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有学者认为,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材料表明周代 ( ) 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 D.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 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3.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这一制度 ( ) A.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C.导致了知识阶层的消失 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4.《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5.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6.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7.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8.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9.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0.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11.明清佛教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12.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其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13.《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 )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 14.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 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6.“一五”计划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17.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18.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 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 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9.有学者指出,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 据:政权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 学者认为伯利克里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 A. 民主基础的扩大 B. 对一般民众的讨好 B. 阶级矛盾的缓和 D.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20.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21.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22.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23.“世界经济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的政策,是导致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并由此促使德、日、意走上使用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道路。”这表明( )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世界经济蓝图”是必然的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是必然的 24.21世纪,人们通过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 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 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 A.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B.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C.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必做题:第25题18分,26题19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选考题第27题和28题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伏尔泰对中国的孔子有着特殊的情感,曾作诗称颂道)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中国最古老、最有权威的儒家典籍“五经”,之所以值得尊重,被公认为优于所有记述其他民族起源的书,就因为这些书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天下为主,君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1)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同时代的隐士”和伏尔泰对孔 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8分) (2) 依据材料三、四,概括黄宗羲和梁启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两者之间有 何内在联系?(6分) (1) 以上材料对孔子及其思想评价不一,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26.(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 材料一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 ……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二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动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大公报》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战败对中国造成的危害。(4分) (1) 材料二发表于哪一历史时期?(2分)你如何理解中国“开始觉悟了中国 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2分)这种觉醒取得了什么成果?(2分) (3)材料三中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哪次革命运动的产物?(1分)依据材料分析《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政体有何特点?(4分) 27.(15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即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逊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摘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文帝改革的意义。(6分) 2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于1231年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其祖父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曾师从刘秉忠。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在他那里得到了很大的教益。 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观测站,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南及南海,北到西伯利亚,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比西方进行同样的大地测量早了620年。 至元十七年(1280年),《授时历》告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领导并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的大运河最北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问题。 ——摘自陈美东《郭守敬评传》 (1)根据材料,指出郭守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海测验”的意义。(6分) 高二历史6月月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A D B D B D B D C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D A B A C A C C A D C 25. (1)“隐士”贬低孔子。(2分)原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 革的需要。(2分)伏尔泰推崇孔子。(2分)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君主专制统治。(2分) (2) 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重民。(3分)联系:前者为后者奠定思想基础。(3分) (3) 评价受阶级立场、时代背景和政治需要的影响;评价人物要全面、客观;说明孔子及其 思想影响巨大。(4分)(只要写出四个角度即可满分) 26. (1)原因:腐败严重;单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疏于国防;军备落后;慈禧挪用军费。(任 答四点4分) 危害: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分) (2)时期:抗日战争时期。(2分) 理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如答国共合作、两个战场可酌情给分)(2分) 成果:抗战胜利。(2分) (3)辛亥革命。(1分)特点:三权分立;内阁制。(4分) 27.(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9分) (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 中央集权.(答出三点即可)(6分) 28. (1)成就:领导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订《授时历》;领导修建通惠河水利工程。 (9分) (2)意义:继承和发展天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以及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利于编订 精确的历法;有助于后人了解元朝的管辖范围。(答出三点即可)(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