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学年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 ‎1.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雅乐”的传播(  )‎ A.推动了文化认同                                    B.实现了思想统一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孕育了宗法制度 ‎2.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发现的一处东周时期平民墓葬群,普遍出土了只有西周贵族才能享用的随葬仿铜礼器。这反映了东周时期( )‎ A.宗法制已经瓦解 B.洛阳率先进行变革 C.礼乐秩序遭到冲击 D.贵族政治体制颠覆 ‎3.秦国不断完善有关官吏的选拔、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这表明,当时秦国(  )‎ A.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                      ‎ B.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 C.任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                       ‎ ‎ D.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分封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 B.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不复存在 C.从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 D.家国一体的观念开始出现 ‎5.秦和西汉时期郡守拥有行政处置、赏罚、司法、监察和财权。如果因事发兵,须有皇帝虎符。东汉初郡守有了发兵、领兵之权,后来更增加了募兵权。这反映出( )‎ A.专制皇权逐渐削弱 B.汉承秦制继承发展 C.郡县制度遭到破坏 D.汉代出现割据隐患 ‎6. 小明同学阅读了秦朝与唐朝中央机构权力运行图,他得到的几个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 唐朝中央机构运行复杂导致皇权有所弱化 ‎ ‎ B.相权有随社会发展扩大的趋势 C.九卿变为六部,行政机构专业化程度降低 ‎ D.唐朝中央机构纠错功能增强 ‎7.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项)中提到:“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之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知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籍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现象,由此推断(  )‎ A.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                        B.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 C.士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                    D.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 ‎8.贞观三年,唐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唐代宰相刘祎之有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由此说明唐代(  )‎ A.政治制度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B.皇帝的独尊地位有所削弱 C.皇权与相权之间有一定制衡                D.皇帝善于纳谏,谏官敢言 ‎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看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制度上。”宋代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 A.实行节度使制度 B.创立三省六部制 C.任命文官做知州 D.实行二府三司制 ‎10.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期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奏权,雍正帝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 A.使享有民主权利的官员增加                B.利于皇帝更有效控制官僚队伍 C.提高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效率                D.解决了皇帝决策和指挥的问题 ‎11.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同时希腊奴隶制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奴隶劳动广泛使用,亚里士多德把奴隶称之为“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据此可知,雅典的民主(  )‎ A.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产物                    B.有一定的阶级性 C.使城邦公民权利得以保障                    D.成为内乱的根源 ‎12.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并明确规定“以下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对发言人资格的规定说明了在当时的雅典(  )‎ A.以私有财产多寡确定权利                    B.享有民主政治的道德条件 C.公民参政的意识日趋增强                    D.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原则 ‎13.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这反映了(  )‎ A.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 B.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 C.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 D.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14.据《查士丁尼学说汇纂》记载,大法官在判处极刑、徒刑时会同时宣告受刑人“丧廉耻”,犯罪情节较轻、行为不符合公序良俗或从事下贱职业的人,也会被官员记录为“丧廉耻”。帝国剥夺丧廉耻者所享有的公权,并形成档案加以管理。据此可知,在当时的罗马(  )‎ A.司法程序过于繁琐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 B.已经初步建立起原始的社会信用体系 C.道德谴责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 ‎ D.法律法规从零星分散到形成完备体系 ‎15.《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款是对古代习惯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                B.混淆了法律与习惯的界限 C.有利于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                D.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16.历史学家指出:“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也许比欧洲任何国家都接近于革命,因为欧洲各国革命只是起义,他们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质上对社会的根本触动不大,若以调整较大的政治格局和影响力而言,是不能与这一时期英国改革相提并论的。”这一时期的英国改革(  )‎ A.为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提供了合法渠道 ‎ B.是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相妥协的结果 C.为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 D.避免了暴力革命在欧洲的出现和蔓延 ‎17.1730年3月25日,英国艾格蒙特勋爵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听说议院讨论……到夜晚11点钟……罗伯特·沃波尔爵士一直等到表决完毕才走,其目的是想影响议院……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由于他的首相地位,继之也必得到朝廷的赞许。”材料表明(  )‎ A.英国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                    B.议会未行使监督政府职能 C.国家权力中心转移到首相                    D.君主立宪制需进一步完善 ‎18.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追求一种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平衡,不唯人民的意志是瞻,对民主层层设防,充分利用民主,同时又对民主加以控制”。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对民主加以控制”的是(  )‎ A.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B.总统对国会议案有否决权 C.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D.最高法院大法官两届任期 ‎19.有学者这样评价法国1875年宪法:“这部宪法的目的,并不在于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法国( )‎ A.共和体制的建立是大革命的结果 B.宪法是各派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 C.民主制是其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D.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0.美国宪法的起草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分别代表北部资产阶利益和南部种植国奴隶主利益,两人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以他俩为首的代表们在经历了长期激烈争论之后。最终却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决定实行联邦制。这表明(  )‎ A.宪法起草人不同立场引起会议争论     ‎ B.宪法代表了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C.双方都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 D.美国南北方经济矛盾被彻底根除 ‎21.《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联邦成员仍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帝国军队也是由各邦分担的份额军队组成,巴伐利亚和符滕堡有自己的陆军部和邮政管理机构。此外,各邦还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这一现象(  )‎ A.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B.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C.植根于长期分裂的历史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2.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B.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C.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D.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2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 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24.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  )‎ A.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     B.公社革命后君主派的势力减弱 C.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     D.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 ‎25.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主要目的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        B.根本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C.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D.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 ‎26.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  )‎ 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 ‎27.185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敏体尼写道:“(南京)英美商人都在叫苦,几星期来,他们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就是鸦片烟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这是因为,当时(  )‎ A.中国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展                    D.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28.《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 “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                    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29.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个根本性的内容,就是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希图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主张(  )‎ A.与《天朝田亩制度》一脉相承           ‎ ‎ B.通过立法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继承并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     ‎ ‎   D.实际上否定了空想农业社会主义 ‎30.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 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1.“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直接造成中国出现上述危局的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第二次鸦片战争 ‎32.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 A.改变了旧式价值观念                                B.引发了学生运动的高涨 C.推动了传统社会转型                                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 ‎33.1901年,张之洞在《致刘坤一等》的函札中写道:“其实变法有一紧要事,实为诸法之根,言之骇人耳。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此言论反映出张之洞(  )‎ A.认可西方议会政治制度                        B.主张中体西用维护统治 C.力图扩大洋务运动成果                        D.成为清末新政核心人物 ‎34.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史实作了深刻地批判:“条约之事终,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  )‎ A.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                    B.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 C.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                    D.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 ‎35.《郑孝胥日记》记载:清帝颁布退位诏之夕“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此日堪称中国历史上至关紧要的一天。”该事件的意义是(  )‎ A.促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D.推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6.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  )‎ 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 C.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                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 ‎37.著名学者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社会责任心的新发明”。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五四运动(  )‎ A.使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激发了民众参与爱国运动 C.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方向                D.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8.从全面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首先争取到的是苏联的援助。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国民政府争取到美国允诺“租借法”运用于中国。这体现了国民政府(  )‎ A.努力抗战的基本态度                         ‎ ‎   B.依赖欧美列强的抗战路线 C.得到了国际大国的持续援助             ‎ ‎   D.借助抗日战争改善自身国际形象 ‎39.章乃器曾回忆:“‎ 我们在不久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中国从此可以转弱为强,中华民族吐气扬眉为期不远,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体现了(  )‎ A.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的思想状况      ‎ B.九一八事变后人们的悲愤心情 C.华北事变在中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 D.七七事变以来民族意识的觉醒 ‎40.下表反映了1946年到1948年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的消长,依据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共中央决定( )‎ 时间 ‎1946年7月 ‎1948年7月 人民解放军 ‎130万人 ‎280万人 国民党军队 ‎430万人 ‎365万人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B.打败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对国民党军队实施战略反攻 ‎ D.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 ‎4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考试规则还不太严密,考试前,考生往往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博得赞赏,以便先声夺人,影响考试结果,官员争取公荐、行卷,都不算邪门歪道。宋朝严禁“行卷”“公荐”,对整个考试过程中严加控制。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考试程序的严密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使科举的功能不仅限于选拔官吏,而是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 材料二 康熙帝即位后,朝廷深感八股文考试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于是在康熙二年(1663年)规定乡、会试停止八文,改用策、论、表、判。但作为一种考试文体,八股文已沿用了近300年,人们早已习惯了八股取士和应试,因此举遭到了很大阻力。考虑到八股文有利于抑制士人的异端思想、有利于用同一标准客观评卷,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康熙七年(1668)又“命乡会试复以八股文取士”,此次八股文仅被停止过两科。‎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与唐朝相比宋朝科举制逐步完善的表现并分析其社会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对八股文取士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14分)‎ ‎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现代政治制度的滥筋,其“四大文明”(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不但为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更是确保了英国三百多年的和谐发展。……《权利法案》前的暴力革命为近代英国宪政改革奠定基础。……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的企业主和中产阶级取得更多议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自由、平等的普选制才真正确立起来。‎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尽管宪法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暴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速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并说明英国宪政发展的历史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兴起的背景,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43.(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并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张。1924年8月,中央银行成立,由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宋子文任行长。宋子文上任后,强调即使是政府银行,也须遵循金融领域自身的运作规律,而不能任凭行政当局随意借垫和滥发纸币。‎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9月,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当年底,广东境内战事渐定,宋子文进而大力推进统一财政的改革。由于宋子文的执着坚定,也因为国民党中枢在这个问题上当机立断地采取相关措施,广东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归统于财政部之下了。在统一财政的过程中,宋子文同时整顿和健全了财政机构,并对各主要税项多次加以整理。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之后,广东省的财政收入从1925年下半年的1943.8万元,猛增到1926年上半年的5107.1万元,1926年全年则为10013.6万余元。‎ ‎——据吴景平《宋子文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子文广东财政改革成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子文广东财政改革的意义。(6分)‎ 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6月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 ‎1—5 ACCCD 6—10 DDCCB 11—15 BBCBA 16—20 ADBBC ‎21—25 CDDCC 26—30 ADDDB 31—35 ACADC 36-40 ABAB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41、 16分(1)表现:对考试过程严加控制(答严禁“行卷”“公荐”也可酌情给分);考试的操作程序更严密(答“别头试”“糊名”“誊录”也可酌情给分)。(4分)‎ 社会意义: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造就了庞大的读书人阶层;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等。(4分,4取2)‎ ‎(2)态度变化:从停止八股到恢复八股。(2分)‎ 原因:八股取士制度的传统影响力;八股取士具有标准化评卷的客观性;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程序公正;推行文化专制,抑制土人的异端思想。(6分,4取3‎ ‎42、14分(1)历程: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宪政改革奠定了基础;②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英国宪政的开始;③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权利,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发展;④1969年《人民代表选举法》的颁布使自由、平等的普选制度真正确立起来。(4分)‎ ‎ 意义:①宪政为英国赢得了长期的和平稳定;②促进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③英国的宪政出现了许多制度创新——代议制、两党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为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④渐进的方式进行宪政改革,提供了除暴力革命以外的另一种模式选择。(4分,4取2)‎ ‎(2)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者封建专制统治受到沉重打击),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西方民主宪政思想的传入。(3分,4取3)‎ 因素:①封建势力的阻碍;②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③军阀混战,政局动荡;④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⑤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3分,5取3)‎ ‎43、10分(1)原因:改革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巩固;国民党中央的坚定支持;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宋子文自身优秀的素质。(4分)‎ ‎(2)增加了广东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北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广东革命报据地构建了近代化财政体系;为后来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积累了经验。(6分,4取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