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邹平双语学校2016—2017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一、二区) 高二 年级 历史(文科班)试题 ‎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2.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面去过度推崇宗法制。这是因为宗法制 ‎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 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 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从而使君主专制成为现实。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 B.易导致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C.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 ‎4.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5.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 A.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B.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C.万钢的回答提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6.《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皆拜为郎。分居三署,储才待诏,无有常职。”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8.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9.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 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第 1 页,共 6页 ‎10.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 ‎11.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2.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罗马调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②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权利的平等 ‎③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平民的要求④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为第三次征服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奥古斯都 B.戴克里先 C.屋大维 D.查士丁尼 ‎14.据古代雅典著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巴掌。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                    B.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 C.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D.司法审判会主持公平正义 ‎15.《十二铜表法》规定量刑定罪必须以条文为准。这一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  )‎ A.限制了贵族的不法行为 B.实现了平民与贵族在社会地位上的平等 C.保留了注重程序的传统 D.将外邦人纳入罗马国家的法律保护之中 ‎16.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C.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17.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与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18.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19‎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 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 第 2页,共 6 页 C.自由平等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分权原则 ‎20.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21.法国爆发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后,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出现了高潮,这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1832年6月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取得这一成果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                            B.欧洲民主运动的高潮 C.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D.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 ‎22.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接到国会提交的法案后十日之内,如遇国会休会而无法将该法案退还时,该法案不得成为法律。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由此可见,美国(  )‎ A.存在行政干预立法                                B.成功实践权力制衡 C.总统权力大于国会                                D.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23、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24、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5、太平天国的前期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后期纲领《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26、对义和团 扶清灭洋 口号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物 ②对封建势力的认识是模糊的 ③带有鲜明的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④反映了农民朴素爱国思想 A.①② B.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7、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8.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29.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 第3 页,共 6 页 ‎30.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31.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按 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倡议把同盟的名称改为共产主义者 同盟,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代替了正 义者同盟原来的“人人皆兄弟”的口号。这种变化表明 A.国际工人运动开始有更为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B.共产主义者同盟已发展成为无产阶级政党 C.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为同盟的主要领导人 D.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 ‎32.1929年至1932年春,中央根据地流传一首民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民谣体现了苏区干部 ‎ A.廉洁奉公、群众路线 B.惩治腐败、崇尚廉洁 C.艰苦奋斗、建立政权 D.从严治党、加强监督 第 页,共 页 二、材料题(共四小题,总分52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16分):‎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二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4分)‎ 材料三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3)据材料一概括秦至西魏、北周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6分)‎ ‎34.(13分)‎ ‎ 分权限权思想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第 4 页,共 6 页 材料二  凡雅典公民都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成为城邦的公职者,如执政官、议员、陪审员等,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但公职不是终身制,而是年年选举更替,因而公民都有轮流担任公职的机会。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事,一旦触犯法律,便要受到惩处,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赋予公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如其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 ‎          ——摘编自蒋云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权利有了双重保障。‎ ‎                ——[美]汉米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结合汉朝、唐朝的相关史实,指出材料一中两种“分权辅政”模式的表现。(4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4分)‎ ‎(3) 结合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材料三“人民权利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5分)‎ ‎35.(13分)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2分)‎ ‎(2)材料二发生于哪个历史事件中?(1分) 在这场事件中提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请写出这个方案的名称。(1分)‎ ‎(3)①依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2分) ②五四运动的意义;(3分)‎ ‎(4) 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的转折点是那次会议?(2分)‎ ‎ ②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第 5页,共 6 页 ‎36. (10分)材料 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 ‎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解读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一个具体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 6 页,共 6 页 第 页,共 页 邹平双语学校2016—2017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一、 二区) 高二 年级 历史(文科班)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A B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C A C A A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A A A DC D A D A 题号 ‎31‎ ‎32‎ 答案 A A 二、33. (1)世袭。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6分)‎ ‎(2)察举制度。推荐。(如果学生回答“推举”、“举”等也可)(4分)‎ ‎(3)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答出三个给6分)‎ ‎34.1.在正式体制外另设机构:汉朝在外朝之外另设中朝,削弱相权。(2分)‎ 集体宰相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牵制。(2分)‎ ‎2.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崇尚法治精神(法律至上);实行权力制约机制。(4分)‎ ‎3.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各州政府保留一定自主权,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2分)‎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行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2分)‎ 这些措施既维护了国家统一,也防止了专制独裁的出现,从而保障了人民权利。(1分)‎ ‎35. (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①太平天国运动;1分②《资政新篇》;1分 ‎(3)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2分 ‎ 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分 ‎(4)遵义会议;2分 ‎ 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 ‎36. 【答案】评分要求:观点明确、合理;(2分)史实准确,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7分)结论与论证相符。(1分) (本题是一个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的题只要答出政治层面便可得分)‎ 示例1:观点:中国的空前稳定促进社会繁盛。 ‎ 论证:政治上,中央集权加强,战乱较少。经济上,农业经济发达,农业产量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传统手工业技术先进,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城市发展,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商品经济繁荣,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思想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盛,科举制度富有活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 综上所述,稳定促进农耕文明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示例2:观点:中国的空前稳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 ‎ 论证:政治上,皇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强化导致富有活力的制度走向僵化,如科举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仅在江南地区稀疏出现;明清时期闭关自守,对外贸易得不到发展。文化上,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束缚人们的思想,科技大多停留在前人经验的总结,缺乏创新,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形态发生质变的作用。 ‎ 综上所述,稳定导致固守农耕文明,缺乏创新,导致近代社会发展落后。 ‎ 示例3:观点:变与不变是中西方国力易位的关键。 ‎ 论证:明朝中后期,中国仍固守农耕文明,强化君主专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文化专制进一步加强、科技缺乏创新,推行“海禁”政策,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制约了新经济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衰弱。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冲破了教会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西方列强国力日益强大。 ‎ 综上所述,固守农耕文明,缺乏创新,终究抵挡不住新兴工业文明的冲击,导致中西方国力易位。 ‎ 示例4:观点:辩证看待古代中国的变与不变。(提示:综合示例1、示例2史实进行论证。) ‎ 示例5:观点:6世纪到16世纪中国空前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提示: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辽宋夏金政权间战争等史实进行论证。) ‎ 示例6:观点:15、16世纪西方的变化是借助外部因素完成的。(提示:用中国古代三大发明对西方发展的影响、殖民扩张与掠夺等史实进行论证。) ‎ 若有符合要求的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读材料,先提出一个观点,如果选取从6世纪到16世纪,中国的空前稳定促进社会繁盛,从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理学的复兴、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等方面论述;如果选取从6世纪到16世纪,中国的空前稳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则从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加强、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和对外贸易受阻、思想控制的加强、科技缺乏创新等方面分析;如果选取变与不变是中西方国力易位的关键,则还需要增加介绍同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的解放,因此论证中西方国力差距的扩大。也可以选择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