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时 古代的经济政策检测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时 古代的经济政策检测2

第4课时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体现的土地制度是(  )‎ A.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B.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封建社会的均田制 ‎【答案】 B ‎2.秦律规定“私移田界”要受到严厉的处罚,这反映的实质是(  )‎ A.秦朝严刑峻法 B.实行以法治国 C.维持井田制度 D.维护土地私有 ‎【答案】 D ‎3.《大清律例》中记载:“(雇工与雇主)共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素无主仆名分。”这说明(  )‎ A.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松弛 B.清朝法律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C.雇工与雇主地位取得平等 D.雇工与雇主具有共同的利益 ‎【答案】 A ‎4.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答案】 D ‎5.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2‎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答案】 B ‎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 (1)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 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 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