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共20题,每小题3分) 1、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是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分封制长期存在 B. 官僚政治的弊端 C. 中央集权的削弱 D. 行政效率的低下 2、 《大清律例》记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 A. 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 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 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 嫡庶长幼之分趋于淡化 3、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的士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西南军务的强化 C. 文化交流的强化 D. 民族融合的强化 4、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 ) A.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 B.家学体系弊端日显 C.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D.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 5、罗马法中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这表明罗马法( ) A. 没有真正体现平等原则 B. 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C. 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D. 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 6、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了( ) A. 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 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 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 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7、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的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 ) A. 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B. 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C. 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D. 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8、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反映出近代德国( ) A. 专制统治强化 B. 政治民主化滞后 C. 军国主义盛行 D. 没有代议制特征 9、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 A.帝国皇帝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责任内阁 10、《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11、西方驻华公使经常指责清朝“各部院大臣均未与之往来”。究其原因是除总理衙门大臣外,其他部院大臣不能且不敢和西方在华官员接触,一是担心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二是遵循“人臣无外交”的惯例。材料说明( ) A. 清政府的近代外交观念淡薄 B. 清廷官员对夷务的敌视 C. 西方驻华官员企图操纵清朝 D. 西方官员重视清廷洋务 12、20世纪20年代研究五四运动的文章较少,到30年代中期后,学术界把五四运动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促使人们对“五四运动”进行反思。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B.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 C. 学术界引入科学社会主义 D.中共批判国民政府投降情绪 13、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 500余家。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表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政治体制保障了言论自由 C.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D.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 14、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成为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这时国际上的形势是( ) A.雅尔塔体系形成 B.美苏冷战 C.两大阵营的对峙 D.美苏争霸 15、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是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半数以上的土地仍然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 A. 国民党联合各阶层进行北伐的必要性 B.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实践的必要性 C. 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最终形成的可能性 D. 革命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可能性 16、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17、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 )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8、《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材料强调的是( ) A.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解放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以谋求人类彻底解放为目标 D.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19、中国山东问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外交的重要议题。下列各项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和约决定将中国山东交由协约国共同管理 B.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试图联合德国瓜分中国山东 C.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导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D.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将其在山东的全部权利归还中国 20、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 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 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90年。 材料一:应运而生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继承与超越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爆发l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三走什么路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6分) (2)依据材料二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4分) (3)依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7年的议会改革取消11个“衰败选区”选派两名议员的权利,35个“衰败选区”由两名议员减少为一名;增加了人口密集的新兴工业城市的议员名额;规定城市居民中凡每年交付10镑以上房租、居住期限不少于一年、缴纳济贫税者,农村居民中凡全年收入不少于40先令的土地所有者,都享有选举权。这次改革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进一步扩大了选举权,增加了选民人数,使选民总数从135万增加到了250 万。 ——马林《英国议会研究》 材料二 英国的议会改革沿着两方面进行,一是废除不合理的议会选举制,扩大选举权,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进入议会的机会。增加在议会中的代表名额,达到控制下议院的目的;二是削弱上议院的权力,加强下议院的权力,使下议院成为掌握立法大权的资产阶级独立的立法机构,并通过它的执行机构内阁来管理国政。英国的议会改革是通过几次议会改革法案才逐步完成的。 ——阎海云《略论英国议会的改革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议会改革的影响。(6分) 2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他看不惯宦官当权的种种污浊不堪的行为,也不善于迎合上级长官的意旨,多次被迫离职赋闲。 徐光启做学问非常勤奋,他每天黎明时分起床,将书室打扫干净后,就坐在书桌边,孜孜不倦地读书、计算、写文章,直到夜半时才去休息。徐光启跟随当时在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知识,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徐光启亲自品尝各种荒年被用作食物代用品的东西,系统加以筛选,总结出:吃树皮只能吃榆树皮,吃树叶只能吃槐树叶,吃草子只能吃野稗、蓬蒿、苍耳子等。他编撰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历代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总汇。在明代历史上,他是与李时珍并列的科学巨人。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徐光启的历史地位。(5分) (2)根据材料,我们可以从徐光启身上汲取哪些正能量?(5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内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以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走自己的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结果: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2、【答案】(1)内容:减少衰败选区议员名额;增加工业城市议员名额;重新规定选民财产资格限制;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 (2)影响:促使英国的议会制度逐步完善;民主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英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3、【答案】西学东渐的前驱;明代的科学巨人。 (2)爱国;正直;开放视野;创新意识;务实爱民;勤奋严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