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王安石变法(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选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4+王安石变法(测)-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答案】A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古代的变法·宋代的变法维新 ‎2.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以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解决“恩荫”选官的弊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故选B。A项和材料明显无关;C项错误,王安石只是改变考试的内容,并未否定科举制度;D项错误,王安石关于科举选官制度遭到大官僚的反对而失败。‎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变法的措施 ‎【易错警示】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在理财方面,但是在其它方面也是有所涉及,主要变现为强军和选官制度上。在选官制度上反对北宋的恩荫制,主张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物,但是因为触动了大官僚的利益最终改革失败。‎ ‎3.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答案】C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变法的措施 ‎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也是学习的重点。本题关键是对“寇乱”两字的理解,“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材料中反映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寇乱息”,即平定农民起义,故答案为A项。B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保甲法是针对国内,而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是针对外来的威胁,排除D。【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5.“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封建社会中期的变法运动能否成功,取决于变革势力的策略及与保守势力力量的大小对比,在北宋时期两次变法都是遭到了大地主的强烈反对,这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择A项。其他三项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所以排除BC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古代的变法·宋代的变法维新 ‎【名师点睛】‎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1)目的:驳斥保守派以“天变降罚”作舆论武器,破坏变法。‎ ‎(2)内容:“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意义:驳斥了反对派的谬论,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智慧能力和勇气。‎ ‎3、宋神宗作为最高统治者,态度的动摇不定,使变法的过程更加艰难和曲折。‎ ‎4、司马光当宰相,废除新法。‎ ‎6.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理由是“上户自足,无假(借)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名为厚民,实乃剥下;名为惠民,实有利心。”这是反对( )‎ A.方田均税法 B.免役法 C.青苗法 D.保甲法 ‎【答案】C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青苗法 ‎7.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宜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 A.节流增收 B.打击富豪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抑制兼并 ‎【答案】C ‎【解析】‎ 考点:历史上的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名师点睛】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 ‎(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8.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北宋对土地兼并不加干涉,土地兼并现象十分的严重,其目的是以土地征税而为其统治服务。A项与材料内容相悖,B项是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要减轻人民负担的问题。材料只体现了对地主进行征税,并没有涉及百姓的问题,所以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择D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古代的变法·王安石变法 ‎【名师点睛】王安石变法局限性:‎ ‎(1)变法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9.苏轼对青苗法评论道:“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之弊。”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青苗法实现了最初目的 B.农民解除了高利贷负担 C.反映了青苗法的实效与初衷相背离 D.守旧官僚群起反对王安石变法措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青苗取息二分”可知是王安石改革中“青苗法”的内容.“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反映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有利可圈,提举使对各郡定额、强制分配,把它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AB项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材料的意思,比较片面;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名师点睛】运用排除比较法解题。从材料可知“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反映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有利可图,提举使对各郡定额、强制分配,把它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10.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棰”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以下各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中苏辙的观点的是( )‎ A.青苗法增加了地方官员的额外行政负担 B.青苗法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C.青苗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青苗法为官吏贪污制造机会 ‎【答案】C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评价 ‎11.“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 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 《论衡》)‎ 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宋·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 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答案】A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时代意见评价 ‎12.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李悝变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并要求熟练掌握ABD各自变法的内容。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 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中外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变法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1小题,总共12分.)‎ 王安石的“青苗法”一直备受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介甫令(县令)吾浙之鄞(宁波),鄞滨海,其民冬夏乘筏采捕为生。有田率夺山麓……故民得指田为质,以货豪右之金。豪右得乘急重息之。介甫特出官钱,轻息以贷。至秋则田亩之入,安然足偿。所谓青苗法也。于鄞实善政,及为相,必欲推而遍于天下,则非矣。鄞人至今德之,立祠陀山下,神亦至灵。‎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 材料二 以余观于前贤之论,而以今日之事验之,則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为不善也。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谷……其职之也以官史,而不以乡人士君子……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下。‎ ‎——《朱子文集》‎ 材料三 青苗法推向全国时,却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各地都有固定的贷款准备金,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要全部贷出去,并完成百分之二十的增值。有了硬指标,官员们就要用手段。他们根据农户的经济情况,将之分为不同等级,各自要承担不同的贷软额度,而不论是否需要。同时,为了保证还贷,又让富户与不同等级的农户结为利益共同体,由富户提供担保或抵押。青苗法实行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 ‎——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析青苗法“于鄞实善政”的原因,并指出王安石将青苗法推行全国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改革成功的因素。‎ ‎【答案】‎ ‎(1)原因:济困助贫;抑制豪右。条件:在地方取得成功;任职宰相。‎ ‎(2)原因:收息以钱;政府强推;用人不当;担保制度;自然灾害。‎ ‎(3)因素:措施得当;以民为本;善于用人;完善制度。‎ ‎【解析】‎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归纳的能力,结合材料中“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谷……其职之也以官史,而不以乡人士君子”“有了硬指标,官员们就要用手段”“青苗法实行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由富户提供担保或抵押”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需要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阐释,结合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否的原因,可以从改革措施的是否得当、是否以民为主、是否善于用人、制度的是否完善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变法内容 ‎【名师点晴】选考题,一般都不难,需要学生能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是主要考查的方向,因此解答选考题,一是准确阅读史料,二是准确提炼有效信息,三是综合分析归纳,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这三个方面的训练。‎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