4.明内阁与以往的三省和中书省不同,内阁大学士只对皇帝负责,只同皇帝发生工作关 系。而不与六部、督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和联络。这说明明朝 A.剥夺了六部与督察院的权力 B.强化了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系 C.提升了内阁官员地位与权威 D.使内阁成为全国行政运作的中枢 5.观察下列清代江南省地方行政区划图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清代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提高工作效能 D.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 6.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 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以耆英为代表的士大夫们 认为这有“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的好处。据此可知 A.政府腐败不谙近代法权 B.平等外交思想开始出现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D.领事裁判权能平息纷争…i 7.1895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在给丁汝昌的劝降中写道:“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更 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一大要图。 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这封劝降书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改革力度不及日本 B.清政府部分官员临时变节 日本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D.中国将领对时局认识不清 8.太平天国追求古之“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集中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四有两无”中,而在这个理想的地上“天国”中却有着许多古代中国所没有的“圣库”、“礼拜堂”、“祈祷”等舶来品。这一理想“天国”是 A.阶级矛盾激烈碰撞的结果 B.农民阶级空想性的具体体现 C.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产物 D.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结晶 9.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族提出“退回东北”,建立独立政权:蒙古上层制造“外蒙独立”,西藏达赖喇嘛在英国的唆使下发起了“西藏独立”。南京临时政府将“反满兴汉”口号转变为汉、满、蒙、回、藏为基础的“五族共和”‎ 理论,这一转变 A.表明中华民国反侵略的决心 B.有利于以和平方式促成政权的过渡 C.赋子社会革命新的时代内涵 D.进一步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 A. 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B. 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C. 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D. 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 11.爱泼斯坦在《突破封锁访延安)中写道:(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常委会都由本地区最高权 力机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些委员中只有八名是共产党,其他人中一名是国民党,一名是救国会,两名是“无党派人士”。这说明边区的选举 A.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B.遵循了国民政府的有关规定 C.服务于抗日民族统-战线 D.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则 12. 1948年9月,美国一份备忘录中写道:“中国的共产主义对我们的安全将无足轻重,只有当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时,它才能对我们的安全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这表明当时 A.三大战役阻遏了美国干涉企图 B.美国对华态度服从于全球霸权 C.国家动荡削弱了中国国际地位 D.美苏对中国解放战争保持中立 13.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确立了新型的国家架构 B 《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D 1982年宪法的颁布 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14. 1954年6月至9月,全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 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 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B.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 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 15.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 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C.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 16.在雅典,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卸任之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如果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会依法进行审理。这表明 A.雅典政治体制注重官员的监察 B.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C.轮番而治是直接民主重要特征 D.雅典三权分立体制已初具形态 17.公元130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指示法学家犹里阿努斯把历年来的行政长官告示全部加以整理校订,并进行必要修改。后经哈德良咨请元老院决议通过,并予发布。此后,凡行政长官告示皆以此为标本,不得擅自更改或标新立异。罗马帝国的这一做法反映出 A. 立法活动服务于政治需要 B. 立法的民主基础得以加强 C. 少数法学家垄断了立法权 D. 行政官员的立法权被剥夺 18. 1689 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之外的原 则。1701年出台的《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人选必须由议会确定,新国王不得信奉 天主教,也不能与天主教徒通婚。这些规定 A.促使国王完全处于虚君地位 B.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 C.确立了英国教随国定的原则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求 19. 1787年制宪会议关于奴隶制存废争吵异常激烈,北方代表要求废止奴隶制,南方代 表坚决反对并要求奴隶被计人人口总数。制宪者们意识到坚持彻底铲除奴隶制,将会产生严 重的后果,最终选择了让步。这说明制宪者试图 A.践行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 B.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通过妥协维护美国联邦制 D.实现南北之间的分权制衡 20.法国1789年爆发大革命,至1875年确立共和政体之前,出现过共和,帝制多次反复,而研究发现,帝制时期其经济反而更为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共和体制不合历史大势     B.专制体制生命力仍强大 C.适度集权提供稳定环境     D.帝制利于工业技术革新 2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仍掌握在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手中。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是贵族,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的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知,德国(  ) A.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 B.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充满艰难 C.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D.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2.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  )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 C.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D.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23.列宁指出:“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列宁旨在强调十月革命道路 A.是由俄国国情所决定的 B.基本原则可以复制推广 C.要与时俱进不可绝对化 ‎ ‎ D.影响亚洲革命道路模式 24.1950年代,柏林墙东部修建了风格相同、对称排列、围合式风格的建筑;而在柏林墙西边,则建造了象征“民主”“自由”风格的、无规则排列的、自由矗立的建筑群,如下图:  A.体现美苏冷战下的竞争思维 B.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 C.表明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融合 D.深刻影响周边居民价值观念 25.学者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际力量对比开始从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这一趋势延续至今。冷战结束近30年来,国际主要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该学者意在说明国际关系格局 A.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永恒的发展规律 B.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点 C.深受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影响 D.从两极格局走向单极化 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秦统一后,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其特征是中央政府和皇帝任免各级政府官吏,这些官吏有任期,依靠薪俸为生。官僚体系下,皇帝是一切国家军政大事的最后决定者,中央的总负责人,被称为宰相。西汉时,宰相一度是一个人,权力很大,对君主形成威胁。到唐宋发展成为多人集体制度,皇帝诏令需经宰相会议通过才正式有效。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强化,废除了宰相,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但皇帝决策总有许多困难,所以后来形成的内阁制实际仍然是一种宰相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拔,从唐代起形成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最重要的岗位上。为了保证官员认真负责,不营私舞弊,又设立监察机构。 ——摘编自马克垚《古代专制制度考察》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增强,推动了整个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但直至19世纪初,英国政府各行政官吏的选任还依然采用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恩赐制”,多由贵族子弟充任,买官鬻职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膏粱子弟、庸碌无能而踞高位者有之,身为要官领取高薪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文官素质每况愈下,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政府声誉。1853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三项改革计划:一、区分文官类别,统一规定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量才使用。二、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祛除恩赐制弊端,选拔优秀人才。三、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被采纳并加以实施。——摘编自陈有义《试论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根本差异。(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主流现点认为美国不应该急于承认中国的新政权,并且居高临下地认为弱势的中国定会有求于它,承认美国在华的既得利益。因此,对中共政权采取“现望的态度”‎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为了表明立场,采取了一系列亲苏反美的行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特别强调“一边倒”立场。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它彻底改变了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看法,把中国和苏联联在一起,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摘编自李怀录《建国初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原因再审视》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基本态势。苏联不仅支持越南在1978年底侵略柬埔寨,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且在1979年底亲自出兵阿富汗,推行“南下战略”,企图从印度洋侧翼包抄欧洲。苏联的政策同时将中美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一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理论开始对美国外交发挥更大作用,强调美国不仅要有强势的领导人,强大的国力,更要依赖通过扩大联盟体系和稳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来维护美国的西方世界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中国要开始改革开放就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 ——摘编自倪世雄《中美关系70年:理论与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的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7分)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8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中期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61年冯桂芬写成《校邠庐抗议》, 提出“采西学、制洋器”‎ 主张。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9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19世纪晚期 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 1897年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版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工业革命宣告完成。 1870——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贸易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20世纪初 1901年清廷改革兵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成为与保守党相 抗衡的两大政党之一。 1912年意大利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摘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 上表为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历史答案 1-5BADBD 6-10AACBA 11-15CBBBD 16-20AABCC 21-25BAAAB 26.【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中央集权;体系完整、不断完善;各机构相互协作,又互相制约;官吏选任重才能;重视对官员的监察。 (2)原因: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1832年议会改革的推动;传统官制的落后;传统官制的腐败;文官素质差,效率低; (3)根本差异: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服务于专制皇权,巩固了封建统治;英国文官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社会的现代化(2分) 27.【答案】(1)原因:美苏冷战的影响;中美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强势的外交理念;中国巩固政权的现实需要;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 (2)苏联:军事实力的膨胀,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苏联对中美安全同时构成威胁;美国:现实主义理论占据上风;为了稳固霸主地位;美遭遇经济危机,国家实力下降。 中国: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苏关系破裂。 28.【答案】(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4分) (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8分) 29答案: 示例1:论题:工业化的发展和深入。‎ ‎ 阐述: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示例2:论题: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深入。 阐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胜利,使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一些国家相继确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扩大普选权等举措,使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力图通过变法或革命的形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示例3:论题: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亚非等地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阐述: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比如发动鸦片战争,侵略印度和埃及等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示例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示例5: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 月考一历史答案 1-5BADBA 6-10AACBA 11-15CBBBD 16-20AABCC 21-25BAAAB 26.【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中央集权;体系完整、不断完善;各机构相互协作,又互相制约;官吏选任重才能;重视对官员的监察。 (2)原因: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1832年议会改革的推动;传统官制的落后;传统官制的腐败;文官素质差,效率低; (3)根本差异: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服务于专制皇权,巩固了封建统治;英国文官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社会的现代化(2分) 27.【答案】(1)原因:美苏冷战的影响;中美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强势的外交理念;中国巩固政权的现实需要;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 (2)苏联:军事实力的膨胀,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苏联对中美安全同时构成威胁;美国:现实主义理论占据上风;为了稳固霸主地位;美遭遇经济危机,国家实力下降。 中国: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苏关系破裂。 28.【答案】(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4分) (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8分) 29答案: 示例1:论题:工业化的发展和深入。 阐述: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示例2:论题: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深入。 阐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胜利,使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一些国家相继确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扩大普选权等举措,使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力图通过变法或革命的形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示例3:论题: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亚非等地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 阐述: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比如发动鸦片战争,侵略印度和埃及等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示例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示例5: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