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1.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反映当时的中国( )‎ A. 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 B. 政策环境不利于外企发展 C. 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 D. 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 ‎【答案】D ‎【解析】根据“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可知,中国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85年已经改革开放了,B错误;90年代开发和开放浦东,时间不符合题意,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史实分析解答。‎ ‎2. 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 经济建设中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B. 代价成本高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C. 国家干预经济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D. 计划经济难以有效地合理配置资源 ‎【答案】A ‎【解析】该报告主要是指出计划经济的弊端,实际上是认为经济建设中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故答案为A项。该报告的主旨并非仅仅只停留在指出计划经济的弊端,排除B、D项;报告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排除C项。‎ ‎3.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 A.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 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而不是供给方面的,故可排除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到了90年代国务院颁布相关规定条例就是为了推动改革的深化,故选C;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可排除D。‎ ‎4.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 A. 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B. 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 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D. 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中“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减弱”“多元化”等基本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发生变化,故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新式交通工具,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西方科技文化在材料中体现得不明显,材料也没有讲到“西方科技文化”和“民众观念西化”的关系,故排除D项。‎ ‎5. 美国历史学家内森·米勒认为:“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下列对此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 A. “常规疗法”因“滞胀”的出现而不能奏效 B. 该说法较为客观地呈现了这一历史事实 C. “试验性疗法”仍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 罗斯福的“医治”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疾病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A说法不正确;B与史实相符;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C不正确;新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D不正确。‎ ‎6.‎ ‎ 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資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 A.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 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C. 统一管理社会福利 D. 要求福利体现平均原则 ‎【答案】A ‎【解析】由“预防社会风险”“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和“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資助”,实际上是英国福利制度向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的体现,故A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B是福利制度的作用,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本题容易错选B,应该明确题目要求是“该报告的主旨”,B属于英国福利制度的作用,而不是主旨。‎ ‎7. 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 )‎ A. 美苏争霸处于守势 B. 欧盟日本崛起 C.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美国经济衰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里根1980年2月”、“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可知,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出现了材料中里根总统所发的感慨,D正确;A错误,里根时期美国处于攻势;BC属于外因,分析主要原因要从内因考虑,排除。‎ ‎8.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 A. 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 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 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 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答案】C ‎【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所以没有建立新的官僚政治体制,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给了农业以及部分中央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排除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赫鲁晓夫改革“利用了斯大林模式的独裁主义”,即没有打破斯大林体制,故选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给了苏联经济一点活力,排除D。‎ ‎9. 2017年1月,美国特朗普就任总统后高举“美国优先”的旗帜,不仅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且重开与墨西哥、加拿大的北美自贸区(NAFTA)谈判。这反映出( )‎ A. 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新挑战 B. 美国的经济霸权重新崛起 C. 美国与周边国家矛盾激化 D. 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打破 ‎【答案】A ‎【解析】表明美国已不愿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美国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展现出以“经济民族主义”对抗全球化、以强调“主权”的双边方式取代多边主义的倾向,故A正确。二战后美国一直处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排除B;C项题干没有体现;题干反映了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强,排除D。‎ ‎10. “‘假如东莞堵车,世界都会缺货。’……3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着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 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B. 中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C. 中国人用更开放的思维拥抱世界 D.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假如东莞堵车,世界都会缺货”说明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中居于重要地位,“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表明中国人思想观念因改革开放与世界逐渐同步,“捕捉着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表明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用更开放的思维融人全球化浪潮中的结果,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都只是揭示了材料的局部信息,排除;D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 ‎11. 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如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说明( )‎ A. 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 B. 理学的社会基础薄弱 C. 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 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 ‎【答案】D ‎【解析】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并不能说明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故A错误;唐朝尚未形成理学,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C错误;“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说明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统治者各种宗教都提倡的根本目的,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的实用功能与巩固统治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2. 汉元帝时,尧、舜、禹、汤等先圣贤名,商、赐、由、回、参、子夏、子由等贤徒名,以及忠、仁等伦理道德名大量涌现,而崇尚延年益寿和开疆拓土的人名却明显减少。这说明( )‎ A. 道家思想和功利主义已消失 B. 复古思潮在汉代重新抬头 C. 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D. 统治者严格控制姓氏文化 ‎【答案】C ‎【解析】元帝时期,儒家思想盛行,使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故选C;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其余选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 ‎13.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 A.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 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 C. 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 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知而不行是不知,可得出王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故选D;A项表述有误,排除;不能概括为以行代知,排除B;C项表述有误,知行脱节,排除。‎ ‎14.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人类必须在他自身内寻求那种属于神性的世间生存,主观性因此取得了绝对的认可,而在自己本身获得了对于神明的关系的决定……它把绝对的真理关系被(教会)歪曲的地方,发掘的纤毫毕露,并设法把这种歪曲彻底摧毁。”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它把绝对的真理关系被(教会)歪曲的地方,发掘的纤毫毕露,并设法把这种歪曲彻底摧毁”,结合所学,宗教改革反对教会的说教,提出上帝就在你的内心之中,彻底摧毁被教会歪曲的绝对的真理关系,C正确;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排除BD。‎ ‎15.‎ ‎ 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 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答案】B ‎【解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强调人在宗教信仰中的自主性;李贽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故答案为B项。李贽的思想不涉及对宗教思想的批判,排除A项;二者的思想均没有体现出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中的类比型试题,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解答时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16. 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 A. 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B. 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 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D. 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答案】A ‎【解析】卢梭言论的主旨是主权者的权利的不可转让性,即人民永远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故A项正确;“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说明卢梭主张直接民主,而非代议制的间接民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民主权是相对的和公共意志高于法律,故CD项错误。‎ ‎17. 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956片分类进行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二十多个类别。由此可推知( )‎ A. 史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 B. 甲骨文已成系统的文字 C. 当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D. 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956片分类进行编排”体现了史家的研究的审慎,排除A;由“奴隶和平民……等二十多个类别”,可见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故选B;商代时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排除D。‎ ‎18. 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书中详细叙述了中国纸币的形状大小、面值多少、市面印刷文字的多少以及兑换的方法。他的这些介绍,使欧洲人知道了中国人的印刷状况。并效法中国印制钞币。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印刷术( )‎ A. 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 B.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C. 促进欧洲的货币改革 D. 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D ‎...............‎ ‎19. 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 )‎ A.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C. 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 D. 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 ‎【答案】A ‎【解析】材料“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题干中提到明代数学普及程度在民间很高,这说明现实生活中用得到,结合所学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与数学相关的需求就大大增加,故A项正确;虽然明朝也确实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因为其产生于江南的个别地区而且是在明朝中后期产生的,所以不完全符合题中的“民间”和“明朝”这两个限定词,故排除 B;由“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可以排除 C;题干没有提到中国数学与西方的比较,故 D也不符合题意。‎ ‎20. 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的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 )‎ A. 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 B. 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型 C. 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 D. 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 ‎【答案】B ‎21. 16世纪,哥白尼对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地心说提出强烈质疑。之后的开普勒进一步构筑了“行星运行三大定律”。17世纪初,伽利略重新修正了前人发现,其理论为最终推翻亚里士多德的长期统治地位起到重要作用。这说明近代科学发展需要打破( )‎ A. 神学的禁锢 B. 权威的迷信 C. 宗教的束缚 D. 政体的阻碍 ‎【答案】B ‎【解析】“广泛接受的地心说”“亚里士多德的长期理论统治”都说明是科学的权威限制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B正确;神学和宗教以及政体都不是限制材料中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 ‎22.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由此可以说明马建忠( )‎ 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 聚焦西方科技军备 C. 认为西学有本末之分 D. 思想转向同情革命 ‎【答案】C ‎【解析】根据“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可知,马建忠认为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西学有本末之分,C正确;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始开眼看世界,A错误;B不符合“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结合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分析解答。‎ ‎23.‎ ‎ 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 ( )‎ A. 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B.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C. 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D. 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耕者有其田”,而中国共产党强调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可知两者反对封建土地制度,但中国共产党还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故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两者关于“土地制度”的目的和内容各不一样,排除A。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得到彻底的执行,排除。中共产党的土地制度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排除D。‎ ‎24.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发表。《决定》总结了过去几年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指出了我国教育事业落后的原因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在《决定》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不断深化,有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后我国( )‎ A. 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 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D.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答案】D ‎【解析】我国1957年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A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95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发展,D正确。‎ ‎25. 英国著名评论家柯林•威尔逊说过:“存在主义的中心问题可以由一句话来概括:人的地位。(但是,)人是神还是虫?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这表明现代主义文学( )‎ A. 宣染变态、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 B. 违反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C. 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D. 揭露丑恶现实并憧憬美好未来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人是神还是虫?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结合所学可知现代文学宣染变态、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故选A;并未违反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只是思想偏激,排除B;抽象、夸张、变形手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与憧憬未来无关,排除D。‎ 二、材料题 ‎2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徳《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三、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市场配置依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列宁为何说“尝试失败了”?试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角度,说明与“冲击的办法”相比,“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做法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主张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之相关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二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后来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试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说明我国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特点: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绝对控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主张:经济事务完全凭市场调节,政府充当市场“守夜人”: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不正确。说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即为证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加大政府对经济和市场的干预;20世纪50~7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采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适当减少政府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3)说明:①1978年至90年代初,由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转变;政府指令性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③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国情和经济规律);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需要(国际形势)。‎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的新经济政策、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所经历的过程,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列宁所说“尝试失败了”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后果和影响。“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做法是指实行新经济政策,其最大特点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绝对控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根据材料中的“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的角色足矣”等信息可知,材料二中主张经济事务完全凭市场调节,政府充当市场“守夜人”。联系所学可知,与之相关的政策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材料二的说法不正确。可以联系所学,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分析说明。‎ ‎(3)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史实,我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指令性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主要依据是国情、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27.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树立了政府与法律的权威,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如此强调官婚,便使婚姻更加规范化、严肃化,因而增加了离异的困难性,有利于个体小家庭的巩固。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奸乱行为加以严惩。法律触及到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处理婚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之,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虽谈不上全面系统,却有着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为后世处理婚姻问题、规范婚姻行为、协调婚姻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摘编自刘举《商鞅变法后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婚姻关系法律规范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后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内容:政府与法律成为处理婚姻问题的关键因素(婚姻需要得到法律的认可);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推动了婚姻伦理法律化的进程。‎ ‎(2)影响:稳定了秦国的婚姻家庭关系;推动了秦国小农经济社会的构建;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秦国实现富国强兵;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推动力。‎ ‎【解析】(1)根据材料“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得出婚姻需要得到法律的认可;从材料“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得出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从材料“法律触及到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得出婚姻法律化越来越全面,推动了伦理法律化的进程。‎ ‎(2)根据材料“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得出稳定了秦国的婚姻家庭关系;从材料“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出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推动力;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以从经济和军事角度分析影响,如在经济上推动小农经济构建,促进了秦国经济发展,军事上富国强兵。‎ ‎28.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英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铁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货币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1)背景:货币制度混乱,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影响民生;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内容:从重立法,私铸钱者死罪;收回地方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影响:统一了货币发行;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入 ‎【解析】(1)依据材料中“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英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的信息归纳回答。‎ ‎ (2)第一小问内容依据材料“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的信息归纳回答。‎ 点睛:背景类非选择题解题技巧:此类材料题只要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背景或者原因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 ‎2.审题: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有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知识定位准确,审题定位这一步方告结束。‎ ‎3.答题: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此外,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