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6月月考 历史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命题人:王冬丽 审题人:张聪 1.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表明西周 ( ) A.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 B.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 C.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D.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 2.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 )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C.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3.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A.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4.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成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代朋党之争 A.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 C.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 5.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扩大了地方权力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导致了冗官局面 6.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 ( ) 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 7.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 ) A.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B.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D.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8.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9.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 )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 B.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 C.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到了77人。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这说明 ( ) A.西方记者秉持中国利益至上全程报导 B.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起西方重视 C.国际时局变化影响西方媒体关注程度 D.国民政府进行的抗日动员受西方肯定 11.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反映了 ( )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D.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12.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 A.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一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 ( ) A.加剧了西欧社会的分裂与对抗 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C.出于美国对苏冷战需要的考虑 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权 14.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都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尼克松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 (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两国共同受到苏联的威胁 C.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 D.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5.1955年万隆会议与会国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明确反对“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以避免“利用集体自卫的名义组织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并以此作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与会国的这一立场推动了 ( ) A.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B.美苏之间矛盾的加剧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16.图5图表所示内容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是 ( ) 图5 A.导致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B.促进“万隆精神”的形成 C.冲击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D.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17.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 ) 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18.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 ,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此可知 ( ) A.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 B.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 C.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 D.“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 19.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 ( ) A.抑制土地兼并 B.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C.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 20.从明代中期开始,民间的图书编纂出版事业出现了一个高潮,包括历史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名著不断。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可能是 ( ) A.杂剧散曲等市民文学兴盛 B.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C.官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D.明清之际思想启蒙的影响 21.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持枪的战土》、《刮汗污的运动家》等,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据此可知,古希腊 ( ) A.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 B.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 C.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 D.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 22.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 ) A.文艺复兴凸显了个人理性 B.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C.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蒙昧中 23.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 ) A.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B.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D.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24.在运用口述史方法调查“老舍之死”的过程中,学者发现有三位自称是老舍尸体的打捞者,他们的叙述并不相同,其中,“只有一个可能真实,或者三个都不真实,绝对不可能三个都真实,因为那样就会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捞起三个老舍”。这对口述史学自身发展的重要启示是 ( ) A.应侧重探究口述者构建历史的过程 B.口述者提供的材料距离真相较远 C.只有调查多位当事人才能得知真相 D.口述史仅是研究历史的工具之一 二、材料题(52分共3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重 “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清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 清朝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 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近代,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边疆危机、民族危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掀起救亡图存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血与火的斗争中,中华各民族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对立者,其整体性更加突出,各族人民由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整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整体。“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凝聚民族、维护统一、保卫边疆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发展为一个自觉整体的历史原因。(1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明清启蒙运动是在复兴“三代之制”的旗帜下展开的。如黄宗羲等曾以《左传>中民为“神之主”、《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早期启蒙运动犹如在理学的磐石下畸形生长的一株弱草,发生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少数进步思想家中,其影响也未超出少数清醒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及江南一带的士子阶层。 文艺复兴是通过对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而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的斗争。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表3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7.(15分)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宋代)科举分好几种,其中进士一级最受尊崇。进士考试除试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当时的考卷以数码代替人名,并且誊抄出来以防因笔迹泄露而发生舞弊现象。 ——(美)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结合宋代相权演变的史实,指出推动宋代“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的相关措施并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进步之处。(5分) 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4分) 材料三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论证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观点。(6分)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48分) 1-5 DBACA 6-10 CACBC 11-15 BACBD 16-20 CBDBB 21-24 DCCA 二、材料题 (52分) 25.(25分)评分标准: (1)发展:剔除华夷之辨;推崇君主专制;推重大一统政权;构建政权承绪(延续)的正统论;确立“大一统”的历史评判标准。(每点2分,任意3点,共6分) 影响: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每点2分,任意3点,共6分) (2)原因:文化因素:发端于先秦的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任答1点得4分) 政治条件: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大一统政权;清朝奠定近代中国领土疆域;长期的民族交融;清代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任答2点得4分) 直接原因:近代列强入侵,各族人民共御外侮;近代民族危机深重,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传播“中华民族”观念。(答1点得3分,答2点得5分) 26.(12分)评分标准: 说明 一等(12~9分) ①紧扣材料概括观点,观点明确; ②运用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5分) ①运用部分材料信息概括观点,观点较明确; ②运用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材料,观点不明确; ②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未运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一 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都以“复兴”古代思想的形式来反对封建主义。(2分) 阐述:在明末清初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刺激下,启蒙学者以理想化的“三代之制”去衬托“今世之弊”,用传说中的氏族民主制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以“百家争鸣”的诸子学风去声讨盛行于明清的文化专制。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对希腊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用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进步的思想界还未形成全新的思想体系。(8分) 总之,当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往往借助古典文化对抗强大的封建主义。(2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性质和影响上大相径庭。(2分) 阐述:从性质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没有超越儒家思想的范畴,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从影响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社会制度构想,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未能推动社会的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对新航路开辟、欧洲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发展影响重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转型。(8分) 总之,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差异带来了二者在性质上与影响上的不同。(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7.(15分) (1)相关措施:科举制度的完善;为分散宰相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以总理财政。(3分) 进步之处: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实用;考试过程更加严密公正。(2分) (2)特点:吸收佛、道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答两个要点4分) (3)论证: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在宋代推广应用,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