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 考试范围:所学内容 考试时间:2018.3.25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2.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惩处犯罪的效果性 C.对犯罪证据的采信 D.制定法律的出发点 3.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一系列特权被列强取得,打破了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 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4.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起义之 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 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这一规定 A.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 B.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 C.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D.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 5. 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6.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 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 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7.1952年,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将缅甸、印度、埃及等国列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和附属国”范围。同年,周恩来强调要根据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中国 外交要争取亚非国家在战时保持中立,在和平时同帝国主义保持距离。中苏的这种分歧表明此 时 A.中国开始质疑“一边倒”外交战略的正确性 B.中国对外政策的思路出现了局部调整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中国已不再需要同苏联协调对外政策 8.《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 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 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 者意在强调 A.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 C.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 D.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 9.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 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 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10.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这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优越的社会制度 B.成熟的商业贸易 C.工业革命的成果 D.传统手工业发达 11.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C.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D.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12.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13.1939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黑海、乌克兰等地,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书中说,“要在建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为比较最相近了”。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 A.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华 B.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改善民生 C.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 D.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 14.1961年初,我国政府规定,国家财权基本上集中到中央,缩小专区、县、公社的财权;国家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一本账,保持收支平衡,不准列赤字预算。这表明我国 A.开始加强计划的集中统一管理 B.试图改变政社合一的基层政权 C.简政收权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D.奠定工业高速发展的政治基础 15.1955年,世界贸易额增长至新的记录,但不发达国家的贸易量却徘徊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水 平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甚至下跌了。1956年8月,苏联提出在联合国框架下召开世界经 济会议,以商讨成立面向所有国家开放的贸易组织。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贸易机制存在明显不足 B.金融体系缺乏制度基础 C.战后世界整体发展加快 D.自由贸易秩序亟待重建 16.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B.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C.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D.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17.下表中的四组经济数据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对这些不同年份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 163.42 195.05 194.53 304.77 棉花(单位:百万吨) 1.30 1.64 2.09 2.16 原油(单位:百万吨) 0.14 1.46 11.31 104.05 钢(单位:百万吨) 1.35 5.35 12.23 31.78 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 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C.“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 D.“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18.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 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 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19.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0.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 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21.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他们都了解国王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自身力量才能生存。下列孟子的哪一言论与该背景相近 A.“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舍生而取义者矣” D.“教亦多术矣” 22.近代一些感时忧世之士主张:“延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贱价出售,以广流传,使咸识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诽镑之风息……朝野一心,人无间言。”下列主张属于“感时忧世之士”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C.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 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23.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体。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A.政府的大力提倡 B.思想启蒙的需要 C.政治变革的推动 D.白话文通俗易懂 24.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做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A.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 B.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 C.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D.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5.恩格斯称赞某作家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该作家属于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共计50分) 26.(20分)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摘编自凤凰网: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的背景。(2分)。简要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6分)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2)材料二 “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的理解。(4分)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 的是什么?(2分)分析法国人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2分) 27.(18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 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认识的变化。(2分) 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 因。(4分)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4分)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邓小平文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8分) 28. (12分)【历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核心是将“因信称义”发展为“先定论”(或“预定论”)。他认为信仰只是得救的精神条件,是否得救是由上帝先定的,上帝在创世以前,即预先选定一些人得救,和决定一些人沉沦。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事业的成功与否:成功者得救,成为选民;失败者不得救,成为“弃民”。这种预定论是加尔文神学体系的基石。他批驳教会“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认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是人获得成功——得救的标志。他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他在瑞士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民主教会:首先全体信徒选出教会长老,再由长老选举或聘请牧师,然后长老监督牧师,共同管理教会;从各地区到全国进行分层选举,组成地区教会和国家教会。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相比有何发展?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 答 卷 座 位 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26.(20分)(1)(8分) (2)(8分) (3)(4分) 27.(18分)(1)(6分) (2)(4分) (3)(8分) 28.(12分)(1)(6分) (2)(6分) 2017-2018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C B B B D A D C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B D A B B A A B B C 26.(20分) (1)背景:接受唐代藩镇割据而造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教训. (2分) 变化:派文官任州郡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强干弱枝 (6分,答对3点即可) (2)分别指: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4分) 理解: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相互制约;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能防止过度集权专制,保障民主.(4分) (3)民主制度:1875年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2分) 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完成或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7. (18分) (1)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2分) 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4分,答对两点即可分) (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4分) (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4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使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4分) 28.(12分) (1)发展:发展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提出先定论;论证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体制,确立民主教会组织形式。(6分,答对3点即可) (2)影响:鼓励发家致富和个人奋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进一步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或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徒运动的旗帜)(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