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武威五中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杜天晴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古希腊城邦兴起于 ( )‎ A.公元前8世纪前后 B.公元前6世纪前后 C.公元前5世纪前后 D.公元前2世纪前后 ‎2.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 A.国王与贵族 B.贵族与平民 C.贵族与奴隶 D.国王与贵族 ‎3.雅典城邦对梅加蜡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 )‎ 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 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 C.梭伦的个人努力 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 ‎4.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5.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 ) ‎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 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 ‎6.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7.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  )‎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8.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9.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 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10.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 A.宣传法家思想 B.依法治国 C.富国强兵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11.商鞅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两个统治者是 ‎ A.秦穆公和秦献公 B.秦献公和秦孝公 C.秦穆公和秦惠文王 D.秦孝公和秦惠文王 ‎12.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哪项是其主要体现( ) ‎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 ③法律严酷 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其历史作用是( )‎ ‎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 B.使秦国成为七国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 D.铁器从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1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1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1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制度最深刻的措施是( ) ‎ A.奖励军功 B.废除井田制 C.统一度量衡 D.“燔诗书明法令”‎ ‎17.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1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9.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 (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1.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  ) ‎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  ②农民负担沉重 ‎ ‎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 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 A整顿吏治 B.实行府兵制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 ‎23.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 )‎ A.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 B.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 C.冯太后的影响 D.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 ‎2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25.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 )‎ 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 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主要是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二.材料解析题:(共三道大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行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即陶片或贝壳。人们把威胁者的名字刻在陶片或贝壳上,投入会场的陶缸 中。如某人得票超过600O,就将被判流放国外10年,但其家人不受牵连,本人亦在流放期满后恢复公民权。‎ 材料二 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 请回答:‎ ‎(1)“陶片放逐法”是由谁确立的?其实质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涉及实行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所做的决定?‎ ‎(6分)‎ ‎(3)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局限性?(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 ‎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 ‎ ——《史记·商君列传》‎ ‎ 材料二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 ‎ ——《史记·商君列传》‎ ‎ 材料三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 ——《资治通鉴》‎ ‎ 材料四 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 ‎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4分)‎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于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昕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拓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 ‎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8分)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2分)‎ ‎(2)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4分)‎ 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武威五中高二年级历史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共三道大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8分)‎ ‎(1)“陶片放逐法”是由谁确立的?其实质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涉及实行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所做的决定?‎ ‎(6分)‎ ‎(3)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局限性?(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4分)‎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1)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8分)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2分)‎ ‎(2)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4分)‎ 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武威五中高二年级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B C A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D B B B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D B A 二.材料解析题(共三道大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8分)‎ ‎(1)“陶片放逐法”是由谁确立的?其实质是什么?(6分)‎ ‎(1)克里斯提尼 其实质是:打击奴隶主贵族阶层;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言之有理即可)‎ ‎(2)材料二中涉及实行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所做的决定?‎ ‎(6分)‎ ‎(2)抽签。‎ 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3)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局限性?(6分)‎ ‎(3)非公民没有享有民主的权利;‎ 女性没有政治权利;‎ 容易造成民主泛滥,忽视道德,社会风气日下。‎ ‎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6分)‎ ‎(1)①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②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③统一度量衡。‎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4分)‎ ‎(2)刑法严酷,赋税沉重。‎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8分)‎ ‎(3)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了封建经济;‎ ‎③富国强兵的措施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求,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学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1)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8分)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2分)‎ ‎(1)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 ‎②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③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 ‎④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这对孝文帝改革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后果: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愈加动荡,统治危机加剧。‎ ‎(2)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4分)‎ ‎(2)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