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试题 命题人:林永星 审题人:辛晓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 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燕国在历史上属于哪一类分封对象的封地 ‎ A.功臣   B.姬姓贵族  C.商朝旧贵族   D.夏禹后代 ‎3. 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因为此举 ‎ A.挑战了宗法制度   B.损害了大夫利益 C.冲击了天子权威   D.不符合周礼规定 ‎4. 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5. 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根本决定”应是 ‎ A.设皇帝称号 B.规定王位世袭 C.分封子弟为王  D.推行郡县制度 ‎6.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7.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8. “门生”,顾名思义,即是学生。汉代经师的门生动辄成百、上千以至上万,并且登录于名册,经师与门生存在俱损俱荣的依附关系。叔孙通投刘邦之初,不举其弟子为官,便遭到弟子指责;叔孙通担任奉常后便请于高帝:“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材料反映出 A.察举制存在一定的弊端   B.儒生把持官员选拔 C.汉初官僚政治需要完善   D.汉初实行休养生息 ‎9.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B ‎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 C ‎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 D ‎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 ‎10.科举取士考试内容经历了隋唐以诗赋为主,宋代以论、策和大义为主,明朝则以八股取士。通过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A.深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需要 C.科举考试更加科学合理      D.人才选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1.以下关于古代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 A.秦在岭南置郡标志着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B.唐朝的道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 C.宣政院是加强对西藏、新疆、青海地区管辖的中央官署 D.理藩院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地位相当于宰相 ‎12.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 ‎ 序号 ‎ 描述 ‎ 出处 ‎ ‎① ‎ 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劾:揭发)按章。 ‎ ‎《汉书·百官公卿表》 ‎ ‎② ‎ 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 ‎ ‎《宋史·职官七》 ‎ ‎③ ‎ 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 ‎ ‎《明神宗实录·卷五》 ‎ 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 A.①丞相 ②三司使 ③军机大臣   B.①丞相 ②转运使 ③枢密使 C.①御史大夫 ②转运使 ③内阁大学士 D.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内阁大学士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 ‎ A.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 ‎ C.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D.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14. 中文的“城邦”是从“波利斯”(polis)的英译“city state”,即城市国家转译而来的。在希腊人的观念中,“波利斯”首先是指高于家庭、村落和部落之上的特定人群的联合体,即公民团体。它首先指的是人,而不是物,城市的含义是“波利斯”的内涵外延的结果。据此可知,古希腊城邦的内在特征是 A. 小国寡民 B. 独立自治 C. 公民集体 D. 城市国家 ‎15.公元前430年,雅典有三分之二的公民居住在农村,四分之三的城市公民在农村拥有地产。雅典耕地缺乏,公民内部有约五分之一的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外邦人可以在雅典经商、生活、可以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不能购置田产、买卖房屋,因此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重要标志。这说明 A.拥有土地是享有公民权的必要条件 ‎ B.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C.农业和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 D.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低下,农民地位较高 ‎16.“在民主国家中,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尽管我们十分赞美领导,我们必须离开任何特定的领导也能行;否则他可能使自己成为我们的主人,而我们民主国家的任务就是避免这一点。 ”为避免这一点,雅典 A.设立公民大会 B.建立陪审法庭 C.实行轮流坐庄 D.实施陶片放逐法 ‎ ‎17.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认为“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 C.罗马法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18.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19.《大宪章》规定:“不征得王国一致的同意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税或捐助”,后人将其解释成“不经过人民的同意不得征收一切税”。后来,这个原则又被引申成“代表机关(即会议)决定赋税”的原则。这种变化表明大宪章 A.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B.对英国的历史进程影响不大 C.其本质内涵后世得以弘扬    D.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20.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21.《海国图志》记载:“(某国)立绅士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 设有大事会议,各抒己见。国主若欲征国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另择贤士。”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B.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C.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22.顾炎武在《郡县论九篇》中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近代西方创立的政治制度哪一个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联邦制   D.议会内阁制 ‎23.“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三权分立制   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国会两院制   D.联邦制 ‎24.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1ave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    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 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25.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 A.总统   B.议会    C.法院    D.内阁 ‎26.法国《1791年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称“积极公民”,有选举权;《1793年宪法》则规定,凡年满21岁的男子都享有选举权。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7. “法国人从美国那里拿来的是他们发动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切割又缝合政府的理论。”该观点 A.肯定了法国以美国为民主仿效对象    B.旨在说明法国共和政体建设的曲折 C.高度赞扬了1875年宪法的先进性    D.批判了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度存在 ‎28‎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司法机关为帝国法院,地方法院则是各邦法院。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        B.政体体现出分权的思想 C.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29.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30.“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近代初期,清政府并未打算真心遵守中外间的条约。后来,曾国藩在谈到外交时,引用孔子的话说:笃是厚道,敬是慎重,忠、信是诚实不说假话。这种变化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B.全面开放已经成为共识 C.西方武力迫使国人屈服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32.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田契中有某人“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粮,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 C.实现了“有田同耕” 的理想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 ‎33.有人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说明《资政新篇》 ‎ A.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B.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超前性    D.在当时有实施的可能性 ‎ ‎34.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35.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 ‎  ‎ 年龄 ‎ 身高 ‎ 体重 ‎ 胸围 ‎ 呼吸伸缩差 ‎ 肺气容量 ‎ 握力 ‎ ‎(岁) ‎ ‎(cm) ‎ ‎(kg) ‎ ‎(cm) ‎ ‎(cm) ‎ ‎(mL) ‎ ‎(kg) ‎ 日兵 ‎ ‎21.4 ‎ ‎165.1 ‎ ‎60.88 ‎ ‎84.95 ‎ ‎10.36 ‎ ‎3631 ‎ ‎41 ‎ 清兵 ‎ ‎29.8 ‎ ‎166.65 ‎ ‎54.75 ‎ ‎89.5 ‎ ‎10.24 ‎ ‎3129 ‎ ‎31 ‎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36.甲午战后,国际资本潮水般涌进中国,列强希望“整片开发”,减少成本,提升利润,与中国政府协商集中投资。为此列强 A. 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 B. 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强迫中国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37.《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B.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 C.《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3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所述属于挑战范畴的是 A.原始社会先民以刀耕火种进行集体劳动 B.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C.岛屿港湾众多有利于希腊创造城邦文明 D.两极格局背景下中国建设采取苏联模式 ‎39.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40. 1911年11月22日《申报》上记载:“日前邬瑞臣、袁滋卿、江宸春、王廷升四君发起,……‎ 开剪发大会,首由四君剪除,并演说理由。略云:吾人垂辫已受二百六十年之专制,方今民国军政府吊民代罪,各省次第恢复,吾同胞堂堂汉身,亟应剪除腐败之物,岂甘久作牛马奴隶。”这段内容反映了 ‎ ‎①临时政府剪辫措施的影响 ②国人狭隘民族观念的体现 ‎ ‎③政治革命的思想启蒙作用 ④反对侵略、要求独立的心声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41.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以法治国。……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 ‎——《韩非子》 ‎ 材料二 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说:“无论是为了罗马的意义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 ‎ 材料三 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因此,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谨再作如下的请求:一切保障国教及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和法令以及现行的其他法律和法令,得予批准和确认,并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他的权力加以批准和确认。 ‎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 ‎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2)指出材料二“为了罗马的意义和安全”罗马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5分)‎ ‎(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原则?有何历史意义?(5分)‎ ‎(4)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4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聚焦“1776”‎ ‎“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只做一个守夜人”。1776年3月9日,53岁的英国人亚当·斯密在新著《国富论》的扉页上写出这段话。他可能无从想象,这将是一部注定影响全球未来几个世纪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巨著,在这本鸿篇巨述里,他把人性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洞见到人性的利已心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以此分析“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他提出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才能迅速推动财富的积累。‎ 这一年里,在欧亚大陆另一端——东端的大清帝国正值乾隆四十一年,这个庞大帝国于二月初四日,历经29年终于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完成对川西的控制。十一月十六日,命有关衙署删销书籍。他在谕示中称:“对于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的,应当在销毁之列。”其时拥有着全球1/3的财富,接近3亿的大清臣民,然而两千年的农耕和儒家文化的双重合力,悄然间将大清帝国日渐突显的自满、自足和保守推向一个充满未知的边缘,宿命式的历史怪圈开始在这个王朝上演,但它依旧浑然不知,仍在神态昂然地卧居于全球一隅。‎ 在大清帝国身后的斜阳缓缓西坠时,大西洋彼岸的一个年青国家——美国,正在兴起。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十三州议会一致通过《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正式建国。《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人生而平等”这一富有历史创见并闪烁着天才火焰的思想已作为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并成为人们坚守的信念和追求的理想,自此这一可贵的价值理念逐渐在全球广为传颂。在随后的社会发展中,美国正义的社会改革者们,从废除奴隶制到禁止种族隔离再到妇女解放,这一信念和理想相伴其中。而本国国民在反对非民主和公正的统治时,都以此作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 ‎——摘编自《1776年的世界与当下中国》‎ ‎(1)根据材料,比较中、美、英三国在1776年所关注侧重点的不同并概括说明其原因。(8分) ‎ ‎(2)“从某种程度上说,1776年是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在经济、制度、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分水岭。”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 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D B B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C C D C C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D B B B B A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C A C C D B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41. (20分)‎ ‎(1)主张: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2分,每点1分)‎ 影响:为秦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2)变化:由公民法到万民法。(2分)‎ 原因:帝国扩张;不同民族间的矛盾显现;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3分,每点1分)‎ ‎(3)原则:天赋人权;法律至上;议会权力至上。(3分,每点1分)‎ 意义:进一步限制国王的权力,加强议会权力,完善民主政治。(2分)‎ ‎(4)特点:领域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或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或西方文化的影响)。(3分,每点1分)‎ 成因:民国建立;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借鉴西方法律成果。(3分,每点1分)‎ ‎42.(20分)‎ ‎(1)不同:中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美国:寻求政治上的独立; 英国:倡导经济上的自由主义。(6分) ‎ 原因:各国历史发展进程不同,面临的任务不同。(2分) ‎ ‎(2)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理学思想、八股取士日渐禁锢人的思想,这些都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国仍停滞于农业社会。(6分) ‎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主政治逐渐确立,自由主义思想日渐传播,推动西方步入工业文明社会。(6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