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题16 “亚洲觉醒”的先驱-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专题16 “亚洲觉醒”的先驱-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

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建立政党 ‎(1)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缔造民国 ‎(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一举成功,各省代表于1911年12月集会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2)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 ‎3.维护共和 ‎(1)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2)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全力倡导民生主义。“宋案”惊醒了孙中山建设铁路、发展实业的美梦,他仓促发动“二次革命”,开始了挽救民国的艰苦斗争。‎ ‎(3)“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规定“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先后开展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1915-1916年)、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1917年)和第二次护法运动(1920-1922年)。‎ ‎4.国共合作 ‎(1)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 ‎(2)中国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对三民主义做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圣雄甘地 ‎1.主要活动 ‎(1)提出甘地主义。‎ ‎(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 ‎2.评价 ‎(1)积极作用 ‎①促进印度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对英国殖民统治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促进了民族独立的进程。‎ ‎(2)消极影响 ‎①非暴力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 ‎②其经济思想具有落后性,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三、“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1.领导民族革命 ‎(1)1919年冬,凯末尔党人在帝国议会选举中获胜,不久通过《国民公约》,宣布土耳其应享有完全的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 ‎(2)1920年组建了以凯末尔为首的国民议会政府。‎ ‎(3)取得萨卡里亚河之战的胜利,开始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成为土耳其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4)1923年7月,土耳其与英、法、意、希、日等国签订《洛桑和约》,废除《色佛尔条约》中的一些不平等条款,从而为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铺平了外交上的道路。‎ ‎2.成立共和国:1923年10月,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并当选为总统,土耳其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3.进行改革 ‎(1)政治方面: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制定共和国宪法和土耳其民法、刑法等。‎ ‎(2)经济方面:推行国有化政策,颁布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法令。‎ ‎(3)文教方面:推行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推行字母改革。‎ ‎(4)社会生活方面:废除种种陈规陋习,采用公元纪年,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影响: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孙中山一生与时俱进的三次伟大转变及功绩评价 ‎1.三次转变 次数 三次转变 时代背景 主要思想 时代影响 第一次 医人到医国 晚清腐败、民族灾难 主张改良、革新政治 第二次 改良到革命 幻想破灭、甲午战争惨败 三民主义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帝制 第三次 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共和屡败、十月革命 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 ‎2.功绩评价 ‎(1)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2)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了民主共和,促成了国共合作,对中国和世界革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他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2016—2017学年吉林延边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检测)“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答案】D 评价甘地 ‎1.地位: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圣雄”“国父”。‎ ‎2.功绩 ‎(1)甘地一生反对殖民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了以真理与非暴力学说为核心的甘地主义。‎ ‎(2)领导了印度历史上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了印度反英斗争的发展。‎ ‎3.局限性 ‎(1)政治: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 ‎(2)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3)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016—2017学年云南曲靖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甘地曾说:“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由此可知,甘地 A.主张抵制西方工业品 B.反对西方资本控制印度 C.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 D.反对印度走工业化道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甘地。根据材料文字“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可知,抵制西方工业品并不是甘地最终的目的,A项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反映,排除;根据材料文字“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可知,甘地认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不道德的,是罪恶的文明,会破坏印度生存的“道德基础”,而不是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C项排除;材料“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反映了甘地用道德衡量经济生产方式,他极力反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主张复兴印度农村工业,从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D项正确。‎ 正确理解、评价凯末尔思想 ‎1.理解 凯末尔思想统称为凯末尔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东方的“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主要包含六个方面。‎ ‎(1)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体现为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 ‎(2)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体现为反对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原则。‎ ‎(3)世俗主义或反对教权主义。体现为反对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对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及社会生活的干预。‎ ‎(4)国家主义。体现为经济改革中以国营经济为基础,积极鼓励私人工商业,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5)平民主义。即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6)改革主义。体现为不满足于现状,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坚持改革的精神。‎ ‎2.评价 ‎(1)20世纪20年代的凯末尔改革,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2)改革的中心内容是反帝反封建,反神权是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实现了国家制度的世俗化,政教分离和军政分离,有助于巩固民族独立和共和制度,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②经济方面:基本上改变了封建的半殖民地的生产方式,初步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国民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③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方面:教育与宗教的分离、妇女地位的提高、字母拉丁化以及服饰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使土耳其适应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土耳其的社会进步。‎ ‎(3)凯末尔的改革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有明显的不彻底性,经济方面的缺陷是国营企业管理不善,忽视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2016—学年云南曲靖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1925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答案】A 亚洲觉醒的先驱的比较 人物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革命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民主革命 英属殖民地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战后土耳其的民族民主革命 贡献 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维护革命果实 提出甘地主义;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印度独立;晚年调解教派矛盾 领导土耳其赢得民族独立;在政治、经济、文教、外交方面推动土耳其近代化 局限 前期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对封建势力妥协 非暴力原则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对英国抱有幻想 政治和社会改革存在明显不彻底性,经济改革有一定的缺陷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6—2017学年浙江嘉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关于下面三人领导本国革命或民族独立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三人都坚持民族尊严和民族独立 ‎②三人都坚持反对帝国主义 ‎③三人都坚持暴力革命 ‎④三人都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斗争 A.①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印度和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 ‎(2)领导者都是本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3)在斗争中,人民群众都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2.不同点 ‎(1)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同:印度是反对英国殖民当局的高压政策,土耳其是反对协约国帝国主义对土耳其的瓜分。‎ ‎(2)社会性质不同: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土耳其是英法的半殖民地。‎ ‎(3)斗争手段不同:印度主要是实行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斗争,土耳其是武装斗争。‎ ‎(4)任务不同:印度人民是反帝斗争,土耳其是在反帝的同时还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即进行反素丹政府的斗争。‎ ‎(5)结局不同:印度反帝斗争暂时走向低潮,土耳其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共和国,开始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6)有无外援不同:土耳其革命得到苏联的大力援助;印度无外来力量援助。‎ ‎(2016—2017学年浙江温州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凯末尔和甘地都领导了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下列不属于两人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共性的是 A.实行了多方面西方化的社会变革 B.反对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C.减轻传统宗教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D.反映了亚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答案】A ‎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孙中山自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②同盟会成立时,把原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斗争纲领发展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③辞去临时大总统,把这一职务让给袁世凯 ‎④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 A.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 B.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 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D.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 ‎3.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下列对甘地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甘地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袖 B.甘地主义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C.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 D.甘地的斗争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4.孙中山和甘地被分别誉为中华民国和印度共和国的“国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发展民族经济的主张。他们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的相同点包括 ‎①都看到工业文明的弊端 ‎②都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 ‎③都主张发展本国重工业 ‎④都反对西方的殖民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凯末尔还是一名军事学校的学生时就说过:“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凯末尔开始走上反抗素丹专制统治道路 B.凯末尔主义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C.凯末尔社会变革思想在青年时代已经萌发 D.此时凯末尔赢得了“伊斯坦布尔大救星”的美称 ‎6.192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土耳其》一书,其中认为,土耳其和中国“同为近东远东两大病夫,相似之处甚多……现在土耳其已经霍然病已,而中国转有病入膏肓之势……昔人有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要徒然惭愧,我们还是进一步努力去‘结网’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两国国情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B.“土耳其已经霍然病已”主要得益于凯末尔改革 C.“中国转有病入膏肓之势”主要因为北洋军阀统治 D.该书主张学习土耳其,开展全盘西化的改革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夫革命非能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满州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钤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吾党之士,追随本党总理孙先生之后,知非颠覆满清,无由改造中国。乃奋然而起,为国民前驱;激进不已,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 材料二 然而当时之实际,乃适不如所期,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使当时而有此政党,则必能抵制袁世凯之阴谋,以取得胜利,而必不致为其所乘。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以上材料均摘自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1)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什么认为“革命非能突然发生”?结合所学,指出“始告厥成”的主要依据。‎ ‎(2)据材料二,孙中山从“革命第一次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为此,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3)综合上述材料,表现出孙中山怎样的精神?‎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民族主义者,甘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1906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1914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凯瑟琳·布什《甘地》‎ 材料二 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盐游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1947年取得独立。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印度:重演“盐游行”》‎ 材料三 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甘地)。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为英国“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的目的。‎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盐游行”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3)材料三中的“独特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其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摘自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 ‎——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 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 ‎——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摘自《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1.(2017年北京卷)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A.华盛顿 B.孙中山 C.凯末尔 D.甘地 ‎2.(2014年江苏卷)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政治活动。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不是其思想内容,这是对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不能算作与时俱进,故本题选C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洲觉醒”的先驱,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表述都是正确的,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从不抱有任何幻想”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和甘地。孙中山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甘地则希望回归传统经济生活。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甘地则主张发展传统手工业。孙中山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方案——《实业计划》,甘地发展经济的方案稍显简略。②③错误,故A、B、D项错误;中印两国都受到列强侵略,孙中山和甘地都主张抵制西方的殖民掠夺,认识到工业文明的弊端,①④正确,故C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同为近东远东两大病夫”表明两国作为传统封建强国,但近代以来逐渐成为列强宰割对象,国情比较相似,A项表述正确;1926年凯末尔改革初见成效,而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乱动荡不已,B、C项表述正确;“土耳其已经霍然病已”“临渊羡鱼”“我们还是进一步努力去‘结网’罢”表明该书比较倾慕凯末尔的改革实践,但并不是说要向土耳其学习,推行全面西化改革,而且这也不符合当时中国实际,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1.【答案】(1)原因:满汉民族矛盾;列强侵略,清政府无力御侮,中国沦为半殖民地;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 依据: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创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教训:与反动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妥协;革命党自身组织涣散。‎ 探索: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或联俄联共);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3)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或与时俱进),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第(1)问,依据材料“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满州政府……钤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吾党之士……知非颠覆满清,无由改造中国。乃奋然而起,为国民前驱;激进不已”概括说明孙中山认为“革命非能突然发生”的原因;依据对材料“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的理解,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概括列举“始告厥成”的主要依据。‎ 第(2)问,依据材料“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概括归纳孙中山从“革命第一次失败”中得到的教训;依据以上材料信息的理解并结合孙中山后期的革命活动,概括说明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时期所进行的革命探索。‎ 第(3)问,综合两则材料信息,认识理解孙中山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作的革命探索、不懈的努力和新的飞跃,据此概括总结从中体现的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2.【答案】(1)目的:为印度在英帝国中赢得完全平等地位。‎ ‎(2)理解:从谋求印度人民在英帝国内部的平等地位到要求推翻英国统治实现印度民族独立。‎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影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印度获得民族独立,一味强调非暴力制约了独立运动的成果。‎ ‎3.【答案】(1)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 ‎(2)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是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推行国家主义,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或对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使民族工业迅猛发展,巩固了民族独立(或新生政权);较顺利地渡过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土耳其的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理解并提取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概括总结凯末尔对私人企业认识的两个方面,即既认为私人企业是国家主义的基础,又提出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并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 第(2)问,综合两则材料,理解凯末尔实行了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控制的经济政策;依据对材料二中信息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包括其性质、国内国际的积极作用。‎ ‎1.【答案】D ‎2.【答案】(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旨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调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与材料内容进行对应性回答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余游欧美……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等,从传统教育和西学影响两个方面归结。‎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