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 1. 荀子说:名分、权势相等就不能统一集中,大家地位相等就难以役使。明智的君主治 理国家就有一定的等级制度。这表明,荀子(  )‎ A. 强调以“礼”来规范社会行为 B. 认为人的贪欲本性需要约束 C. 明确社会分工保证协调一致 D. 重视礼法提升治理国家水平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明智的君主治 理国家就有一定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荀子主张用等级制度规范社会行为,即以“礼”来规范社会行为,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荀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明智的君主治 理国家就有一定的等级制度”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荀子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 2. ‎《墨子・辞过》载:“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 不病。”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  )‎ A. “轻徭薄赋,尚仁亲民” B. “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C. “节用爱人,体恤民力” D.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选自可知,该思想属于墨家思想,材料反映的是节用爱人,体恤民力,故C项正确。 AB两项是儒家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D项是民本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墨家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注意材料的选自。 本题考查对墨家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两汉王朝除国办太学之外,还有“地方官学”,即“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 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这表明汉代(  )‎ A. 儒学独尊的确立 B. 教育规模的发展 C. 教育体制较完备 D. 儒学教育较盛行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即‘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C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B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西汉推广儒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郡国学”和“县学”两级。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4. 成书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在几百年间一直靠手抄流传,直至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才 第一次刻印,南宋时期则广泛刻印。这(  )‎ A.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B. 说明活字印刷术的盛行 C.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 D. 反映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C ‎【解析】“成书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在几百年间一直靠手抄流传,直至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才 第一次刻印,南宋时期则广泛刻印”表明这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解题的关键是“成书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在几百年间一直靠手抄流传,直至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才 第一次刻印,南宋时期则广泛刻印”。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四大发明,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 1. 两宋时期,理学已不停留在关于天是什么、天是否有意志等问题的探讨,而是侧重于 对世界的现象与本体关系问题的探究。据此推断,宋代理学家认为(  )‎ A.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 理与气合,理先气后 C.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D. 天下惟气,气一元论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侧重于对世界的现象与本体关系问题的探究”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可知B正确。 A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C是王阳明的观点,排除。  气一元论,易学史上以气作为本体的哲学观,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故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侧重于对世界的现象与本体关系问题的探究。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牡丹、芭蕉、山石皆以水墨一气呵成,通过墨的干湿浓淡 和相机击破,笔的去来纵横和适当交叠,着力写出了它们卓立世间而生趣盎然的意象,同时也透射出作者的人格气质。下列画作意境与之相符的是(  )‎ A. 《游春图》 B. 《步辇图》 ‎ C. 《清明上河图》 D. 《丛竹图》‎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人写意画,选项之中只有《丛竹图》属于文人写意画。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绘画艺术,要求学生结合文人写意画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文人写意画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1. 侯外庐把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比作欧洲的《人权宣言》。这是因为二者都(  )‎ A. 宣扬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 B. 体现出强烈的反神学色彩 C. 具有开启民智的启蒙作用 D. 导致中西社会的重大变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权宣言》明显具备反封建君主专制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提出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故A正确。 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C夸大其词,排除。 《明夷待访录》没有引起社会的重大变革,故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比作欧洲的《人权宣言》。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鸦片战争爆发之初,林则徐曾向道光帝奏:英夷“妄夸炮利船坚”,“臣等若令师船整队而出,远赴外洋,并力严驱,非不足以操胜算。”这反映了林则徐(  )‎ A. 主张抵御外敌入侵 B. 学习英国优而用之 C. 对西方认知的贫乏 D. 不畏强暴的必胜心 ‎【答案】C ‎【解析】AD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 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联系所学可知,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生产力较发达,而清末时期的中国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材料“妄夸炮利船坚”“臣等若令师船整队而出,远赴外洋,并力严驱,非不足以操胜算”体现了林则徐认知的贫乏,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新思想的萌发,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妄夸炮利船坚”“臣等若令师船整队而出,远赴外洋,并力严驱,非不足以操胜算”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了新思想的萌发,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清同治年间,恭亲王奕诉请设同文馆,聘请外国人作为老师,不仅学习外国语言文字,还增设天文、算学等西方自然科学。一时间舆论哗然,以“天朝大国”自诩的王公大臣们,认为奕䜣离经叛道,他们接连上奏弹劾奕䜣.这反映出(  )‎ A. 开启民智是当时中国首要任务 B. 王公大臣固守以夏变夷的传统 C. 变革制度的洋务运动缺乏支持 D. 西学东渐过程中新旧文化碰撞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恭亲王奕诉请设同文馆,聘请外国人作为老师,不仅学习外国语言文字,还增设天文、算学等西方自然科学”、“认为奕䜣离经叛道,他们接连上奏弹劾奕䜣”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 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B项“固守”说法片面,不合题意,排除。 洋务运动并未变革制度,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梁启超归之为两条:一是光绪皇帝无权;二是守旧官 僚反对。而有学者则认为,光绪帝如果真有权,维新变法会有很大的进展,但也绝不 可能成功。学者意在说明戊戌变法(  )‎ A. 缺乏强有力领导核心力量 B. 面临来自守旧势力的阻扰 C. 不具成功的整体社会环境 D. 是行不通的改良主义运动 ‎【答案】C ‎【解析】“一是光绪皇帝无权;二是守旧官僚反对。而有学者则认为,光绪帝如果真有权,维新变法会有很大的进展,但也绝不可能成功”说明戊戌变法不具成功的整体社会环境,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一是光绪皇帝无权;二是守旧官僚反对。而有学者则认为,光绪帝如果真有权,维新变法会有很大的进展,但也绝不可能成功”。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19世纪40-60年代,从魏源、徐继舍到洪仁歼、冯桂芬都对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浪漫式的赞美。70-90年代,从郑观应、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却极力称道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这一认知的变化是基于(  )‎ A. 中国与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相近 B. 民众对民主共和制度缺乏了解 C. 美国成为侵华的最主要凶手 D. 君主制度仍然有坚实的基础 ‎【答案】A ‎【解析】A.所以从70年代到90年代,极力称颂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主要是因为中国也是君主制国家,这一点和英国相似。 B.40年代到60年代,虽然极力赞扬美国的民主共和,但当时民众也缺乏对民主共和的了解。 C.美国不是清华的最主要凶手。 D.中国君主制度有坚实的基础就应该不会学习君主立宪制度,而要坚持君主专制制度。 故选:A ‎。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向西方学习,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 词汇 欧罗巴司 康密尼 讲求安民新学 万国工人总会 词意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第一国际 表为江南制造局1873年编印的《西国近世汇编》中经常出现的新鲜词汇,这些词汇(  )‎ A. 可以说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B. 能够佐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C. 反映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心路历程的变化 D. 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重要史料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和内容可以看出,但洋务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就有所介绍,说明当时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就有一定的接触。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我们研究许多不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种相同民族的道理,自然不能不归功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这五种力。”据此可知,孙中山(  )‎ A. 分析了构成民族主义的先决条件 B. 强调了民族认同培养的重要性 C. 意在于弘扬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D. 灌输民族精神以实现民主政治 ‎【答案】B ‎【解析】A.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应该是新三民主义,孙中山不是分析构成民族主义的先决条件。 B.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是强调各民族之间要相互融合,体现的是强调民族认同感的培养。 C.材料没有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 D.材料也没有体现出民主政治的特征。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要求学生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三民主义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2. 在20世纪第一个10年的中国,相继出现了许多用“科学”命名的组织、刊物、革命团体等,如:“科学研究会”、《科学世界》、“科学补习所”。这反映了(  )‎ A. 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传统道德 B. 科学在中国影响扩大并日益被接受 C. 清末时期工业革命成果全面推广 D. 科学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新价值标准 ‎【答案】B ‎【解析】A.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 B.从材料中以科学命名的组织刊物和团体,可以看出,科学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逐渐被人们接受。 C.材料看不出全面推广。 ‎ D.材料看不出成为新的价值标准。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的特点。 ‎ 1. ‎1930年9月毛泽东写下《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据此可知,毛泽东(  )‎ A. 肯定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B. 强调了夺取中心城市的重要性 C. 指出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必要性 D. 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从材料中的赣水那边红一角可以看出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能够看出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材料的意思是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毛泽东思想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特点。 ‎ 2. 如表 专业 工科 理科 农科 林科 医科 师范 财经 政法 体育 艺术 种类 ‎107‎ ‎16‎ ‎16‎ ‎5‎ ‎4‎ ‎21‎ ‎13‎ ‎2‎ ‎1‎ ‎11‎ 表为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培养通用人才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B. 改革旧的教育体系服务社会现实 C. 完善高校专业设置提高公民素质 D. 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培养专业人才 ‎【答案】D ‎【解析】A.材料明显是分科教学,不是培养通用人才。 B.材料没有涉及到旧的教育体系被改造。 C.材料看不出,提高公民素质的要求。 D.结合1953年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我国当时正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你需要大量的理科建设人才,故而理工科的种类比较多,选项符合材料的特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初期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3. ‎1957年5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丛书,开启革命回忆录写作之先河。《红旗飘飘》刚一发行,即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 反映当时(  )‎ A. 文学创作顺应时代的呼唤 B. 人民群众对英雄无限崇拜 C. 双百方针推动文学的繁荣 D. 理想主义的社会价值取向 ‎【答案】A ‎【解析】A.材料中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工农兵生活,对于当时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B.材料反映的是对工农革命生活的回忆,体现不出对英雄的无限崇拜。 C.材料看不出双百方针,推动文学繁荣。 ‎ D.材料没有体现出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文学发展的表现,还要搞清楚5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 ‎ 1.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说:“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  )‎ A. 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发展的新时期 B. 说明政府开始落实尊重知识人才的政策 C. 体现科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D. 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答案】D ‎【解析】A.材料看不出,我国科技事业进入新阶段。 B.材料看不出开始的特点。 C.材料体现不出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D.材料反映的是重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后来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一个理论依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要求学生结合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科技发展的特征,以及中共对科学文化事业的政策发展变化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 2. 处于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智者都有着某些共同特点,如擅长语法技巧和辩论术;致力于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关注人的世俗生活,并从中概括和抽象出一般性原理。这表明古希腊智者的出现(  )‎ A. 源于人神同构的文化传统 B. 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C. 导致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 D. 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 ‎【答案】B ‎【解析】A题干无法表明,排除。 B“智者……擅长语法技巧和辩论术;致力于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研究”这是适应民主制发展的需要,正确。 C题干无法表明,排除。 D说法错误,智者的出现是人文主义的起源,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出现的原因,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如擅长语法技巧和辩论术;致力于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研究”。 本题考查了智者出现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1750年,德国史学家杜谷描绘了一幅人类思维认知方式演化发展的图景: 假想的神-“本质”和“功能”-观察、经验验证和逻辑演绎。这反映了(  )‎ A. 人类思维认知方式的不断进步 B. 近代科学对启蒙思想家的启示 C. 社会历史运动发展具有规律性 D. 人文主义者对宗教迷信的批判 ‎【答案】B ‎【解析】A.人类思维方式的不断进步,材料体现不明显。 B ‎.材料中的本质功能的观察,经验的验证逻辑演绎,实际上反映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体现的特点,这位启蒙运动思想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科学理论方面的一些借鉴。 C.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D.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宗教的批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启蒙运动的背景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还要搞清楚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特征。 ‎ 1. 如图是近代自然科学的某项重大成就。该成就(  )‎ ‎ A. 可以说明太阳运行的规律 B. 解释了钱塘潮形成的原因 C. 构成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 D. 加深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 ‎【答案】B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地球和月亮的关系,没有体现出太阳系的运行规律。 B.材料反映的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下万有引力,能够解释钱塘江潮形成的原因。 C.材料反映的是万有引力定律,而构成近代力学体系基础的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D.加深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应该是量子论的作用。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经典力学体系,要求学生结合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2. ‎《水调歌头・天问》:能聚是为质,质散乃为能。……未始作何状,搔首问苍天。恒沙劫,千百万,计光年。宇宙波兴沤灭,逞问凡桑田。宏观微观等量,凭我智珠在握,法界任控元。一念摄万有,弹指现华严。该词描述的是(  )‎ A. 墨子 B. 屈原 C. 普朗克 D. 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千百万,计光年。宇宙波兴沤灭,逞问凡桑田。宏观微观等量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指相对论,他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要求学生结合相对论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相对论的内容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3. ‎《守财奴》:“他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该故事(  )‎ A. 采用夸张等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 B. 宣扬宗教是拯救人们灵魂的观点 C. 反映基督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 D.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的崇拜 ‎【答案】D ‎【解析】《守财奴》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的崇拜,没有反映出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宗教拯救灵魂,重点也不是突出基督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现实主义文学,要求学生结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放宽历史的视野,并不难理解,汉朝的经学弊端丛生,经生沉迷于繁琐的专注,只知墨守家法,拘泥、僵化、教条。不满于这种状况的士人,跳出原有的圈子,用道家的思想论释儒家经典,形成耳目一新的魏晋玄学。何晏、王弼以老庄学说解释《易经》《论语》,秘康“不涉经学,以读老庄,重增其放”,敢于“非汤武而薄周礼”,指斥“六经未必是太阳”。这样的魏晋风度,缔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绚烂多彩的一页。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钱穆从经学史的角度对明代学术思想作出批评,认为明代学者在经学方面较为欠缺,“例如宋朝人不是不讲经学,元朝人也不是不讲经学,可是他们讲的经学是儒学中的经学。而明朝人则是不讲经学的……明朝人等于可以不读书的。讲《四书》比较省力,只要肯用心,一年工夫《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可以读完,读《五经》就困难了。明朝人只读《四书》,《五经》不读了。”他又从明代经学讲到明代学术风气,说“我们要知道理学家也要讲经学的;专讲理学不讲经学,只有明朝。所以顾亭林要讲‘经学即理学也,古今安得别有所谓理学者?’这话讲的是明朝人不讲经学,他们的理学也不是真理学,等于是不读书的学问。” -摘编自张笑龙《钱穆对明清学术思想史的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玄学的特点及“魏晋风度”的表现。‎ 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明两朝儒学存在的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儒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用道家的思想论释儒家经典,形成耳目一新的魏晋玄学。何晏、王弼以老庄学说解释《易经》《论语》”“敢于“非汤武而薄周礼”,指斥“六经未必是太阳”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二“认为明代学者在经学方面较为欠缺”“他们的理学也不是真理学,等于是不读书的学问”结合明清儒学走向僵化、地位下降进行分析,二问结合明代政治、思想文化特征、经济因素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 (1)特点:继承发展儒学;吸收道家学说;敢于置疑,大胆创新。 表现:崇尚自然、风流自赏;恣意任性,清谈之风。 (2)共同问题:脱离了儒学的核心内容(儒学空洞化);儒学地位下降。 原因:封建专制的加强;科举制度的影响;商品经济的作用。‎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魏晋时期儒家的发展,关键信息为“用道家的思想论释儒家经典,形成耳目一新的魏晋玄学。何晏、王弼以老庄学说解释《易经》《论语》”“敢于“非汤武而薄周礼”。 (2)本题考查明代儒学思想的特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明代政治、思想文化特征、经济因素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试题偏难。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城市的发展、铁路、电报、电话、报纸、杂志等促进信息传播的条件成熟,新文化运动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同时清末废科举、办新学,国内已经有大批新式学校和青年学生群体。正因为他们的存在和热烈的响应,才使得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呐喊与呼声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并得以形成持续的声势与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杨奎松《“五四”有多重要?》材料二转型中的近代中国在政治、思想、文化上为语言变革提供了客观条件。文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的障碍,知识分子试图通过革新语言文化,借鉴西方的现代元素,构建新文化的模式,以此来改造国民。 -摘编自梁志明《试论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的原因》材料三林纾认为文言与白话属于同一个语言系统,学好文言有利于把握白话。而且,文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废除文言会对历史的承续、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不利影响。文言和白话不是“存其一,必废其一“的关系。 -摘编自赵炎秋《近百年文白之争及其反思》‎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的背景。‎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林纾、胡适在对待语言变革方面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白话文运动。‎ ‎【答案】【小题1】(1)从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白话文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包括,社会变革;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科举制的废除,八股士人阶层的瓦解;新式学校的创办;西方文明的传播;旧文化阻碍社会进步。 (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林纾认为文言和白话可以并存;胡适全盘否定文言文,推崇白话文。从上述材料和新文化运动的特征,从上述材料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的白话文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精神,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推动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对传统文化的不理性态度导致国学的衰落。 故答案为: (1)背景:社会变革;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科举制的废除,八股士人阶层的瓦解;新式学校的创办;西方文明的传播;旧文化阻碍社会进步。(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态度:林纾认为文言和白话可以并存;胡适全盘否定文言文,推崇白话文。 评价: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精神,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推动文化的平民化);推动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对传统文化的不理性态度导致国学的衰落。‎ ‎【小题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特征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60年代,人文主义思潮在德国传播,德意志的文艺复兴中心不在宫廷或贵族,而是在一些大学之中,如海德堡大学、爱尔福特大学等。德国的人文主义者包括语言学家、文学家、传教士等。德国文艺复兴的主要兴趣是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的敏感,重点揭批罗马教廷与天主教会的反动与愚昧。一些作品中强烈反映出反对分裂,要求统一和摆脱罗马教皇奴役的思想。由于德国各地联系薄弱,政治上分裂割据,各地文艺复兴活动各有特点,南部受意大利影响,中部和西部天主教会势力大,保守气氛浓,北部与尼德兰关系密切,受其影响大。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材料二 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思潮相对强大的原因是,王权需要它为自己提供理论依据。‎ ‎16世纪法国国王专制制度开始发展,与专利权的斗争是王权成长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王权很难从传统的天主教神权中寻找自己的理论依据,世俗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正适应了这种需要。 --摘编自王加丰《法国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文艺复兴运动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德国文艺复兴的因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德文艺复兴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两国政治、思想产生的影响。‎ ‎【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德意志的文艺复兴中心不在宫廷或贵族,而是在一些大学之中”“德国文艺复兴的主要兴趣是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的敏感,重点揭批罗马教廷与天主教会的反动与愚昧”“由于德国各地联系薄弱,政治上分裂割据”文化教育界为中心;范围广泛,涉及宗教、道德和哲学;明确的政治诉求;活动形式多样。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教育的发展;基督教会对德国的控制;国家的分裂;周边国家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法:资本主义革命较早并彻底;资本主义民主发展水平较高;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德:资本主义民主脆弱;国家长期分裂;德国军国主义传统。 故答案为: (1)特点:文化教育界为中心;范围广泛,涉及宗教、道德和哲学;明确的政治诉求;活动形式多样。 因素: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教育的发展;基督教会对德国的控制;国家的分裂;周边国家的影响。 (2)影响:法:资本主义革命较早并彻底;资本主义民主发展水平较高;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德:资本主义民主脆弱;国家长期分裂;德国军国主义传统。‎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文艺复兴运动呈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法德文艺复兴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两国政治、思想产生的影响,需结合文艺复兴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因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  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 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 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 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摘编自《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 结合材料与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偶然性与必然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看似受到砸在牛顿头上苹果引发的思考而发现,具有偶然性。但是,这一伟大的科学成就的提出是有其必然性的。17世纪末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科学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文主义的盛行,理性化、科学化思维方法的构建又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条件。再加上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些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天主教神学的束缚,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论题: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既有偶然性更具必然性。 阐述: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看似受到砸在牛顿头上苹果引发的思考而发现,具有偶然性。但是,这一伟大的科学成就的提出是有其必然性的。17世纪末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科学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文主义的盛行,理性化、科学化思维方法的构建又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条件。再加上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些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天主教神学的束缚,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示例二] 论题: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既有偶然性更具必然性。 阐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线,但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是近代中国各种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初期,由于北洋军阀的卖国、独裁,政治黑暗,民族危机加剧,中华民国有名无实,国民民主意识淡薄。同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真正实现民主共和。此外,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又为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了改造国人的意识,1915年,陈独秀等人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兴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解析】本题考查“偶然性与必然性”,需结合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来解答。 本题为难题,考查近代史,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