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7年春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周易·序卦传》中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意为措置)。”其表达的观点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礼法为纲、敬祖尊宗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家国同构、忠孝相通 ‎2. 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 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   B.因满洲官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 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3. 美国历史学家珍妮弗·罗伯兹认为,西方思想界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长期存在着贬低雅典民主的传统,而这恰恰是在民主政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批评。这一观点揭示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A.不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观念      B.孕育了自由开放的思想观念 C.受到众多思想家的批评攻击     D.使雅典受到世界的长期关注 ‎4.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据此,可知:‎ A.美国民主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精英阶层的特权受到制约 C.公民基本权利没有受到保障     D.“天赋人权”思想没有实现 ‎5. 2015年9月3日的大阅兵引起了小明的历史兴趣,以下是他对阅兵四个英模方阵的解说词,解说正确的是:‎ ‎ 选项 ‎ 英模方阵 ‎ 解 说 ‎ A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 平型关大捷是新四军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 B 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 在华中举行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 C ‎“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 中国共产党联合各路抗日武装组成的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 D ‎“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 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的作用取代正面战场 A. A      B. B      C. C    D. D ‎6.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D.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7.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基本设计。十月革命后,最能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颁布《和平法令》 D.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8.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最早作出这一规定的法律文献是: ‎ A.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 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一大片”  C.独立自主   D.“另起炉灶”‎ ‎10.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约瑟夫·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依然遥遥领先 ‎ B.国际力量分散,多极格局已接近形成 ‎ C.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 D.从不同角度,“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的说法都准确 ‎11. 陈亮是南宋功利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在义利观上比较务实,注重功利。陈亮认为“天下岂有身外之事,而性外之物哉!”下列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A.老子的无为而治 B.孔子为政以德思想 ‎ C.墨家学派的诉求 D.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12. 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发生转变 ‎ 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13.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实际上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14.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政府通过制定契约产生 B.政府行使权力受人民监督 ‎ C.利用法律解决腐败问题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15. “明遗民深感家国之痛,……以字画寄趣。如八大山人。狂醉之后,挥笔泼墨,涂一帧残山剩水,间或勾一笔白眼向人的鸟,染数尾怒目而视的龟,表示睥睨社会尘垢的心境。”依据这一描述,下图为八大山人的《孤禽图》可归类为:‎ A.景物素描画 B.花鸟工笔画 C.文人写意画 D.社会风俗画 ‎16.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这表明牛顿力学:‎ A.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推动力 B.彻底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C.揭示了自然界的全部规律 D.揭开了政治革命的序幕 ‎17.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18. 胡适在《〈科学与人生观〉序》中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材料中的“科学”:‎ A.指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B.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 C.使中国人摆脱了迷信愚昧 D.得到了中国所有人的尊重 ‎19. 《海国图志》是《南京条约》以来中国人对世界事务的一次开放性的总思考,影响了此后数十年中国的发展道路。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 A.鼓舞了清朝军民反封建的斗志    B.激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情 ‎ C.推动了反封建君主专制的斗争    D.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0.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 C.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1.‎ ‎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推翻北洋军阀 B.实行全民族抗战 ‎ C.建立统一战线 D.宣传三民主义 ‎22.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中有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3. 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这种思潮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4.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这一言论意在:‎ A.说明“春秋之法”的不合理 B.宣扬法家“依法治国”思想 ‎ C.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 D.批判先秦“天人合一”理论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孔教之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三:201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27日晚在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中国先贤孔子诞辰2567年。这届孔子文化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首善之区”为主题,重点开展201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丙申年祭孔大典两大主题活动。 ‎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其意图何在?(8分)‎ ‎(2)材料二中陈独秀对孔子的态度如何?其目的是什么?(7分)‎ ‎(3)材料三中举办国际文化节纪念孔子意义何在?(4分)‎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孔子的态度?(6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张謇在《师范学校开校演说》中向学生阐述:“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张謇提出:“夫课程之订定,既须适应世界大势之潮流,亦须顾及本国之情势。”以通州师范为例,1903年制《通州师范学校学课章程》规定:本科第一年学伦理、国文、历史、地理、日语、体操等,后三年都增设教育、理化、博物和图画四科。通州师范学校之随意科为政治经济学、农艺化学、英文三科,听愿习者自量。‎ ‎——摘编自贾勇《张謇师范教育思想探析》‎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2分)‎ ‎ 选考题(每小题15分)‎ 考生从27—29题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安石曰:“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又为旗鼓变其耳目,渐与约免税,上番代巡检下兵士,又令都副保正能捕贼者奖之,或使为官,则人竞劝,然後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于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 ‎——《宋史·梁焘传》‎ ‎(1)据材料一,指出保甲法是针对北宋存在的哪些问题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甲法在当时所起的作用。(6分)‎ ‎(2)据材料二,归纳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制定青苗法的初衷。 (5分)‎ ‎(3)据材料二、三,请就如何有效推行变法措施谈谈你的看法。(4分)‎ ‎2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中)苏联石油工业相继出现生产下降、开采下降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强项是资源潜力,德国的优势在于技术能力。为保卫国家主要的工业力量,苏联工业向东部地区转移,高加索,特别是巴库的石油设备也在东迁之列。苏联向东部疏散了600车皮的石油设备,德军占领高加索6个月后生产不出1吨石油,此举有利于粉碎德国占领高加索战略资源的企图。为满足军事需要,苏联采取的措施是,后方“液体燃料尽可能用煤气代替,汽车尽量使用固体燃料”。1941年8月到1945年9月,由美国《租借法》提供的航空汽油是苏联自己产量的1. 4倍。为避免两线作战而采取的“先德国、后日本”的战略方针为苏联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持。在对德石油斗争中,苏联不仅保存了本国的石油潜力,而且使国家石油工业在受到战争冲击的条件下继续发展。‎ ‎         ——摘编自王绍章、李爽《石油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德战场》‎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苏联保存本国石油潜力的举措。(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油战”对二战战争进程的影响。(7分)‎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 ‎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 ‎——孙中山《致苏俄国遗书》‎ ‎⑴ 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⑵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些显著的变化?(4分)‎ ‎⑶为了材料四中的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3分)‎ ‎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什么?(6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B B C C C B C D C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C A B B B B C C B C ‎25. (1)态度:利用孔子。(4分) 意图:减少变法阻力。(4分)‎ ‎ (2)态度:否定孔子。(3分)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政治、学术问题。(4分) (3)意义:弘扬传统文化。(4分) (4)因素:时代不同;目的不同。(6分) ‎ 26. 论题: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4分) 阐述:洋务派创办同文馆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新式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近代科技人才;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学堂等近代教育机构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传播了政治民主思想;近代中国有巨大的留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回国后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翻译、外交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如詹天佑、唐绍仪、周恩来、邓小平等,所以说教育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8分) ‎ ‎27. (1)问题:北宋冗兵冗费现象严重;军队战斗力下降;阶级矛盾激化。‎ 作用:为精简军队创造条件;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6分)‎ ‎(2)问题:一些官员随意增加利息盘剥百姓;加重了百姓负担。‎ 初衷:使百姓免受高利贷者剥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5分) (3)看法:防止变法措施执行中出现偏差;变法措施要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4分) ‎ ‎28.(1)举措:石油设备向东部转移;先军事,再后方,后方尽可能用汽油替代品;借助反法西斯同盟国美国的援助;“先德国、后日本”的战略方针。 (8分)‎ ‎ (2)影响:在战争中扭转了石油产量,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有利于牵制德国的军事进攻;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重要保障,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分) ‎ ‎29.(1)上书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2分)‎ ‎ (2)①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 ‎②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4分) (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3分) (4)客观原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