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2、下表为英国议会改革的重大事件列表。表格反映的主要趋势是( )‎ ‎1867 年、1884 年 一再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1872 年 议会通过秘密投票法,使选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意志 ‎1883 年 通过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5 年 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定按人口分配议席的原则 A.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 B.由直接选举到间接选举 C.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D.议会主权原则逐渐确立 ‎3、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这表明英国( )‎ A. 代议制民主发展落后 B. 专制制度的残余己经消灭 C. 修补政治体制的缺陷 D. 民众获得了参政议政权利 ‎4、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这材料中的“基本错误”指的是( )‎ A. 权力分立与制衡 B. 英属殖民政府的残留 C. 松散的邦联制 D. 州际平等原则 ‎5、杰弗逊曾说:“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它部门的行动”。对该材料的准确解读是( )‎ - 8 -‎ A.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B.政府分权和制衡提高了行政效率 C.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 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6、2016年又是美国大选之年,而近些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是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 B. 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 C. 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 D. 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7、有人说近代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这足以说明法国( )‎ A.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B.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 C.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D. 没有经历过革命的熏陶 ‎8、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 A.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B.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C. 皇帝是帝国的元首 D.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们以为近代历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人为谋取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典型的侵略行动。”这表明,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B.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C.占领并殖民统治中国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10、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  )‎ A.割让香港岛 B.领事裁判权 C.巡查贸易权 D.关税协商 ‎11、李鸿章对于与列强签订的条约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 A.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 8 -‎ C.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道 ‎1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 A. 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 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 C. 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 D. 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13、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是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4、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 A. 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 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 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 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15、 “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 )‎ A. 近代化史观 B. 全球史观 C. 革命史观 D. 社会史观 ‎16、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17、 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 - 8 -‎ A.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 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 D. 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18、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 )‎ A. 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 C. 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 D.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 ‎19、“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 ‎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 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 重点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 ‎20、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表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政治体制保障了言论自由 C.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D.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 ‎21、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将一直“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指五四运动是( )‎ A.思想解放运动的总动员 B.激励中华民族前行的精神动力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启蒙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22、法国歌谣《两只老虎》传入中国后衍生出多个版本的歌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话语。下列歌词版本产生于国民革命时期的是( )‎ A. “打倒老蒋,打倒老蒋,除军阀!除军阀!”‎ B.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 - 8 -‎ C.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D. “打倒日本,打倒日本,除汉奸!除汉奸!”‎ ‎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4、 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国家之间,甚至国家内部阶层之间的因为立场和角度的缘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单就名称就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的那场战争,名称有:中国称“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中战争”、“支那事变”,西方国家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其中强调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 抗日战争 B. 日中战争 C. 支那事变 D. 第二次中日战争 ‎25、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 “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26、毛泽东曾就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说过:“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 ) ‎ A、北伐战争 遵义会议 一届人大 ‎ B、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三大战役 C、南昌起义 遵义会议 三大战役 ‎ D、武昌起义 南昌起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 ‎27、源于美国的世界性金融危机2008年9月爆发后,马克思及其学说便频繁出现在西方主流媒体上。这半年多来,马克思著作在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地持续热销,研究、推崇马克思学说的社会活动正在升温。这一现象说明了(  )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 ‎ - 8 -‎ B.只有马克思及其学说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 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 D.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28、“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恩格斯的这一分析,主要是基于( )‎ A. 唯物主义 B. 时空观念 C. 史料实证 D. 历史解释 ‎29、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一国到多国和遭受重大挫折的历程。其中“理论到实践”指的是( )‎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成立 C. 十月革命爆发 D. 新中国建立 ‎30、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是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十月革命主要是要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C、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 D、革命的发生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二 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已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 ——马克思、思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 - 8 -‎ ‎ 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 ——列宁《四月提纲》‎ 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比较,指出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斗争方式的变化。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俄国革命第二阶段的主要方式。分析列宁提出这种方式的原因。(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10分)‎ - 8 -‎ ‎33、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上而下的全国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二 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是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和军事形式,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以及第二次科尔尼洛夫叛乱显然已经在准备,——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俄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试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俄国布尔什维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过渡中策略的变化。要求:内容应包括革命形势、革命策略、结果。(10分)‎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