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6

霞浦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陈志环 审题人:陈仕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2. 薛福成在《变法篇》说:“今诚取西人气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材料表明他的主张是 A.“求富”、“自强”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中体西用”                                          D.“西学东渐”‎ ‎3.康有为认为: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这反映康有为 A.反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反对美国式政治体制 C.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D.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 ‎4.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 A.自由与平等        B.法制与科学         C.民主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 ‎5.胡适认为:“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这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新文化运动彻底失败 C.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 ‎6. 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 ‎ ‎9月22日 ‎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 ‎10月4日 ‎ 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 l0月13日 ‎ 晚,看《共产党宣言》。 ‎ ‎10月18日 ‎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 由此可见蒋介石 A.怀疑三民主义                                        B.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C.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寻找国共合作理论 ‎7.墨家思想在先秦曾经与儒家学说并称“显学”。然先秦以降,墨学几成绝学,鲜有学者问津。20世纪初,墨学再热。学术界和社会上 “人人争言墨”“家传户诵,几如往日之读经”。20世纪初墨学再热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分子通过振兴墨学挽救民族危机B.墨学民主与科学等主张迎舍时代需要 C.西学已渐入末路知识分子反求于中学D.知识分子借墨学的实用主义批判儒学 ‎8.《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9.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0.“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1.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12.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4年 ‎1988年 ‎2008年 ‎2011年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13.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确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1958年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而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肯定马寅初的人口主张,认为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对马寅初人口思想及对其评价认识正确的是 A.该思想的提出是学术领域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该思想的提出不利于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展 C.前者否定该思想是因为它超越脱离了中国的现实国情 D.后者肯定该思想得益于思想解放、纠正了“左”倾路线 ‎14.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5.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忠于城邦的男子 B.掌握权力的贵族 C.新兴的工商业者 D.主宰人类社会的人 ‎16.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 D.理念是万物本源 ‎17. 欧洲有位学者在其作品《论人的美德与尊严》中以《圣经•旧约全书》的内容为依据而宣称:“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该学者属于 A.古希腊先哲 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家 D.浪漫主义文学家 ‎18.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19.12、13世纪,以法国为主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新文化萌发之际,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多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了 A.古典文化最早在西欧复兴 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D.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承继 ‎20.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新的枷锁。”材料中后一个“枷锁”是指 A.《圣经》              B.新教                     C.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 ‎21.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 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 D.促进思想解放 ‎22.卢梭认为:“主权者除了立法权力之外便没有任何别的力量,所以只能依靠法律而行动;而法律又只不过是公意的正式表示,所以唯有当人民集合起来的时候,主权者才能行动。”卢梭的主要观点是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3.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24.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共3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 16分,第27题 20分。共52分。‎ ‎2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 ‎ 代表人物 ‎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 鸦片战争时期 ‎ 魏源 ‎ 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新文化运动时期 ‎ 陈独秀 ‎ ‎“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摘编自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的差异。(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6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 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 ‎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6分)‎ ‎27.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 材料二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 材料三 ‎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 ‎(1)材料一中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6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4分)‎ ‎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8分)‎ 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5 ACADC 6-10 BDCAB 11-15 BBDAD 16-20 CBBDB 21-24 CADC ‎25. (1)差异:①19世纪中期:(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停留在器物层面,认为科学技术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3分)‎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入到文化(思想观念)层面,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启迪民众,思考人生,改造社会。(3分)‎ ‎(2)原因:①改革开放的实行;②综合国力的增强;③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如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6分)‎ ‎(3)特点:近代前期,引进西学与模仿探索;现代中国,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4分)‎ ‎26.(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分)‎ ‎(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2分)‎ 步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2分)‎ 前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2分)‎ ‎(3)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贡献: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6分)‎ ‎27.(1)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2分) ‎ 认识: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 ‎②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 ‎③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6分,每点2分。) ‎ ‎(2)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2分) ‎ 立: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2分) ‎ ‎(3)论证:①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儒学影响根深蒂固。‎ ‎②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③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 ‎④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8分,每点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