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C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被世袭制取代,这与题干中“周公”不符。 B.结合所学知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时期的一种土地国有制,这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C.题干所给材料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即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D.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雏形,秦朝全面推行,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周公”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周公”,并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的主旨及掌握分封制的内涵。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2.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他赞扬的是中国古代的( )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B.结合所学知识,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可以判断这一选官制度为科举制。 D.结合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行政制度,不属于选官制。 故选:C。 本题考查科举制,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选官制的演变历程。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3. 如图所示是某位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 B. 近代中国的制度革新 C.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邓世昌是黄海海战的人物;刘永福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人物;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领导人物,由此可知,主题是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图示中三个人物,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需要掌握邓世昌、刘永福以及张自忠的事迹。 本题考查对邓世昌、刘永福以及张自忠的事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揭露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的材料 B.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 历史教科书中的记载 D.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答案】D 【解析】ABC均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是第一手资料,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实物资料是指人类在过去的活动中遗留下来的不含文字或含少量文字的残存物,它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考古学所取得的成果。 遗址和墓葬及出土文物都是当时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反映,反映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真实情景,对史学研究起重大的作用,如秦始皇陵附近的兵马俑坑,长沙马王堆汉墓等等。总之,以考古资料为主的实物资料,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布范围广,而且由于它自身特有的属性,使它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一般文字资料无法替代的作用。 2. 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与此诗相关的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洛川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重新确立领导人和使红军摆脱危险,不是指八七会议,因为八七会议时还没有红军。 B.结合红军领导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我们可以肯定这应该是指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主要是确立了全民抗战的路线。 D.中共七大是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标志,当时处在抗战时期。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要求学生结合红军长征的过程和遵义会议的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与材料相对应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B 【解析】A.材料未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 B.材料中“几个党好”意在强调中国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确; C.材料中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有的制度,排除。 故选:B。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与材料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2. 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 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B.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答案】C 【解析】“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表明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C正确; ABD均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坚决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径进行抵制。 1. 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的一份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 ) A. 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积极推行新型区域合作 C. 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D. 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答案】C 【解析】“从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表明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第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第二,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第三,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四,与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 《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伤者在某些情况下有权对肇事者给予同样的伤害。这一规定说明《十二铜表法》( ) A. 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 B. 切实保证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C. 真诚服务希腊公民 D. 有利于贵族曲解法律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给予同样的伤害”是以暴制暴、以牙还牙,这是古老而原始的习俗,这是《十二铜表法》的不足之处,故A正确; 这一规定并不能切实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故B错误;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而非古希腊的,故C错误; 《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不利于贵族曲解法律,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 3.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中德国的政体是( ) A. 总统制 B. 君主专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答案】D 【解析】德国统一后,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政体,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帝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延续。 归纳英、法、美、德政体的特点:①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议会权力至上,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②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三位一体,共和制是根本,总统制、联邦制是表现。③法国--议会制共和制。总统执掌行政权,可参与法律的制定,但总统的权力受到内阁和议会的制约。其确立过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④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君主拥有广泛的权力。 1. 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材料中列宁所指的“革命”是( ) A. 二月革命 B. 十月革命 C. 巴黎公社革命 D. 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答案】B 【解析】A.二月革命是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反对资本家。 B.从材料中的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可以看出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十月革命。 C.不是俄国的革命。 D.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是十月革命的过程,材料反映的应该是整个十月革命。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影响来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本来就矛盾重重的,迅速的计划加速了革命的爆发,但是如果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境,这就构成了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 2. 有学者曾经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最准确的表述是( ) A.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 单极世界形成 C. 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格局 D. 中美两极格局形成 【答案】C 【解析】“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表明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受到中国、西欧、日本等的冲击,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格局,故C正确; 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A错误; 单极世界尚未形成,故B错误; 中美两极格局尚未形成,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这种“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高一年级某班学生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为探寻其历史发展的渊源,他们首先应着手研究( ) A. 商鞅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康熙帝 【答案】A 【解析】A.在商鞅变法时期,明确规定了实行重农抑商,这也是重农抑商政策比较早的表现。 B.秦始皇,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是继承商鞅变法的内容。 C.汉武帝在秦始皇以后。 D.康熙皇帝是封建社会晚期。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来分析。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为了保障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由于商业的发展抢夺农业的劳动力,所以封建政权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2. 中国读书人历來“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未状元实业家张赛却在甲午战争后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此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废除科举 B. 农业衰退 C. 实业救国 D. 重利轻义 【答案】C 【解析】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的行为是面对中国民族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故反映的是实业救国的进步观念,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3. 如表反映了新中国( )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值 95.8% 4.2%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D. 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这是由三大改造完成所造成的,而不是土地改革的结果。 B.三大改造使我国的生产资料基本上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反映的就是当时的经济所有制结构。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公有化程度较高,不可能存在私有制经济。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在农村,看不出工业产值。 故选:B 。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要求学生结合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④邓小平南方谈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故②④两项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则完全排斥市场经济,故①③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南方谈话,二者都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 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 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1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服饰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政治变动的体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服饰呈现多样化。故D项正确。 A项不是题干的主旨,应排除。 BC两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辛亥革命对近代服饰的影响。解题的突破口是题干时间“1912年”,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辛亥革命对近代服饰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 以工代赈,缓解失业问题 C. 政府担保,恢复银行信用 D. 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答案】C 【解析】A.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没有涉及到诚信,反而是不诚信的表现。 B.以工代赈不涉及到诚信。 C.强调的是诚信,而在罗斯福新政中恢复银行信用实行金融整顿,体现出了成型的特点。 D.调整工业生产,也没有涉及到诚信问题。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罗斯福新政整顿金融系统,下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通过这些改革罗斯福逐渐挽回了金融上的危机局面,使金融业重新得到美国民众的信任同时也为后面进行的工业和农业改革创造了条件。 1. 如图漫画形象地反映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突出特征是( ) A. 农轻重比例失调 B. 农轻重协调发展 C. 优先发展农业 D.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是片面的经济,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这体现了斯大林模式之下,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B.材料中的片面经济体现不出协调发展。 C.斯大林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并没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结合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弊端来分析。 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之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快速的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但是苏联农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成为苏联后来经济严重危机的原因之一。 2.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以下不可能出现在博览会上的是( ) A. 珍妮纺纱机 B. 水力织布机 C. 蒸汽机车 D. 汽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51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ABC均为此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均可出现,不符合题意; 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可能出现,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注意对工业革命相关成就的把握。 3. 康德曾预言:“国际组织发展成为一个有权威的、对所有主权国家都具有约束力的体系。”当今世界哪一区域集团组织越来越接近康德的预言( ) A. 世界贸易组织 B. 欧洲联盟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有权威的、对所有主权国家都具有约束力的体系”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是欧洲联盟,欧盟是欧洲地区政府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是当今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组织,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 C项是当今规模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但不能对“所有主权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D项是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但也不能对“所有主权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区域集团化趋势,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几大区域性集团组织。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的区域集团化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 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这样一副对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与此下联思想吻合的是( ) A. 非攻,尚贤 B. 存天理,灭人欲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民贵君轻 【答案】D 【解析】通过下联“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可以看出此联反映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也反映了民本思想,故D正确; 非攻,尚贤是墨家思想主张,部能看出民本思想,排除A; “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朱熹的思想,要求人们遵守封建伦理道德,不符合民本思想,排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不符民本思想,故C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点:①儒家思想的产生主要主张;②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③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的结合;④儒家思想的影响。 民本思想,即在社会生活中认识到了民众的重要性,给予民众一定的实惠,让他们吃饱穿暖,心中充满感激,再施以长期有效的教化,社会也就日渐祥和安宁。然而,究其根本,这不是民众自己的成果,乃是其领袖的选择。 2.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实质上反对( ) A. 君主专制 B. 儒家思想 C. 封建等级 D. 开明君主 【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体现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说明其反对君主专制,故A正确; BCD表述错误,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点:①儒家思想的产生主要主张;②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③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的结合;④儒家思想的影响。 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黄宗羲黄宗羲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制,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3. 这是一部以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而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的作品。该作品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西游记》 【答案】C 【解析】曹雪芹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到衰败的必然的历史命运。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小说,侧重于考查的是小说的内容。 明清小说的发展的原因: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大量崛起;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学的需要增加;封建制度开始衰败,社会矛盾加剧,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为小说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科举制等为明清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1.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山,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材料中康有为主张“变政”是指变革( ) A. 教育制度 B. 经济制度 C. 政治制度 D. 思想文化 【答案】C 【解析】“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山,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表明康有为主张“变政”是指变革政治制度,故C正确; 教育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是中国19世纪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站在时代前沿,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努力扩大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造就维新变法的人材,形成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2.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 ) A. 参加中共一大 B. 领导秋收起义 C.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D 【解析】A.中共一大是在城市召开的,和农村没有关系。 B.秋收起义刚开始是为了打大城市,不是探索农村的秘密。 C.抗日根据地,不是20年代。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1928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体现了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的特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内容来分析。 中国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毛泽东在20年代分析中国国情时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后来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 3.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位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与此人相关的成就是( ) A. 籼型杂交水稻 B. 原子弹试爆成功 C.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A 【解析】A.从“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可以看出此人是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正确; B.材料未涉及原子弹试爆成功的信息,排除; C.材料未涉及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信息,排除; D.材料未涉及“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信息,排除。 故选:A。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材料中描述的人物是袁隆平,其成就为研究籼型杂交水稻。 本题以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的掌握其综合运用能力。 1.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存天理,灭人欲” D. “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这体现了人的中心地位,肯定了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中心地位,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故B正确; A是宗教改革,排除; C是宋明理学,排除; D把人当成工具,强调为统治阶级辩护,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智者学派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普罗泰格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 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他被称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的开启者”。这位“世纪人物”是( )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迪生 D. 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中的“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等信息说明这位“世纪人物”是爱因斯坦,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爱因斯坦对人类和平事业的贡献,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最大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了19 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可以广泛的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的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的领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的看待世界的途径。 1. 如图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富有激 情,鼓舞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这体现的创作风格是( )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批判现实主义 D. 印象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风格的美术作品。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要美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自由引导人民》的创作风格。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不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于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二: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干涉……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有何特点?体现了哪一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在近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中有何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关系。 【答案】 【小题1】(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美国的联邦政府权力分配体现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他主要是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的影响。 (2)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分权制衡责任内阁制的原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他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体现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向美国学习政体的特点,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在近代发展的表现。 故答案为: (1)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孟德斯鸠。 (2 【小题2】 【小题3】 )主权在民、分权与制衡、三权分立、责任制内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三权分立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美为师”,迈出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一步。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政体,要求学生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和法国的启蒙思想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求学生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和美国的民主政体,要求学生结合临时约法的内容和美国宪法的内容来分析。 美国的宪法体现了民主原则,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的原则,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类型的成文宪法,对欧洲和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政体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辛亥革命就受到他的影响,近代中国民国政体可以说就是美国政体的一种复制。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材料二: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10月15日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条件和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带领本国人民推进经济现代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中邓小平高度认可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改革模式”的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1世纪我国如何抓住战略机遇,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答案】【小题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带领本国人民推进经济现代化的措施是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 (2)“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表明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作用是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 (1)措施: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 (2)“改革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积极作用: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应对措施: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改革开放。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20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带领本国人民推进经济现代化的措施,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 (2)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本题考查21世纪我国如何抓住战略机遇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改革开放。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关于圣母的画像,下面这幅画通过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 材料二: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因此合法的国家只能是基于人民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的产物,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互相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在有契约结成的国家里,人民当然拥有国家的主权。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家。--卢梭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拉斐尔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并指出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思想潮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相同作用。 【答案】【小题1】(1)“通过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人文主义思想,其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 (2)“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体现了自由平等;“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互相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人民当然拥有国家的主权。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家”体现了人民主权说。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思想;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故答案为: (1)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根源:资本主义萌芽。 (2)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3)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思想;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拉斐尔表达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2)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3)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作用,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思想;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还不够强大,政治上也很软弱,不可能提出政权方面的要求;而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天赋人权、公众意志、社会契约与法治等观念,否定神授特权,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