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试题 命题人:吴秋莹 审题人:周建钢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 ,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 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孔子、庄子 D.孟子、荀子 ‎2.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3.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 A.清净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 ‎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5. 右图 《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 B.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6.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对以上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矛头直指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启蒙色彩 B.否定帝权,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 C.猛烈批判君主制度,有利于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 D.虽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8.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 ‎“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9.《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这样唱道:“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下面哪位哲学家会比较喜欢这首歌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彼特拉克 D.马丁·路德 ‎10.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1.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12.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13.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14.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15.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1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17.“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的思想创新与十六世纪的创新相比,突出的表现在 ‎ A.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B.致力于政治蓝图的设计 ‎ ‎ C.鼓励追求现世的幸福 D.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18.“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伏尔泰 B.彼特拉克 C.莎士比亚 D.马丁·路德 ‎19.如果说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那么,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政治方面的关键性用语当属 A.主权在民 B.社会契约 C.三权分立 D.开明专制 ‎20.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的思想时说:“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伏尔泰称孔子的学说为“新的精神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他认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 A.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的精神枷锁 B.有利于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度 C.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 D.有利于建立代议制政体 ‎21.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2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4.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25.图7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6.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 ‎ A B C D ‎27.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花鸟画,浓墨重彩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 ‎28.佛山一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29.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这说明了 A.伽利略否定了古代圣人的研究成果 ‎ B.伽利略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C.伽利略重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D.伽利略的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0.“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31.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32.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工业文明的前奏”这一课题时,下列材料应该排除的是 A.《物种起源》 B.《权利法案》‎ C.《十日谈》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3.下面的漫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下降 B.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 C.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 D.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 ‎34.佛山一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     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 ‎35.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二、非选择题(36题10分,37题20分,共30分)‎ ‎36.(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4分)‎ ‎37.(20分)‎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 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8分)‎ ‎(4)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 试题解析部分 ‎1.C ‎【解析】本题是考查百家争鸣。材料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C符合题意。‎ ‎ ‎ ‎2.D ‎【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材料的大致含义是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D符合题意。“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观点,“弱者,道之用”是老子的观点,排除A、B;“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意思是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古时礼法不会有邪行,可知这是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C。‎ ‎ ‎ ‎3.C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材料“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可知,这位思想家反对暴政,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C符合题意。‎ ‎ ‎ ‎4.A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大富”“大贫”都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要“调均”,以实现“上下相安”,故选A项。‎ ‎ ‎ ‎5.B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图片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B项符合题意。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A项;图片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排除C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排除D项。‎ ‎ ‎ ‎6.D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辨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由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的是“仁”;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朱熹认为治学、致良知的途径在于读书;陆九渊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由此可知题干强调的观点与陆九渊的主张对应,故答案为D。‎ ‎ ‎ ‎7.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根据材料信息“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可知,黄宗羲把矛头直指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启蒙色彩,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否定帝权,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理学占统治地位,黄宗羲批判的是君主专制,而非君主制度,C符合题意。‎ ‎ ‎ ‎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阳明和王夫之的思想。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从哲学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积极倡导唯物主义,所以二人思想差别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A项符合题意。‎ ‎ ‎ ‎9.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思想家主张。题干信息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普罗泰格拉的思想,故本题选A。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彼特拉克强调现世生活的享受,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与题干信息无关,故不选B、C、D。‎ ‎ ‎ ‎10.B ‎【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理解材料诗歌的主要含义,从“德行、求知、智慧、向善、人性之巅”等可以判断这首诗强调品德、智慧、善的灵魂,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相符,B符合题意。‎ ‎ ‎ ‎11.C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欧洲文艺复兴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人文主义文化为名,符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的论述;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符合“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的论述,C符合题意。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与“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无关,A错误;B与“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不符,B错误;D既不符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也不符合“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错误。‎ ‎ ‎ ‎12.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李贽的思想虽然也主张发展个性,但是其目的是批判儒学的僵化,同时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中国尚未产生新兴资产阶级, C符合题意。‎ ‎ ‎ ‎13.C ‎【解析】财主原本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通过贿赂得以释放,这是在讽刺教会的腐败,因此答案为C。A、B、D在材料中均未涉及,故均应排除。‎ ‎ ‎ ‎14.A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由“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可知,维多里诺的教育理念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由此可知,A项正确。B项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可以排除。C项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特点,可以排除。由“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可知,D项错误。‎ ‎【备注】14—16世纪(发现时代)的阶段特征 经济上,发现了“世界”——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发现了“人”——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科学上,发现了科学——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 ‎15.C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思想,综合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教皇代表认为《圣经》不是信徒信仰的基础,而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强调基督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即信仰得救,反对信徒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故C项正确。‎ ‎ ‎ ‎16.C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播,宗教改革推崇耶稣基督,是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来对抗罗马教皇的思想和统治,C符合题意。‎ ‎ ‎ ‎17.B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追求现世生活的享受,启蒙运动更突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B项符合题意。‎ ‎ ‎ ‎18.D ‎【解析】本题点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欣赏、阐释古典文化中充满人性的美;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并不反对宗教本身,故A、B、C错误。答案选D。‎ ‎ ‎ ‎19.B ‎【解析】考查启蒙运动。社会契约是指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它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政治机构或政治权威据以确立的契约称为政府契约。因此,启蒙思想家政治的共同思想就是社会契约,B符合题意。‎ ‎ ‎ ‎20.B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结合伏尔泰启蒙思想家的身份,可推测他认为“孔子思想有利于建立新的精神和物质世界”,有利于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度,B符合题意。‎ ‎ ‎ ‎21.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 A项错误,因为“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B项错误,因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D项错误,因为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朝。故选择C项。‎ ‎ ‎ ‎22.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反映了手工业技术的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铁制工具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炼钢和淬火柔化技术,因此锯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C符合题意。‎ ‎ ‎ ‎23.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赋是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汉赋词藻华丽,气势恢弘,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为统治阶级造势,故A、B、D三项均反映了汉赋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汉代推崇儒家思想,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 ‎ ‎24.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反映了关羽敢于独闯敌营的豪壮个性,A项符合材料意思,但不符合题意;关汉卿通过描述关羽赴单刀会来激励元朝仁人志士效仿古人,故B项观点符合材料意思,但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关汉卿抨击元朝的现实生活,C项不符合材料意思,为正确选项;从曲中的描述可知,该作品的风格与宋词中豪放派的风格相似,D项观点符合材料意思,但不符合题意。‎ ‎ ‎ ‎25.B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历’者,过也,传也”可知,“历史”中的“历”意指过去的事实、代代相传,故A、D项是对“历”的部分理解,没有解释“史”的内涵;“史”强调对过去发生的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记载,B项正确;“历史”是记载过去的事实而非书籍,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 ‎ ‎26.C ‎【解析】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汉隶。A是小篆,B是楷书,C是隶书,D是草书。故答案为C。‎ ‎ ‎ ‎27.A ‎【解析】据“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可知,欧阳修描绘的是重意轻形的文人画,故答案为A。‎ ‎ ‎ ‎28.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成就,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乾隆末年,安徽的徽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即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了“同光十三绝”;京剧是我国最为广泛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是民族瑰宝。综上所述,A项正确,C、D错误。京剧不是戏曲之祖,排除B项。‎ ‎ ‎ ‎29.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材料体现了伽利略强调科学研究应该重视实验,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C符合题意。‎ ‎ ‎ ‎30.A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经典力学,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理性之手”“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及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经典力学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故 A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与“第一次”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 ‎ ‎31.C ‎【解析】爱因斯坦的成果主要取得于20世纪,故选C。‎ ‎ ‎ ‎32.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时间是1765~1840 年,材料关键信息是“工业文明的前奏”。《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 年,发生于工业革命完成后,A符合题意;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建立,实际上说的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B不符合题意;《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宣传人文主义,促进思想解放,为工业革命提供思想条件,C不符合题意;牛顿在 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这是工业革命的科学条件,D不符合题意。‎ ‎ ‎ ‎33.B ‎【解析】图片表达的信息是从毛笔到钢笔再到计算机的变化,反映了计算机的应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它反映的不是书写工具的进步也不是传播手段的进步,排除A、C;计算机使用的也是文字,故排除D。答案为B。‎ ‎ ‎ ‎34.B ‎【解析】本题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为电的发明和利用打开了通道,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准备了理论条件,比尔·盖茨是信息时代的象征;以上信息反映的都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B符合题意。‎ ‎ ‎ ‎3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选项中最早的是火车司机,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话接线员,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空姐到了20世纪才出现。网络管理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所以答案选B。‎ ‎ ‎ ‎36.(1)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小说的特点和影响。第(1)问,从题干材料看:由“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可知前代作品为明代小说提供了大量素材;由“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可知文人士大夫参与小说创作;由“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市井小民的形象”可知小说语言通俗生动,接近日常生活,再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回答即可。第(2)问,联系“劝善惩恶,动存鉴戒”等信息得出答案。‎ ‎ ‎ ‎37.(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 制度:察举制;科举制。‎ ‎(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3)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4)特质: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解析】本题考查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 第(1)问,由材料关键信息“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是察举制和科举制。‎ 第(2)问,由材料关键信息“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在于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孟儒学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教化,而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回答“不同之处”。结合宋代儒学家对儒学的改造回答“发展”。‎ 第(4)问,回答时注意高度概括,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