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校联考”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 )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的严刑峻法思想 3.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老子、韩非 B.墨子、孔子 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 4.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5.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6.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7.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8.《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并在门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里面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9.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10.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具有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是( ) A.“养浩然之气”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1.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束缚 12.《梦溪笔谈》曾描述如下现象:“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造纸术的发明 B.指南针的应用 C.印刷术的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3.史学家夏鼐曾说:“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宫殿和官署)、经济(手工业以外,又有商业)、文化各方面的活动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重要。”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时间最迟应在( ) A.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出现时 B.商周时期 C.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14.元代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15.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名画相符的是( ) A.“造型写实” B.“境生象外画中诗” C.展现民间风情 D.“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16.“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希腊( ) A.民主政治发达 B.人文思想盛行 C.受东方文化影响 D.商品经济发达 17.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和宗教改革 B.“罢黜百家”和文艺复兴 C.“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18.提出“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能好好研究人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该观点最可能出自( )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9.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使欧洲人死亡2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改变了欧洲历史。与此相关联的是( ) A.宗教改革开始 B.《十日谈》面世 C.新航路开辟 D.《论法的精神》发表 20.帕尔默在评论西方近代某思想解放运动时说:“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所评价的思想解放运动( ) A.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B.从根本上打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一统局面 C.为理性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构想 D.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21.伏尔泰认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文艺复兴的“创造”主要表现在( ) ①诵读古典文化 ②批判神权统治 ③鼓吹人性解放 ④倡导思想自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 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是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23.TheBeatles即披头士,是一支成立于1960年的英国著名摇滚乐队,他们服饰怪异,使用乐器简单、随意,节奏“离调”,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与这一风格吻合的作品是( ) A.《离骚》 B.《西风颂》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24.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西方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下绘画作品中与其他三幅所属流派明显不同的是( ) 25.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6.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器物”学习 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 C.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 27.“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谭嗣同 28.某中学生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这里的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 “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四人中观点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9.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D.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 30.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 ) A.中学应充分世界化 B.全盘接受西洋文化 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1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朱子语类》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并说出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该现象的重要原因。(5分) 32.(11分)17、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5分)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性的原因。(4分) 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二千多年 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 法学和经济学。郭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材料三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4分) (2)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4分) 高二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1、C 2、B 3、C 4、B 5、B 6、A 7、D 8、C 9、D 10、D 11、A 12、C 13、B 14、D 15、B 16、B 17、D 18、C 19、B 20、A 21、C 22、B 23、D 24、A 25、B 26、D 27、C 28、C 29、B 30、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1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5分)答案 (1)主张: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4分) 趋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2分) (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2分)(言之有理可给分,如“小学”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学”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核心命题:慎思明辨,格物致知。(2分)(答“格物致知”即可得分) (3)时代特色:批判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2分)(答出两点即可) 重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的强化或八股取士对思想的禁锢。(3分) 32.(11分)(1)原因: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的理论建设要求;中国文化自身的吸引力。(3分) (2)态度:尊崇儒学: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1分) 批判儒学: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1分) 共同: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1分) (3)同:主张人性解放,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分) 异: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构建资产阶级国家蓝图。(2分)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理学僵化对人们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2分) 33.(14分)(1)突破: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2分) 原因:李鸿章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2分) (2)主张:科学与人权并重(2分); 原因: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学习外国的经验,认为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言之成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4分) (3)认识: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器物—制度— 思想文化的过程(日本则是全面学习西方)。这一观点有道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结局说明了这一点。(4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