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天论》指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循 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 使之全;倍(背)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据此可知,荀子强调的是 A.唯心主义思想 B.发展的持续性 C.节约自然资源 D.自然服务于人 ‎2. 唐玄宗时规定: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且“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 拟为台省官”。此诏令出台的背景是 A. 科举日益成为高级官员重要来源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 传统世家大族集团开始走向没落 D. 地方藩镇势力进一步发展 ‎3.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 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宣传 ‎4. 元代行省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到三个省的范围,远超过了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划。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 明显有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元代这种情况 A. 总结吸收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教训 B. 行省扮演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 C. 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中央集权的困扰 D. 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 ‎5.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宣宗时,由于地方叛乱,开始常设巡抚,‎ 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 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务。关于明代巡抚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 A. 明代巡抚已正式演变为地方长官 B. 明初地方“三司”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C. 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镇压地方叛乱 D. 利于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 ‎6.都统多尔济奏称:“今准夷荡平,回部向化,请令内地商人各随所愿,裹带茶叶、‎ 布匹等项,前往青海贸易,使柴达木等远处贫困蒙古得以牲只售换,于边疆生计,大有裨益。”经军机处议复,乾隆同意实行。这则材料体现出清朝前期 A. 西北地区商业获得较大发展 B. 边疆地区力图通过发展商品经济扩大地方势力 C. 新疆开始归属中央行政管理 D. 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稳定边疆 ‎7.《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 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 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 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 D.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8. 郑观应在评述某种企业组织形式时说:“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赀则众擎易 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各有责成。商招股以 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京不得分外诛求,则上下相继,二弊俱去。”‎ 郑观应实际上 A. 肯定了官办洋务企业的优势 B. 主张国家政权与私人资本相结合 C. 主张国家加大力度扶植私人资本 D. 意在强调朝廷吏治腐败 ‎9.列强认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 商业税)不利于洋货竞争,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在此情况下,从1900‎ 年开始,清政府取缔内地厘金以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可见,清政府取缔 厘金的内在动机是 ‎ A. 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B. 屈从列强以获得西方国家支持 C. 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D. 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 ‎10.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 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 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11. 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 ‎1926.12‎ ‎1930.11‎ ‎1932.5‎ ‎1934.5‎ ‎《申报》‎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30‎ ‎29‎ ‎43‎ ‎17‎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27‎ ‎21.8‎ ‎53.8‎ ‎22.4‎ ‎《商务日报》‎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15‎ ‎15‎ ‎17‎ ‎20‎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1.7‎ ‎46.8‎ ‎41.5‎ ‎38.5‎ A. 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 B. 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 C. 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 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12.‎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说:“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这表明他 A. 科学预见到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阐述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 C. 主张由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认为外来援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 ‎13.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 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 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对这两 段诗歌理解正确的是 A.“酷热的夏日”指的是荷兰的侵略 ‎ B. 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C. 两次分离都是由外来侵略造成的 ‎ D. 闻一多所指的“分离”曾长达三十八年 ‎14.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审议通过,共历时4 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 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 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 A. 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 B.“一五”计划重点借鉴了苏联建设模式 C. 中共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 D.“一五”计划的制定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 ‎15.下表为1949——200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单位:个)。其中与80年代以来建交国家数量增加相关的是,当时中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奉行对外开放与不结盟 C.逐渐实现了中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 D.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 ‎16.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西部经济对比调查统计表 年代 工农业总产值差距 农业人均收入差距 ‎1981年 ‎2561.6亿元 ‎72.07元 ‎1985年 ‎4359.9亿元 ‎170.67元 ‎1986年 ‎5390.7亿元 ‎259.07元 ‎1987年 ‎6785.9亿元 ‎331.62元 产生上述情况的时代因素是 A. 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 B. 商品观念和市场意识的差异 C. 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 D. 地理位置和资源开发程度 ‎17.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 巨大空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这主 要是基于南方谈话 A.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C. 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 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18.‎2018年11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坚持开放 合作、伙伴精神、创新引领、普惠共赢,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这表明 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 C. 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 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外交 ‎19.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 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 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据此可知该法 A.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 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 C. 否定了市民法的固有规范 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的矛盾 ‎20.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 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 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文艺复兴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追求真理 B.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世界 C. 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 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2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 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 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和平崛起 D.民主强国 ‎22.“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 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 分,最恰当的应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实行粮食税 C. 建立集体农庄 D. 实行义务交售制 ‎23.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 和灭亡;英国学者汤恩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 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 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 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 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 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 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 ‎24.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 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 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 的是 A.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下表为1990年和2003年不 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 产 业 国家 时间 地区 ‎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A.高收入国家经济比例失调 B.不同类型国家工农业产值均呈下降趋势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小题,26题15分,27题9分,28题12分,29题14分,共计50分。‎ ‎(2)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或答题卡范围之外的无效。‎ ‎26.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他基本上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从以德治为主,即以静为主的治国思想出发,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坚持“朕独爱之如一”政策;……一律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征服或主动降服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少数民族官员担任,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 ‎ ——摘编自李钦《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 60年前的那场民主改革彻底打碎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西藏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帮助西藏经济发展,仅2017年中央财政对西藏的转移支付就高达1500亿元(人均4万余元)。‎ ‎——摘编自《西藏日报》‎‎2019年4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1分)‎ ‎27.(9分) 一百年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却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然戊戌变法却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 材料三 ‎ 历史研究时期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主要观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 变法主张没有得到贯彻,光绪皇帝处处受到慈禧太后的制约,手中无权,如果光绪有权,变法定会成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革命史观流行。 ‎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不反对帝国主义。(李嘉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史观流行。 ‎ 改良运动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 ‎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 客观因素:政治结构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利于变法;文化氛围不成熟。主观因素:即变法者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的不完善;变法者操作艺术和采取行为的不成熟与缺乏灵活性。(摘编自 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 ‎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6分)‎ ‎(2)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影响不同观点形成的因素。(3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指出,经济现代化包含市场化和工业化两个层次,中外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如下表:‎ 近代欧洲 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近代中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民族工业产生发展。‎ 现代中国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腾飞。‎ 根据材料,围绕“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2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早期基督教神学坚决拒绝科学,在此期间,一些东方民族扛起了被大多数西欧人遗弃了的科学大旗。最初的贡献是波斯人,他们的文化中心荣迪沙帕尔在5—7世纪负有盛名:人们在这里翻译了许多希腊书籍,使得希腊哲学和印度、叙利亚、波斯的哲学得到初步融合。及至阿拉伯人征服中东和大片地中海地区、建立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保存和传递薪火的工作则主要由他们承担起来。近代科学的出现,既有对希腊理性科学的继承,也产生出全新的东西。有两个人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个是培根,一个是笛卡尔。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强调近代科学必须用来增进人类的物质财富。笛卡尔的名言叫“我思固我在”,指出了现代人类精神的基本诉求。‎ ‎ ——摘编自高毅《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传统的确立》等 材料二 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启蒙要求人们有勇气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便要求个人不再盲从于权威,要求个人敢于以学者的身份对一切听众或读者说话。在启蒙思想家看来,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受缚于锁链。”‎ ‎——摘编自卢风著《启蒙之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科学思维形成的原因,并说明这种近代西方科学思维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自由思想发展所起到的作用。(5分)‎ ‎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B A B D D D C B D C A B B A B 题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C B D A B A B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 (15分)‎ ‎(1)以德治为主,实行安抚、和亲政策,少用武力;重视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实行羁縻政策,给予少数民族地区较高的自治权。(每点1分,共4分) ‎ ‎(2)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全国人民的支持。(每个要点2分,任意3点即可得6分)‎ 历史意义:继承发展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多元一体民族传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有利于增强民族向心力、构建民族命运共同体。 (每个要点2分,任意3点即可得5分)‎ ‎27. (9分)‎ ‎(1)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1分)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分)‎ 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1分)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分) ‎ ‎(2)原因:时代变迁;史学理论发展;史料占有与挖掘;研究者自身素养。(每个要点1分,任意3点即可得3分)‎ ‎28.(12分)‎ ‎(示例)论题:市场化有利于工业化。‎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国际、国内市场都在不断扩大,需求与生产能力的矛盾逐渐凸显,最终引发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国家逐渐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人对西方工业的认识逐渐深入,洋务运动引入西方机器生产,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 总之,市场的发展和扩大推动和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 ‎(论题和小结各2分,论述过程世界与中国各4分。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如市场化与工业化相互推动:工业化促进市场化发展;市场化并非工业化唯一条件,计划经济也能推动工业化等角度均可)‎ ‎29. (14分)‎ ‎(1)原因:古希腊重视理论思辨影响;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贡献;资本主义兴起,市场的推动;笛卡尔和培根哲学思想的影响。(任意三点得3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影响:重视理论试验推动了西方的科学革命;理性主义推动了启蒙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过份追求物质财富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任意三点得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观点:自由是启蒙的前提;自由受到了专制(权威)的束缚。(2分)‎ 作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分)‎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文字表述,‎ 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