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遵义四中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10月考试题 (高二文历史) (注: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出题人:陈彬 审题人:汪文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礼被运用到政治领域,统治者希望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进而维系统治,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表述题干未体现,且与史实不符;B项中原有的等级秩序已经崩溃,不可能恢复;材料未提及孔子,故D项无从体现。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礼制社会化 2. 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 A. 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 B. 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C. 开始打破“学在官府” D. 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结合所学可知,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有利于思想的活跃,促进各国变法的进行,即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故D项正确; 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不利于贵族政治的巩固,故A项错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是“百家争鸣”的背景,故B项错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与打破“学在官府”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的作用解答即可。 3.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 “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B. “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C. “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D. “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孟子的这段话大体意思为“仁者(的行为)就如同射箭一样。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所以孟子强调的是爱人正己,反躬自省。A选项是陆九渊的思想,强调的是心即是理,理是永恒不变的;B选项强调的是人性的好恶,因此便可以进行治理与赏罚,这是法家的思想。C选项说的是要想别人爱护自己,就必须先爱护别人;要想别人尊敬自己,就必须先尊敬别人。这与孟子的思想相吻合。D选项强调的是自私利己,与材料的思想违背。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回答本题的时候要理解每个选项多传达的思想内涵,翻译这些文言文可能有些难度,因此我们可以从关键字和关键词来入手。如A选项中的“心同此理”,B选项中的“好恶”等等,这些关键词有助于我们判断说话人的出发点,便能够分清楚他们话语的差别。 4.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C.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答案】D 【解析】孔子认为天能影响四季万物;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天法道”;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故答案为D项。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排除A项;BD项反映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排除。 5. 《吕氏春秋》载:“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伐不义也。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黔首(百姓)利莫厚焉。”此观点直接反驳的是 A. 老子的“无为”思想 B. 墨子的“非攻”思想 C. 荀子的“王道”思想 D. 孟子的“仁政”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是说正义的战争,即“攻无道而伐不义”的战争,不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不是反驳老子的“无为”思想,也不是反驳荀子的“王道”思想和孟子的“仁政”思想,故A、C、D错误;材料中是说正义的战争,即“攻无道而伐不义”的战争,不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是反驳墨子的“非攻”思想,故C正确。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攻无道而伐不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 6.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做是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下列对理学“内在生命与动力”蕴意理解正确的是 A. 大力推行书院教育,广泛影响海外学派 B. 汲取佛家和道家思想,使儒学形成成熟理论体系 C. 突出三纲五常等级秩序,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精华,促进新儒学形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对宋代理学给予准确解读。由材料关键信息“不变的中国”,即指自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这种体制与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不无关系。体现在,儒学吸收了佛家和道家思想,形成了成熟理论体系,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具内在的保护力。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项“海外学派”,明显错误;C项不是理学核心特征;D项不符合北宋理学史实。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特征及影响 7.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可知符合南宋朱熹学说的“格物致知”观点,认为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故A项正确。B项是陆九渊的主张;CD项是王守仁的主张。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格物致知 8. 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A. 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 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 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 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人生八岁,皆入小学⋯⋯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的主张,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主张,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 9. “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答案】A 【解析】程朱理学崇尚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故多“仗义死节之士”,所以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说明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故C错误;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促进文化教育普及,故D错误。 10.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由材料关键信息“王阳明”“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等,材料涉及的是王阳明的心学,D项符合题意。A项的“四民”“秩序”,B项的“整合社会阶层”,C项的“百姓生计”,材料均没有涉及。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名师点睛】关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联系与区别。第一,二者都是理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第二,两者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在世界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第三,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第四,得到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通过外部事物得到理;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得到理,“内心即理也”。 11. 在谈论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时,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了三句话: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对这三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第①句是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 第②句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度 第③句是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 【答案】B 【解析】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可以称孔子为中国教育“第一圣人”,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并被后来历朝统治者所沿用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①错误;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之成为封建社会的政体形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正确;“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是指汉武帝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③错误;故选B。 12. 史书记载:“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对。”魏晋南北时期,编辑家法、谱牒蔚然成风,唐宋以降,这种风气尤其炽烈。这说明 A. 秦“焚书坑儒”不足信 B. 选官及婚姻取决于门第 C. 儒学成意识形态的主流 D. 儒家思想影响逐步扩大 【答案】C 【解析】“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对。””魏晋南北时期,编辑家法、谱牒蔚然成风,唐宋以降,这种风气尤其炽烈“表明儒家思想影响逐步扩大,故D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3. 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A. 全面否定程朱理学 B. 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C. 主张正确看待孔子 D. 努力追求个性解放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李贽主张对孔子应该正确地看待,但没有全面否定孔子,只是说对孔子不能过度迷信,故A错误;材料与唯物主义无关,故B项错误;李贽主张正确看待孔子,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故C项正确;材料与个性解放无关,故D项错误。 14.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 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 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减轻了赋税,而不改变民间路后的习俗,不除愚昧,不改奢侈,仍然不可能是人民富裕起来,因此要让百姓富裕还需要使他们摆脱愚昧。故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 15.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文风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A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脱离程朱理学的思想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近代前夜的中国历史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专制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风气云涌;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的趋势渐显,近代科技开始传人中国,开阔了人们眼界,而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一批进步思想家展开了反封建专制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批判斗争。其代表人物有明末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16.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因此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表现 17. 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 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B. 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C. 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 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答案】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18.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持该观点的学者是 A. 王阳明与普罗泰格拉 B. 朱熹与苏格拉底 C. 老子与亚里士多德 D. 墨子与柏拉图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以人为中心,人是判断事物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则是人的感觉,这里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王阳明与普罗泰格拉属于这一类思想主张者,故A项正确;朱熹属于理学思想家,苏格拉底强调道德作用,故B错误;老子主张无为思想,故C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故D错误。 19. “智者学派作为职业教师向雅典公民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他们竭力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苏格拉底喜欢在大街上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针对当时民主泛滥、道德沦丧的现象,认为公民应该具备美德。”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最主要区别是 A. 智者学派以传授知识作为谋生手段,苏格拉底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B. 智者学派注重辩论演说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注重提问交谈的教学方法 C. 智者学派关注个人的自由,苏格拉底关注个人的道德 D. 智者学派赞成民主制,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智者学派作为职业教师向雅典公民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他们竭力强调自由”“苏格拉底认为公民应该具备美德”。故应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 20.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倡导民主政治 B. 强调依法治国 C. 对理性的尊崇 D. 忽视集体利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这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人的理性和追求思想的自由,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所以答案选C。而A、B、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古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2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准确揭示了人的本性 ②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 ③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 ④体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既强调了作者的民主意识,又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希腊公民政治的理念,但是这句名言和人的本性是无关的,也不能准确揭示人的本性,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22. 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A. 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 B. 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C. 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 D. 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从题干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没有在热那亚兴起的原因是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而不是经济实力弱,故A项错误;文艺复习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并非是对中世纪封建文明的延续,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能否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关键是谁掌握了城市的政权,故C项正确;材料时间是13—14世纪,此时工业资产阶级并未产生,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 23. 《愚人颂》的作者劝人们做“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他说:“只要你能自我赞美,又何必害怕世人的讥讽嘲笑?愚蠢是打开快乐之门的唯一钥匙。”从思想来看,这种文学作品应该属于 A. 人文主义代表作 B. 现实主义代表作 C. 浪漫主义代表作 D. 理性主义代表作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任性而为,无所顾忌”可知,“愚人”一词成为快乐和幸福的同义词;作者实际上是对人性的歌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愚人颂》的作者是16世纪作家伊拉斯谟,对人性的歌颂是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就是以人性的歌颂。B项是19世纪产生;C项是18世纪;D项启蒙运动;所以答案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4.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 A.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建筑技术进步 B. 理性主义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C. 新兴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 人类渴望摆脱束缚奔向自由 【答案】D 【解析】材料中 “1420—1436年间”,此时正值文艺复兴时期,此时主张人文主义思想,彰显个性解放,故D项正确;A是文艺复兴之后; B是启蒙运动的影响;C属于宗教改革主张。 25. 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 A. 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B. 宣传“因信称义” C. 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D. 宣扬“先定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材料,“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他认为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并主张建立本民族教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A项符合题意;B项宣称“信仰即可得救”和C项“建立廉俭教会”的主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加尔文的宗教理论。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 26. 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先定论提出的直接影响是 A. 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B. 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 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D. 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基础 【答案】A 【解析】中世纪之前神权统治欧洲,“先定论”否定了上帝造人说,该理论提出否定了教皇的神权统治,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直接影响,排除。 27. 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 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 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 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信息“人类理性……建立……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即可选出A项;B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自然科学……支配整个世界”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 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中“追求王权公 平”、D项中“倡导阶级平等”的表述与其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思想 28.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 法律有阶级性 B. 法律地位至上 C. 司法必须公正 D. 法律并非万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司法必须公正的主张,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有阶级性,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法律地位至上,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法律并非万能,故D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思想 29.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C. 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德的思想主张是思想自由,有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他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可知两人获得自由平等是两人共同的主张,但两人主张的方式不同,故D项正确。两人都属于资产阶级,所以他们的阶级属性不是对立的,故A项错误。康德并不是蔑视公民权利,他主张用一种较为平和的手段去获得公民权利,故B项错误。两人对反对专制获得自由的态度是一样的,只是获取自由的方式不一样,故C项错误。 30.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启蒙运动……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启蒙了的人们……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反映了启蒙思想与政治变革的关系,即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故A正确;B 中必定说法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思想和政治作用,故C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理性主义,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两个大题、共40分) 31.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摘编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 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三 津村先生肯则诲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备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 ——摘编自《梁启超家书—1912年12月致思顺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3)与材料二的教育思想相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1)内涵:强调节俭、谦恭;注重农业生产;追求宽容、仁义。 主要因素:小农经济;儒家思想等。 (2)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 (3)原因:由注重儒家传统教育到强调学习经济理论和政治制度,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西学东渐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推动;爱国救亡意识的感召。 【解析】(1)内涵:“奢则不孙”“俭则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但务宽仁”表明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强调节俭、谦恭;注重农业生产;追求宽容、仁义。主要因素: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基础和思想背景作答。 (2)可从清朝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 (3)变化:“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表明由注重儒家传统教育到强调学习经济理论和政治制度。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西学东渐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促使;爱国救亡意识的感召。 32.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内容:科学与自由平,见教材内容等。 (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见材料归纳。 (3)看法:开启民智等。 说明: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等。 【解析】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依据材料中“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的信息归纳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等角度思考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