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考点28汉至清儒家思想的发展及演变学案
考点 28 汉至清儒家思想的发展及演变 一、汉代儒学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 1.汉武帝即位初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加剧,匈奴为患。 2.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学派“无为而治”的思想而采取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意】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3.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4.出现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形势的思想——新儒学。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内容及作用 核心主张 作用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作用:文化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积极作用:有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客观作用; 消极作用: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三纲”“五常” 积极作用:除去封建纲常成分,其积极部分成为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消极作用:充满封建意识,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糅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思想。 (2)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维护现实政治。 3.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 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践。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4.评价 汉代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1)他认为“大一统”思想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这符合时代潮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抑制君 权的过度膨胀,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角度出发的,但它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 发展,对当前政府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三纲”充满着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 部分,应该批判继承。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政治上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思想上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并付诸实施。 3.教育上 (1)从汉武帝时期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授官。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二、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二)程朱理学 1.主要代表 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2.思想主张 (1)程颢、程颐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 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2)朱熹(理学之集大成者) 世界观 理一气二。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从本原上说,“理”先于“气”而存在 方法论 “格物致知”的“物”应指世间万物。“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道德观 理之源在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当人 欲与伦理道德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社 会 政 治 理论 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儒学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3.地位 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 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儒学走向成熟。 【注意】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理学)的外衣 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 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人性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 人欲),可见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的(理学)外衣。 (三)陆王心学 1.创立及含义 (1)陆九渊 ①地位 心学的创立者。 ②主要思想主张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 ①地位 心学的集大成者。 ②主要思想主张 “心即理” 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存在于心,是头脑中固有的;心是第一性的,物 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致良知” 认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良知(即天理)是每个人心中所固有的;但容易被私欲 所侵蚀,所以要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知行合一”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2.评价 (1)积极方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了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促进了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体现了务实和自强的精神。 ⑤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消极方面 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和重理轻法观念等属于封建糟粕,应予以批判、抛弃。 三、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1.历史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 (2)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4)思想文化: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西学东渐”的影响。 2.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 主张 李贽 ①反对神化孔子。 ②批判道学家伪善。 ③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黄宗羲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③“工商皆本” 顾炎武 ①主张“经世致用”。 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3.评价 积极 (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 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经世致用思潮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 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源泉。 局限 (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考向一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皇帝的圣旨诏书开头 语也常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汉代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借天的权威树立皇帝权威 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 D.儒家天道观得到皇帝认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汉代通过神权来强化君权,B 选项符合题意。确 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材料无关,A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人伦秩序,C 选项排除。D 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排除。 考向二 “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实现统一后的秦朝,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大统一,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较 好的社会效果。 (2)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西汉,面临着生产遭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实行道家的“无为 而治”思想,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3)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温和的儒家思想为宜。汉武帝一方 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崇儒尚法”,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 国模式,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2.发展 这种思想尤其体现在存在时间较长的汉、唐、明、清等封建统一王朝。 3.影响 儒、道、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极其 《汉书·元帝纪》:“孝元皇帝(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 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 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家“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宣帝时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D.汉宣帝时各学派间的融合交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 周政乎”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汉朝实行“外儒内法”,因此 A 项说法正确;B、D 两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可 以排除;C 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 考向三 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 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 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的核心作用。 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 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 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③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 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 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 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 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 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 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理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过程, 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 项,题干未体现对儒道思想扩大的作用,排除。D 项,题干 现象有利于维护传统道德观念,排除。 考向四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思想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 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 到良知 哲学 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相同点 本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 欲求 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思想,以维护 封建统治为目的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 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下表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B.二者在治学方法上是一致的 C.程朱理学体现了唯物主义 D.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理学与心学中的“理”“心”,其本质都是封建的伦理道德、等级制度,都 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 A 项正确;理学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心学的治学方法是“发明本心”,故二 者在治学方法上不一致,排除 B 项;理学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C 项错误;陆王心学强调世界的本原是 心,同时在治学方法及目标等方面是不同的,因此说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并不准确,故 D 项错误。 考向五 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他们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该求真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清初不切实际的学风。 (3)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 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 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认识 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不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前者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发展的产物,但由于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民主思想家们 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要求,其思想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 理学中的不合理部分,但他们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李贽讲“人必有私”,并说“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天下尽市道之交也”;黄宗羲说“世 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这两种观点都 A.体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B.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观愿望 C.批判了理学家们的虚假说教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答案】D 【解析】根据“人必有私”“ 亦吾人禀赋之自然”,说明李贽认为私心是人的本性,追求利益也是人的本性,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态度。“盖皆本也”体现出黄宗羲主张发展工商业,是商品经济发 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要求体现。故二者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D 项正确;材料强调 利也是合理正常的,并没有重义轻利,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经济主张方面,没有涉及到政治上的反对 君主专制,也没有批判理学的虚假说教,故 BC 项错误。 考向六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西欧启蒙思想的区别 1.形成条件不同 (1)政治条件 明清之际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经济条件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西欧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3)文化条件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有力地冲击了封建文化。 2.内容不同 明清之际的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 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西欧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本质不同 中国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 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而西欧启蒙 思想是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 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 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 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 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 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 制度,在 19 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 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 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 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 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 【答案】(1)政治设计:主张开明君主政体,限制君权;君臣治权平等;强调法治;实行学校议政。 评价: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 (2)因素:一是思想上的影响(分权学说深化);二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尊重科学和崇尚自由的社会氛围); 三是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影响(对君主立宪制的赞同与宣传)。 (3)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弱小;黄宗羲等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 会方案; 18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 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解析】(1)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可根据材料一 “天下为主,君为客”“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可提炼出“主张开明君主政体,限制君权”;根据“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可提炼出“君臣治权平等”; 根据“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可提炼出“强调法治”;根据“他主张‘公 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 批评”可提炼出“实行学校议政”;对其评价,结合所学从否定君主专制,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阐述其 积极性,从局限于儒家思想的框架分析其不足即可。 (2)根据材料二“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 的深化和具体化……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 …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从 思想、社会风气、英国民主制度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3)根据材料三“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 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结合所学经济方面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思想 方面从明清启蒙思想的局限及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1.下图所示是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 中国”护臂。该护臂工艺精美、文字激扬、意蕴丰富,它 A.证实了汉代丝织技术的西传 B.展示了汉代蜀锦的工艺流程 C.体现了汉代的天人感应观念 D.反映了汉代长途贩运的兴盛 2.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图所示。这表明汉代 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 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 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 3.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 镜,(见下图)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这些出土文物能够印证的史实是 A.郡国并行制已经被废除 B.刘贺具有深厚文化素养 C.造纸术推动了文化传播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4.王阳明不但是学界宗师,而且以其非凡的执政能力享誉士林。他曾先后在南北两京的刑部、兵部、都察 院等重要部门任职,又以南赣巡抚的身份派驻地方。为官期间,王阳明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体恤百姓, 因功受封伯爵,成为一代名臣。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是由于 A.通过“格心”“致良知” B.践行“知行合一”思想 C.注重“气节”“声誉” D.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5.隋唐之前的儒学,以两汉经学为代表,强调的是形而下的宗法礼仪。儒家在生命终极关怀上的不足,导 致了儒学在佛老的弥漫下显得无所适从。在反抗佛老思想的过程中,孟子在儒学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在 这种情况下 A.孔子的儒学创始人地位被颠覆 B.宋代儒者更加重视内心修养 C.汉唐的统治者仍企图恢复周礼 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被抛弃 6.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据此可知,朱熹 标题 内容节录 衣服冠履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言语步趋 “凡为人子弟,……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读书写字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 杂细事宜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凡喧闹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 不可为” A.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 B.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 D.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 7.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 这些不同的历史叙述反映出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罪人”、“小 人”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 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 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 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 岛田虔次(1917—2000) A.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8.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 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 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1.(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 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 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3.(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 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4.(2019 年北京卷)《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 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5.(2019 年 4 月浙江选考)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6.(2018 年天津卷)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 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考点冲关】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信息说明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将有利于中国的征兆, 这里的五星属于天文现象,符合汉代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的理念,故 C 项正确; A 项材料依据不足;材 料并没有说明汉代蜀锦的制作工艺的流程,故 B 项排除;长途贩运兴盛要到明清时期,故 D 项排除。 2.【答案】B 【解析】根据画像砖“长袖乐舞”此为礼乐制度的展示;“讲学传经”是儒学传播;“养老图”是儒学尊老爱老思 想的体现,故选项 B 符合题意;法家思想强调严刑酷法,材料中无法体现,A 选项排除;仁政是统治者的 治国思想,材料中无法体现,C 选项排除;画像砖展示的是民间情景而非官方,D 选项排除。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海昏侯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孔子像,说明当时儒家思想受到推崇, 孔子地位大大提高,反映了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奠定,故 D 项正确。A 项,题干未体现郡国并行制度的相 关信息,故排除。B 项,题干中未涉及刘贺文化素养的信息,排除。C 项,题干未体现造纸术的文化推动作 用,故排除。 4.【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的表述都对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有作用,但只有“良知”是不够的,关键是能用良知支配自 己的行为实践,A 项排除;“气节”“声誉”大多数人都会重视,但面对声色物欲的诱惑,往往就“失节”,毁掉 声誉,C 项排除;社会责任意识是儒家所倡导的,但将社会责任意识落实到一生的实践中是需要意志力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D 项排除;为官者,如何为官大多数是清楚,问题往往出在“行”上,王阳明践行了 “知行合一”思想,成为一代名臣,故 B 正确。 5.【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隋唐以来佛老思想对儒学的冲击。结合所学可知,在佛老思想的冲击 下,儒学融合佛老思想,形成了理学思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之前的儒学存在“在生命终极关 怀上的不足”,理学跟传统儒学相比,强调寻求“天理”,更加重视人的自身修养,重视思辨,因此 B 选项正 确。A 选项错误,孔子的地位并未被颠覆;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理学出现的背景,与汉唐统治者 无关,且该表述不符合史实;D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提倡“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客观事物 的细致观察而探求其中的“理”。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不可妄大议论”“详缓看字”“无益之事,不可为”可知是提 倡儿童要有合理的方式生活,故 D 项正确;“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没有涉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 A 项错误;“儿童启蒙读物”强调对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并不是宣扬“以民为本” 的思想,故 B 项错误; 《童蒙须知》是儿童启蒙读物,并没有体现官方基础教育体系的完善,故 C 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李贽形象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眼里的“小人”,到中国现代无产阶级史学家侯外庐认可的“斗士”, 再到日本现代史学家岛田虔次认为的“近代精神的思想家”等,可见由于时代和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历史解释 的多样性,所以正确答案为 A 项。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中的历史解释是建立在评论者持有的史实基 础之上,C 项错误;四人所处的时代和立场不同,四个不同的历史解释不能揭示某个历史本质,而是体现历 史解释的多样性,D 项不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并没有提出民主共和的思想,也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 发展蓝图,据此可排除 AB;由于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所以可排除 D;通过对材料“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 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人都是反对君主专制的,反对君权过度集中,故 选 C。 【直通高考】 1.【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 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 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 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 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 选项排除。 2.【答案】B 【解析】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 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 物来求理,B 选项符合题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主旨不符,A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 人生态度,C 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 选项排除。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由材料中佛像衣衫单薄甚至裸身到 服饰整齐的变化可知,佛教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D 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 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 选项排除。 4.【答案】C 【解析】《诗》《书》由孔子的私学教材最后位列汉代官方史书的第一大类,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 提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故选 C 项; 诸子“百家争鸣”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中时间不符,故排除 A 项;始皇帝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 大受打击,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B 项;司马迁撰《史记》明显与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无关,故 排除 D 项。 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根据材料“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经世致用,A 选项符合题意。“人心一点灵明”体现的是心为天地万物 之主,B 选项排除。“循天下之公”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C 选项排除。“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 现的是对君权的限制,D 选项排除。 6.【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 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 A 项排除;依据已 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 民本思想不合,故 C 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 故 D 项排除。 【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 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 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 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 鉴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