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Word版

长乐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 ‎ 高二历史(文科)试卷 命题人:郑锦秀 审核人:林丽清 ‎ 命题内容: ‎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 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 两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3.隋唐立法工作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例律首列“十恶”为常赦所不赦的十项大罪,具体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其性质或为危及君权、或为破坏家族伦理,皆在严禁之列。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深受儒家宗法理论影响 B. 与孔子“仁爱”思想背道而驰 C. 是理学思想的法律体现 D. 以维护君主专制为唯一的目的 ‎4.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 )‎ 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 国与家尚未分离 C.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 D.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5.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长沙丞相”“軑侯之印”等印章,使墓主人的身份得以最终确认。印章的名称反映出当时( ) ‎ A. 宗法制在全国仍在实行 B. 藩镇割据进一步发展 C. 郡县与封国并存 D. 相权已被分割 ‎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初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唐高祖为百姓考虑而称臣突厥 B. 唐高祖曾经称臣于突厥 C. 唐高祖倚仗突厥支持夺取政权 D. 唐高祖起事为后世诟病 ‎7.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面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 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 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8.“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是后人对秦汉、隋唐制度的基本概括。这里的“制”和“规”是指( )‎ A. 封邦建国;三公九卿和科举制 B. 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C. 封邦建国和礼乐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D. 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和推举制 ‎9.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变(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行政区划层级日益简化 B. 区域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C. 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 防止地方割据意识增强 ‎10.“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 )‎ A. 唐朝三省六部制 B. 西汉中外朝制度 C. 明朝内阁制度 D. 元朝行省制度 ‎11.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B. 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 C.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D. 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 ‎12.封建帝王常常赋予监察官以特殊的礼遇。如南北朝时,为了显示对御史的尊宠,实行“御史专道”;唐太宗时,准谏议官入宰相府共议国事。这些封建帝王的做法目的在于( )‎ A. 利于扩大监察官职责 B. 防止监察官独断专横 C. 凸显监察官的独立性 D. 树立监察官的权威性 ‎13.宋神宗打算杀掉一个职位不算太高的转运使,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宋神宗又准备把这个转运使刺配,门下侍郎章惊认为“如此,即不若杀之”,原因是“士可杀,不可辱。”宋神宗于是感叹:“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这一故事从本质上说明了当时( )‎ A. 皇帝成为虚位君主 B. 中央内部矛盾尖锐 C. 士人地位空前提高 D. 官僚政治较为成熟 ‎14.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 A.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15.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 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C. “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6.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土以布。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这说明隋唐时期( )‎ A. 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B. 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 C. 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 D. 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 ‎17.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租佃经营十分普遍 C. 土地集中程度高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18.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和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黍、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租等优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 B. 提高粮食产量 C. 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 维护国家统一 ‎19.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 A. 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 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C. 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 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20.钱穆说,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而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 A. 均田制的实质是贵族土地私有制 B. 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国有制 C. 井田制下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 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私有制 ‎21.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以下各项,反映隋唐时期我国经济较全面的一组是( )‎ A. 釉下彩绘、水排、市镇、商帮会馆 B. 青瓷、市舶使、草市、曲辕犁 C. 素纱禅衣、丝路、水排、用煤冶铁 D. 青花瓷、丝路、夜市、高转筒车 ‎22.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 A. 官营手工业渐衰落 B. 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C.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D.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23.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 )‎ A. 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B. 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C. 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D. 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24.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则材料说明孔子提倡( )‎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C. 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D. 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25.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把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武帝评议对策等第时“擢弘对为第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汉武帝放弃了黄老之学 B.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本质相同 C. 汉代儒学背离先秦儒学 D. 儒法思想糅合适应大一统需要 ‎26.对下表著作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汉朝( )‎ A. 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 B. 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 ‎27.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 A. 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 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 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 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28.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 A. 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B. 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C. 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 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29.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深全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 )‎ A. 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 B. 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 C. 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 D. 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 ‎30.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 )‎ A. 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 B. 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 C. 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 D. 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题(3题共40分)‎ ‎31.(14分)选官制度是保证统治秩序的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日“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切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选官制度及其标准,并从材料中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三概括隋朝科举制其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积极影响。(4分)‎ ‎32.[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5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说:"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6分)‎ 长乐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 ‎ 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5ABABC 6-10 BDBDA 11-15 ADDBA ‎ ‎16-20 BAADB 21-25 BCACD 26-30 DAABA 二、材料题(3题共40分)‎ ‎31.答案 ‎(1)制度:察举制。‎ 标准:贤良、孝廉。‎ 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6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逐步放宽录取标准。(4分)‎ ‎(3)认识:选拔人才标准和方式趋向公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分)‎ ‎32.答案:‎ ‎(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4分)‎ ‎ 内容:以招募宿卫、边兵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3分)‎ ‎(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佣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5分)‎ ‎33.答案 ‎(1)原因:小农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政治中心的影响);政府宽松的商业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经济重心的南移;(4分)‎ ‎(2)表现: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政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官府的直接监视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有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商户多贸易繁荣;(4分)‎ ‎(3)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性城市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生活和思想观念不断变化。(6分)‎ 长乐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 高二历史(文科)答题卡 姓名: 班级: 座号: ‎ 准 考 证 号 注 意 事 项 ‎1.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座号、准考证号填定清楚。‎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 贴条形码区域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请在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材料题(共三大题,计40分)‎ ‎1[A][B][C][D] 6[A][B][C][D] 11[A][B][C][D] 16[A][B][C][D] ‎ ‎2[A][B][C][D] 7[A][B][C][D] 12[A][B][C][D] 17[A][B][C][D] ‎ ‎3[A][B][C][D] 8[A][B][C][D] 13[A][B][C][D] 18[A][B][C][D] ‎ ‎4[A][B][C][D] 9[A][B][C][D] 14[A][B][C][D] 19[A][B][C][D] ‎ ‎5[A][B][C][D] 10[A][B][C][D] 15[A][B][C][D] 20[A][B][C][D] ‎ ‎ ‎ ‎21[A][B][C][D] 26[A][B][C][D] ‎ ‎22[A][B][C][D] 27[A][B][C][D] ‎ ‎23[A][B][C][D] 28[A][B][C][D] ‎ ‎24[A][B][C][D] 29[A][B][C][D] ‎ ‎25[A][B][C][D] 30[A][B][C][D] ‎ 请在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1.(14分)‎ ‎(1) ‎ ‎ ‎ ‎ ‎ ‎ ‎ ‎ ‎ ‎(2) ‎ ‎ ‎ ‎ ‎ ‎(3) ‎ ‎ ‎ ‎ ‎ ‎32.(12分)‎ ‎(1) ‎ ‎ ‎ ‎ ‎ ‎ ‎ ‎ (2) ‎ ‎ ‎ ‎ ‎ ‎33.(14分)‎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