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竞培中心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竞培中心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竞培中心二调考试历史试卷 ‎ ‎ ‎ 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6分)‎ ‎1. 《社会通诠》一书译论序中说:“唐虞(尧与舜时代)以讫于周,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宗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血缘亲疏关系渗透社会各方面 B.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政治基础 ‎ C.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 D.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根本保障 ‎2.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 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 C.“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 D.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 ‎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汉代宗法制度彻底推出历史舞台 B.从地方分权转变为中央集权 C.从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D.家国一体的观念开始出现 ‎4.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 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 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 )‎ A.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 ‎5.秦朝时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 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宮廷御马;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物…….这反映了 九卿(  )‎ 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6. “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 C.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7.“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D.较好发挥监察作用 ‎8. 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线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线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 分封、行省并行 B. 郡县、封国并存 ‎ ‎ C. 州郡县交错管理 D. 行省制度 ‎9.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 ‎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 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10.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这种权力的不断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①秦朝设置丞相 ②西汉重用尚书令③明朝设置内阁 ④清朝建立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 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12.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 A. 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B. 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 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D. 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13.洪武十三年九月,朱元璋废中书省,置“四辅官”。《通纪》载:“九月丙午,置四辅官,以耆儒王本、杜佑、袭敩为春官,杜敩、赵民望、吴源为夏官,秋、冬官缺,以本等摄之,位列都督之次。敕以协赞政事,均调四时。月分三旬,人各司之。”这表明(  )‎ A. 朱元璋重视基层制度建设 B. 洪武年间官僚机构臃肿 C. “四辅官”是重要决策机关 D. 机构改革为加强皇权服务 ‎14.“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 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15.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16.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A.政权发生更替 B.文化途径迥异 ‎ C.社会形态转变 D.国力对比变化 ‎17.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可见,罗素认为 A.希腊民主是人类黄金时期 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 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直接民主具有一定合理性 ‎18.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 )‎ 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B.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 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 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 ‎19.古雅典法律要求提前公布大会议程,便于人们了解要讨论的事务。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其目的是 A. 打破雅典公民的特权 B. 扩大下层公民的政治权利 C. 强化公民大会的权利 D. 减少直接民主的不良影响 ‎20.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其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A.没有证据不能定罪 B.案件的裁决要有文字记录 C.维护共和制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 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绝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 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这表明了(  )‎ A.罗马平民对贵族斗争的胜利 B.人们对法律概念的抽象思考 C.西方的法律有了成熟的体系 D.罗马共和制促进了法律完善 ‎22.公元前3世纪,罗马阿奎里亚法规定:“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或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该规定( ) A.确立了“不告不理”的原则 B.蕴含着民事侵权法的精神 C.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是“保护人制度”的开端 ‎2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必须向法官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反映了罗马法(  )‎ A.强调证据 B.注重程序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保护私有财产 ‎24.《十二铜表法》表三第4条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如愿意,可自费供养。若无力自费供养,则拘禁他的人每日应发给他面粉一磅,如愿意,亦可多给”。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人权至上的法律原则 B.突出强调权债双方自由平等 C.重点保护债权人的财产权 D.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特权 ‎25.程汉大在其《英国政治制度史》中称:“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下列各项,属于17世纪末这一“全新的政体”的基本特点的是(  )‎ A.国王“统而不治” B.内阁掌控行政权 C.议会主权地位强化 D.内阁和议会相互制衡 ‎26.有学者认为,“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这次“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 A.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B.建立起典型的君主立宪制 C.“君权神授”变为“君权议会授” D.形成了完善的责任内阁制 ‎27.1782年秋,英国福克斯—诺斯联合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材料中,议会与内阁出现矛盾时的解决方案,最能说明(  )‎ A.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 B.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C.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获得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28.有学者认为:“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的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中符合这一观点的做法是( )‎ A.规定实行邦联体制 B.保留州的行政自主性 C.明确实行两党政治 D.维护南方的奴隶制度 ‎ II卷 二、史料分析题(29题16分,30题16分,31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 ‎,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 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8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6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随着宗法制度的巩固和加强,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在传统社会中,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据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分析其说明其成因。(12分)‎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竞二二调历史试卷 ‎ 答案 ‎1——5 ACCCB 6——10 DCBAC 11——15 ADDAC ‎ 16——20 CDADA 21——25 BBBDC 26——28 CCB ‎29题.‎ 区别:分封制产生的诸侯,享有世袭的权利;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制产生的官僚,由中央任命,不得世袭;没有独立的权力,完全受中央管理、监督。(4分) ‎ 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权利向中央集中,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分) ‎ ‎(2)趋势:从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演变为公开、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4分) ‎ 原因: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王权走向衰落,议会主权的逐步确立;政党政治的兴起;内阁逐渐摆脱君主控制走向独立。(4分,答出三点即可 ‎30题.‎ ‎(1)趋势:厚薄不同,逐渐走低;经历了从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官员常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收入。(4分)‎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封建机构庞大臃肿;最高统治集团生活奢侈; 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僚制度的弊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2)特点: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制定程序;利益回避;工资标准参照私企,有严格规定;同工同酬;实行工资封顶制度。(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31题答案 ‎(1)特征: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序;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8分)‎ 成因: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传统儒学的影响;自然经济;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