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每题1.5分)‎ ‎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3.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4.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里的“四书”指的是( )‎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诗》《书》《礼》《春秋》 ‎ C.《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D.《孟子》《中庸》《书》《春秋》‎ ‎5.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 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B.佛教盛行 C.道教有了新发展 D.佛教取代儒学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6.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当时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7.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经世致用” C.“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D.“工商皆本”‎ ‎8.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 A. 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 B.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9.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制天命而用之”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 A.皇权至上     B.君权神授     C.天赋人权      D.天人合一 ‎11.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2.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13.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14.《诗经》中祭祀诗占据重要部分,其中祭祀祖先的诗歌占到70%以上。这些诗歌集中反映了子孙后代对祖先功绩的真诚崇拜,表达了对祖先降福的真诚希望。这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B.封邦建国制度瓦解 C.宗法观念深入人心                   D.天人感应思想萌生 ‎15.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材料所说的“柳郎中词”的 特点是( )‎ A.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B.慷慨悲壮,沉郁感伤 C.豪气纵横,悲壮激昂 D.清浅婉约,不避俚俗 ‎16.说到人们生活经历的艰辛,我们也许会想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名句。这三句所反映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 A.骚体、词、賦 B.骚体、词、诗 C.词、骚体、诗 D.词、陚、诗 ‎17.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18.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材料评论的是(   )‎ 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19.   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0.   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说:“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取骥之四蹄,‎ 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在此,严复(   )‎ A.认为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B.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C.批驳了“中体西用”论 D.鼓吹民主革命 ‎21.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因为它在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从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是"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的是(   )‎ 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 D.“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 ‎22.如图为当代著名画家沈嘉蔚先生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包括陈独秀、胡适、辜鸿铭、刘师培等,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 从中可以看出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是(   )‎ A.立德树人     B.面向世界     C.兼容并包     D.素质教育 ‎2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25.—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臏腥,复四千年之祖国”‎ ‎26.孙中山说:“因中国今日已为满洲人所据,而满清之政治腐败已极,遂至中国之国势亦危险已极,瓜分之祸已岌岌不可终日,非革命无以救重亡,非革命无以图光复也。”这体现了孙中山主张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五权分立 ‎27.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 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保障 D.对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导意义 ‎28.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槪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李鸿章——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李鸿章 C.蔡元培——孙中山——李鸿章 D.蔡元培——李鸿章——孙中山 ‎29.同盟会纲领中,反映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0.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 )‎ ‎①明确提出反帝②平均地权③节制资本④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1.毛泽东曾说,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 )‎ A.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 B.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 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32.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下面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成果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入(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33.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必须依靠广大贫农作革命先锋.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彻底摧毁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力量,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由农民协会掌握农村一切权力,然后进行减租减息、 分配土地等斗争。这表明当时中共( )‎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创建了人民革命军队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重视农民问题的探索 ‎34.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②”里应该是( )‎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近平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36.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37.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3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转而安排“后事”,并说:“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要准备坐牢。” 这说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现“百家争鸣”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39.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主要表现分别是( )‎ 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40.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经济欠发达国家,依靠自身力量和智慧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新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借鉴。下列现象与材料相符的是(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优先发展重工业巩固国防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二、材料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是已……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该文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的是什么?(2分)新道德之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2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4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其中主要有1940 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把操纵国计民生的即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 大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纲领是……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3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代背景(4分)和目的。(4分) 2.概括材料二中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创立新中国时是如何实践的。(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看,毛泽东具有怎样的创新精神? (4分)‎ ‎ ‎ ‎ 历史参考答案 ‎ ‎ 一、单选题 ‎1.答案:D解析:从“父子”“长者”“尊长在前”可判断,它反映当时的教育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2.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必须先弄清楚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这反映出作者主张诸侯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要相爱,不要相互残害。这是墨家的“兼爱”的思想。‎ ‎3.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很容易的看出陶渊明等人是持有的道家的出世的思想,采取的是逍遥的人生态度。故选B。A项是主张积极地入仕,对社会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C项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D项是主张兼爱、非攻。‎ ‎4.答案:B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A、C选项错误,理学是在宋代才发展起来的,本体与道教无关;B项正确,佛教在为魏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展,寺院林立;D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佛家的发展 ‎6.答案:A解析: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故事涉及的人物的身份分别是儒者、道士和僧人,三人一起品茗畅谈说明当时儒、道、佛思想并行。又据“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7.答案:D解析:本题的疑难之处是如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具有批判色彩思潮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工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故当时人们提出“工商皆本”,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A项是从思想上挑战正统思想,B项是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C项是从政治上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故D项正确 ‎8.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AB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主要是顾炎武等人的思想。‎ ‎9.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是“思想道德准则”方面的观点,符合题意的选项仅有D。‎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的信息明显体现君权来自上天的思想,属于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 ‎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得出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的。明清时期,在经济上,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虽属事实,但在当时尚未造成严重恶果,不足以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并不是主要原因;C、D说法错误,故选A。‎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天工开物》这本书在中国和西方遭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西方人认为是一本百科全书,而中国人则不屑一顾。两者之家的区别主要就是中国与西方对科学学技术的态度上面的区别,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差别。中国的生产方式没有进步,所以对此不屑一顾。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13.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诗人经历过安史之乱,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杜牧是晚唐诗人;孟浩然是盛唐山水诗人;白居易是中唐诗人;故只有C项人物杜甫符合题意。‎ ‎14.答案:C解析:根据“祭祀祖先的诗歌占到70%以上。这些诗歌集中反映了子孙后代对祖先功绩的真诚崇拜,表达了对祖先降福的真诚希望”可知当时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法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项;人们对祖先进行祭祀和崇拜并不是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故排除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宗法制度,没有体现分封制的瓦解,故排除B项;《诗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天人感应思想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故排除D项。‎ ‎15.答案:D ‎16.答案:B解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战国时期屈原的名句,属于楚辞(也称“骚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北宋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是唐代诗人杜甫《春望》里的名句。‎ ‎17.答案:A解析:材料中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不平衡表现在长江流域省份与东南沿海省份明显高于内地省份,这一状况与当时中国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A项正确。B项“革命运动”“高涨”与材料信息“1904年”不符,当时清政府正在推行改革,革命运动并没有“高涨”,排除;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并未变化,C项错误,排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排除。‎ ‎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派的思想。从材料信息看,柏杨认为清朝统治者并没有看到西方强大的真正原因,对西方的学习也仅仅局限于事物的表面。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 ‎19.答案:B解析:由“1903年”“三十年来”可知与洋务运动有关,它由地主阶级洋务派主持操办。‎ ‎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可知严复批驳了“中体西用”论,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也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答案选C。ABD题干没有体现。‎ ‎21.答案:B解析:魏源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故A项错误;“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结合所学可知“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是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故C项错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提出 “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与洋务运动不符.故 D项错误。‎ ‎2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图片中有涉及新派的人物如陈独秀和胡适.也有涉及旧派的人物如辜鸿铭,体现了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故C项正确 ‎23.答案:D解析: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文言文的内容;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所以答案选D。‎ ‎2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21—1850年”“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可知,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人们逐渐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人们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排除B项;C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中心意思,排除;材料与挣脱文字狱的枷锁无关,排除D项。‎ ‎2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B、D两项体现的是民族主义;C项体现的是民生主义;A项表明了“君主存在、革命不息”的决心,这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本题选A项。‎ ‎2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因中国今日已为满洲人所据,而满清之政治腐败已极,遂至中国之国势亦危险已极,瓜分之祸已岌岌不可终日,非革命无以救重亡,非革命无以图光复也”体现了孙中山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 属于民族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民权主义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民生主义主要是平均地权,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五权分立无关,故D项错误。‎ ‎27.答案:D解析: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要求,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并没有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 B项错误;取得近代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是中共,故C项错误; 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革命实践可知,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反帝反封的民主民族革命起着指导作用,故D项正确。‎ ‎2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符合题干中“变革人心”的含义;辛亥革命主张变革政治制度,符合“改变政令”;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属于物质文明,符合“有形物质”,故选C项。‎ ‎2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故选C项。‎ ‎3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旧三民主义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革命相继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要在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必须联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共同来完成。因此才会有了三大政策下的新三民主义。它賦予了新三民主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内涵,明确提出反帝、节制资本等口号.故①③符合题意,本题选B项;②④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 ‎31.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见毛泽东对陈独秀、李大钊的褒扬,“思想界的明星”“我真正的老师"是从陈、李二人对毛泽东本人在思想上的引领作用角度而言的,尤其是李大钊,他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故B项正确;毛泽东没有在北大就读,而是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故排除A项;C、D项并未从对毛泽东本人思想上的引领作用角度说明,故排除。 ‎ ‎32.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战期间,C项正确。‎ ‎3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直接判断D项正确;A、B、C项时间不符,排除。‎ ‎3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三民主义属于孙中山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的思想主张。‎ ‎35.答案:D解析:从题干内容可看出,党中央在不同的时期提出了发展经济的不同主张,由“大跃进”到注重经济发展,再到科学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故D项正确。‎ ‎3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以来的大思想理论成果,材料提及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从国情出发,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A项符合史实,正确;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无关,B项排除;“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的理论成果,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邓小平理论不是民主革命的产物,D项排除。‎ ‎37.答案:B解析:紧扣题干材料“为人民服务”“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执政为民”等信息,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选B项。‎ ‎38.答案:B解析:该文初稿作者因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 神和反对毛泽东”转而安排“后事”,说明“左”倾束缚亟待 突破.故B项正确。‎ ‎3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依法治国”方略是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A项涵盖不全面.故排除;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时期,故C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故D项正确。‎ ‎40.答案:C解析: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符合国情”“现代化”等信息,可推断C项正确;A、B项发生在改革开放前.排除;D 项属于外交层面,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二、材料题 ‎41.答案:1.旧道德之观念: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2‎ 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2‎ ‎2.发展阶段:学术一政治一伦理(器物一制度一思想)。2‎ 原因: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推动。6‎ ‎3.存在的问题: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4‎ 原因: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4‎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近现代道德伦理问题。‎ ‎1.第一小问旧道德观念,据所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回答;第二小问思想来源,据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回答。‎ ‎2.第一小问发展阶段,从材料中对国人觉悟的认识入手,可知国人觉悟经历了“学术”“政治”和“伦理”三个阶段;第二小问原因,可以通过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 ‎3.第一小问存在的问题,据材料中“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欧洲黑暗时代”的含义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回答。‎ ‎42.答案:1.背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4 目的: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寇,实现民族独立;为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4‎ ‎2.特点:政权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国营经济为主体、各种经济并存发展;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6 实践: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2 3.将国情与革命理论相结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4‎ 解析:1.“背景”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及其对应的抗曰战争来分析;“目的”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概括即可。 2.“特点”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回答即可;“实践”可结合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来说明 3.要结合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态度来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