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新课程模块期中考试试题(卷) 高二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要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的著作是 A. 《道德经》 B. 《论语》 C. 《墨子》 D. 《楚辞》 【答案】B 【解析】 【详解】《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故要了解孔子的思想,需要查阅的书籍为B;A是道家老子的作品,C是墨家墨子的作品,D是屈原的文学作品,故排除ACD。 2.与墨子提出的“兼爱、事鬼、非乐、非命、节葬”等主张最有可能形成互相诘难、批驳局面的思想学派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阴阳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非命”可知墨子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一个人富贵贫贱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努力或不努力的结果,而孔子强调天命论,墨家“节丧”与儒家“厚丧”也属于相对的观点,可知墨家与儒家相互诘难,故选C项;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排除A项;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排除B项;阴阳家重在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排除D项。 3.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该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法家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所以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进行社会变革,故D正确;儒家主张仁者爱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B;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联系所学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 4.汉武帝“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有三代之风。”上述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 A. 独尊儒术 B. 抑制相权 C. 解除边患 D. 削弱封国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太学以儒家经典为内容,“作诗乐”也反映了儒家礼乐,故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独尊儒术,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抑制相权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与解除边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削弱封国的措施,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如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 A. 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 B. 宋明理学的兴起 C. 汉代儒学的发展 D.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一方面发展天人感应思想,建立君权神授理论;另一方面,吸收阴阳五行思想,神化封建等级秩序,使儒家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实现了儒家思想向立法领域和司法领域的渗透,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新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宋明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其特征是哲理化、体系化和世俗化,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并非思想一致的时代,此时儒家思想未能被统治阶级采纳,尚未成为主流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6.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 C.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 D. 察举制和征辟制的推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开国之初,出现了“布衣卿相”的局面,这是因为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且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战火及楚汉之争的影响,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趋于稳定。至汉武帝时,出现了大一统的盛世局面。汉武帝改变汉初统治者奉行的“无为而治”的政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这成为东汉中兴,诸将多“儒者气象”的根源,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加强中央集权与这种现象的出现无关;C选项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无关;D选项错误,察举和征辟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以德才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但不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7.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网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A. 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B. 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C. 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D. 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都是佛教建筑,这反映出佛教影响范围扩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佛教的传播,不能体现北方经济影响力的变化;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传播,不是道教;D选项错误,材料的主体是佛教,没有体现儒家地位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8.从北宋起,人们谈起曹操就非常痛恨。后来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更是被看作奸臣,而刘备一直以正面人物为人们所认可。这说明 A. 刘备的才能胜过曹操 B. 《三国演义》的宣传深入人心 C. 正统观念的影响深远 D. 历史上曹操确实奸诈而又狡猾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刘备作为汉室后裔,在儒学重新振作的宋朝符合正统观念影响,所以被描述为正面人物,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刘备在谋略和军事能力等诸多方面不如曹操;B选项中“深入人心”一词表述过于绝对,这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D 选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选自文学作品,带有作者的主观观念和故事性演绎,该表述太过绝对,并不准确。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9.隋唐以前,佛道都有系统的本体论,而这是儒家所欠缺的,为了应对佛道的本体论,宋代儒者的做法是 A. 主张发明本心 B. 将儒家伦理本体化 C. 提出格物致知 D. 主张“存理灭欲”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佛道都有系统的本体论,而这是儒家所欠缺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应对佛道的本体论,宋代儒者的做法是将儒家伦理本体化,形成理学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认识论,不是本体论;C选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不是本体论;D选项错误,“存理灭欲”是朱熹的政治主张,不是本体论。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下列思想主张最接近这一主旨的是 A.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B.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分析选项内容可知,D选项认为,在古代天下间是以天下万民为主要,君主为次要,君王一生所努力从事的事业,都应该是为了天下百姓,反对君主专制,与该主张主旨最为接近,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与题意不符;B选项认为,天地对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都是按照自然规律在运行着,生也好,死也好,都有其规律,天地无所谓对他们“仁”与“不仁”,与题意不符;C选项认为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民族国家,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1.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这体现了 A. 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B. 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C. 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 D. 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王夫之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但同时也主张顺从传统儒家伦理等级秩序,体现了对儒家的批判与继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顺从传统儒家伦理等级秩序不符合市民阶级的政治诉求;C选项中“彻底批判”一词说法错误,不符合材料信息;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对传统统治秩序的质疑。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2.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经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此“妖术” A.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 B. 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 C. 在唐末宋初的中国已有应用 D. 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可知,这一“怪物”指的是火药武器,结合所学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等火药武器,故C项正确;火药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无关,故A项排除;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唐代,不是宋代的《梦溪笔谈》,故B项错误;火药通过陆路传至阿拉伯,不是海路,故D项排除。 【点睛】“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是解题的关键。 13.“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持此言论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通过文艺复兴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人在生活中的地位提高,由“观众”变为“演员”,并可以“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说明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故B项正确;A是宗教改革作用;C是启蒙运动作用;D属于经济作用,与题干意思不符。 点睛: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4.《新唐书·文艺列传》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下列作品符合材料所描述的书法家创作风格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草书的特点是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呼叫狂走”“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体现出书法家纵情写意的特点,材料中“张颠”是指唐朝时期草书家张旭,C属于草书,符合题意;A是行书;B是小篆;D是楷书。 15.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山水画的特征。依据材料可知,该画家以“人欣欣”、“人坦坦”、“人肃肃”、“人寂寂”来表达“春夏秋冬”的景致,体现出中国山水画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注重传达不同意境,符合山水画的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是花鸟画的特征,不是山水画的特征;C选项错误,山水画家往往并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而是一种写意;D选项错误,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是人物画的特征,不是山水画的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6.近年来,基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之美”的精神主旨,京剧逐步走进中小学校园。京剧的产生 A. 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B. 源于元杂剧的直接发展 C. 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D. 满足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是此时期京剧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元杂剧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B选项错误,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不是源于元杂剧的直接发展;C选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并未因京剧的产生而改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7.苏格拉底主张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从而确立普遍公认的绝对的真善美。他的这种认识基于 A. 辨证的逻辑方式具有科学性 B. 教育可以发现人的内在美德 C. 雅典道德沦丧,政治腐败 D. 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智者学派在批判传统道德和信仰的同时,也对人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的真理性提出了质疑,并在伦理问题上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道德的沦丧,所以苏格拉底提出了这种认识,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苏格拉底通过辩证法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从而确立普遍公认的绝对的真善美,辩证法的特点、教育的作用和他的德性论不是苏格拉底形成这一认识的背景,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8.希腊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成为古希腊人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A. 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 B. 崇尚武力并热衷殖民扩张 C. 重视城邦的集体荣誉 D. 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希腊英雄是人与神结合后孕育出的半人半神,由此推断出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具备人神同形共性的特征,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选项D正确;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古希腊的英雄是集体力量的和智慧的化身,并不意味着其仅仅崇尚武力征服,选项B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 19.为了展示14~17世纪意大利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两张卡片。如果再补充一张合适的卡片,你认为应是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九十五条论纲》 D. 《社会契约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之一但丁的作品,与《十日谈》、《蒙娜丽莎》等同属于14~17世纪意大利文明的重大成果,A项正确。《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九十五条论纲》是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代表作,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运动卢梭的代表作,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为了展示14~17世纪意大利文明的重大成果”,结合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0.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答案】B 【解析】 过去只有僧侣传教,现在人人都可以与上帝沟通,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故B正确;宗教改革不是废除宗教信仰,故A和C错误;D中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 21.伏尔泰曾说中国“文人的信仰(儒学)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四千年来,他们始终把最简单的信仰视为最佳信仰。”以下对伏尔泰推崇儒学说法正确的是 A. 借助儒学批判基督教神学 B. 中法交流频繁促进文化融合 C. 启蒙思想与儒学一脉相承 D. 通过宣扬儒学构筑平等社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认为中国儒家文化以“天”为自然法则的代表,理性色彩浓厚、宗教色彩淡薄,符合他们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需要。为了反对基督教神学,伏尔泰借鉴中国的传统儒学对基督教神学进行批判,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此时中法交流并不频繁;C选项错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有本质区别,并非一脉相承;D选项错误,儒家讲求“克己复礼”,提倡君君臣臣的封建等级观念,伏尔泰不能通过宣扬儒学构筑平等社会。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2.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论体现了 A. 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B. 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 天赋人权,个人自由 D. 主权在民,联邦共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可知,该引言体现了个人自由和权利平等。由材料“君主属于国家”可知,其强调主权在民的主张,故选A。C的表述不全面,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国家制度相关内容,因此没有主张联邦共和或三权分立,故BD错误。 23.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在逃离太阳系的过程中遭到木星引力的吸引,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选项符合题意。日心说、电磁感应现象和生物进化论与材料无关,ACD选项排除。 24.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该书的发表 A.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B. 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C. 打破了牛顿力学绝对化思维模式 D. 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859年11月24日”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发表,这本书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世纪的神创论,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沉重打击了神学统治,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牛顿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C选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D选项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5.有学者指出:现代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逐信息而不返”。面对爆炸的信息,人们可能反而对自己的生命缺少体验,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减退乃至消失。此材料反映 A. 人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网络 B.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 警惕网络时代带来的负面效应 D. 网络世界对青少年有巨大诱感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人们可能反而对自己的生命缺少体验,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减退乃至消失”可知是网络对人类的负面影响,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人们离不开网络,且“离不开”这种说法错误,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信息技术影响深远,故B错误;材料的对象是所有人,不仅仅是青少年,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身不断修正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儒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董仲舒对于荀子所赞同的只有荀子的教化思想,而与孟子一致的是把圣人看成善的标本的思想。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人性论”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能体现其“人性观”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核心内涵,并从中分析出儒学思想体系在发展中体现出的特征。 (3)据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有何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案】(1)观点:人性有善恶之分。主张:天人感应,劝诫统治者仁政;强调三纲五常,推行教化,稳定统治秩序。 (2)内涵:理是万物的本源。特征:兼收并蓄。 (3)问题:儒学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思想专制)。发展:批判君主专制;发展工商业;经世致用。 (4)趋势:由粗糙逐步走向严密。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人性有善恶之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劝诫统治者仁政;强调三纲五常,推行教化,稳定统治秩序都能够体现出他的人性观。 (2)第一小问,从材料可以看出,理学认为理是万物本源。第二小问,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了其他各派的思想。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上可以看出,明清之际儒学逐渐成为专制王权的思想控制的工具。第二小问,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提出来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张,主要包括批判君主专制;发展工商业;经世致用。 (4)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粗糙逐步走向严密。 【点睛】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1)特点:限于社会上层(或精英);崇尚个人主义。 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追求与资本主义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天主教神学的统治;意大利较完整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由贵族政体向民主政体发展;知识分子有较多的独立话语权。 (2)“印记”:其主张明显带有一种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 (3)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影响: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归纳。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古典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只是局限在上层社会,人民大众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解放则是通过宗教改革。因此“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就是反对权威,强调个人主义,这明显带有文艺复兴的“印记”;材料中还提到“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亦即“建立民族的教会”,这是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3 )第一小问发展,结合材料“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可知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可知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体现社会契约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体现了人民主权说。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生卒年代 著作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33 《农政全书》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 1587-? 《天工开物》 材料二 1666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科技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科学院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答案】(1)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古代科学家的个体努力;科技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研究方法;未产生近代科技。 (2)特点:国王支持;组建科研团队;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有较成熟的远行机制;重视实验与创造;影响深远。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冲破神学的束缚;重视科技与人才的社会氛围;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西方学者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科学家努力角度、中国古代科技与现实生活生产的关系、科技成果的呈现形式、中国古代科技的作用等方面概括其特点。 (2)特点:根据材料二“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得出:国王支持;根据材料二“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每周聚会两次;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得出: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有较成熟的远行机制;根据材料二“有一个实验室;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得出:研究重视实验与创造;影响深远。背景:从时间看,1666年,结合材料“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从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思想解放)、科学发展、研究方法的形成、科学研究者的努力等角度概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