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解析版)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一、单选题 1.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诸侯割据 2.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 C.分封制已彻底瓦 解 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 3.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4.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5.有学者认为:古希腊民主政治是特定的地缘——自然环境基础上,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人类所创造的政治文明形态中的一种。这里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指( ) A.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要冲位置 B.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C.古希腊农业、商业的发达 D.城邦政治及小国寡民特点 6.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由此,英国( ) A.颁布了《航海条例》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D.组建了垄断性贸易公司 7.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1787年宪法内容中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之策是( ) A.实行联邦制政体 B.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 C.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D.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8.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片段: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赞成对262票反对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对华战争的议案,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9.近代以来法国共和国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反映了( ) A.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 B.经济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 C.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 10.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受到英国女王的高规格接待。英女王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女王说的“其他一些事情”是指( ) ①作为国家元首接见外宾 ②任命首相 ③组织内阁 ④维系英联邦成员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 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12.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屠杀现场遗迹 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 C.历史文献记载 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13.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1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5.《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 ) A.1921年 B.1925年 C.1931年 D.1939年 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7.下面为某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通过研读卡片,他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结论是( ) 6月8日,沪海道尹沈宝昌给北京政府的急电:“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 6月27日,全国学联和上海各界人士以签约时间将届,纷纷集于沪西公共体育场,召开了拒签和约的万人大会……除山东、北京、上海外,其他许多地区也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拒签和约的斗争。 A.以学生为主力 B.得到政府支持 C.上海首先发起 D.民众广泛参与 18.英国领事富里赐在《天京游记》中说:“我不能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曾国藩 D.石达开 19.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 20.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 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21.邓小平曾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 ) A.恢复政治协商制度 B.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 A.要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 B.要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 C.要加强人民对社会的监督 D.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3.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 B.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 C.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D.“一国两制”实践推向更大成功 24.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 )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 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25.“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 A.“一边倒”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D .另起炉灶 26.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社会认可 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 C.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7.虽然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但参加会议的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还有大批“和平中立主义”和接近“和平中立主义”的国家,它们有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这次会议( ) 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B.促成了印度支那局势缓和 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确立了非集团不结盟原则 28.2018年的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其后又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由此可推断( ) A.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 B.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 C.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D.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 29.关于霸权,美国学者尼科尔・布斯凯提出了“同质化”和“异质化”的概念,他认为霸权国主要通过对生产方式的技术创新从而形成同其他国家的“异质化”,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然而,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不断扩散,会使世界很快趋同。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终将取代霸权 B.世界各国发展将很快趋同 C.霸权国家自身具有优势 D.技术创新已经不再重要 30.“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十月革命 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 D.苏联解体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昙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这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代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材料二 20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先进理念”,在21世纪都变成了问题。一是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贪婪的1%”统治“受害的99%”的制度缺陷无法自我修复。二是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权力制衡、“选举驱动”、政治“媒体化”等使“内斗”加剧。三是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 ——摘编自杨洁勉《西方困境与中国和平发展》 材料三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及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西方秩序陷入危机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注重加强对地方诸侯的管理,严格限制诸侯的活动,其意在防止诸侯割据,根本目的是削弱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强化君主专制”意指皇帝独揽大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的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 2.【答案】D 【解析】题干中“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说明当时成肃公在挑战宗法制,而刘康公则力图维护宗法制,据此可以得出D符合题意,所以选D;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当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强化,分封制虽然已经走向瓦解,但还是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BC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汉知识的理解。秦汉时期是中国版图确立的时期,也是民族的传承时期,同时秦汉时期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汉朝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 4.【答案】D 【解析】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时代的法律,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影响.与维护罗马帝国统治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是对罗马法的评价.体现的是罗马法的影响,并未反映罗马法的具体精神.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等信息可知.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大影响.故D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形成有着间接影响,城邦对民主政治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城邦才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城邦政治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城邦间的激烈争夺,需要全邦人团结起来保护城邦的利益,这是促使民主政治产生的直接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都属于自然地理条件;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6.【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航海条例》是在工业革命以前颁布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可以看出题干强调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并未提及责任内阁制,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 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可以判断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故C 项正确;组建垄断性贸易公司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特点之一是组建东印度贸易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与题干时间工业革命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本题解决需要依据24题的答案,邦联制政府软弱无力,所以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故答案选择A项。BC两项是美国政体的特点,D项是美国宪法体现的实现民主的原则,不是解决政府无力的问题。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由“鸦片战争”可锁定其时间为1840年,此时英国实行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本题解题关鍵在于把握时间关系以及理顺英国代议制中的国王、首相、议会、内阁等关系。英国议会通过对华战争的议案,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材料表明议会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在政治生活中并没有实权,故A项正确,C项错误;英国的国王形式上有对外室战的权力, 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首相的信息,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涉及政治上宪法的变更而不是启蒙运动对法国思想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政治上宪法的变更而不是经济发展对法国政治力量的影响,故B项错误;据材料“近代以来法国共和国产生了16部宪法……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表明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却更换频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之路历程艰辛的反映,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法国宪法的变更而不涉及外国干涉,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D 【解析】 《共同纲领》颁布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责,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于1954年,故A项错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故B项错误。《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故C项错误。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民主是法制的基础,这两部宪法性文件的颁布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故D项正确。 12.【答案】A 【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学中最有力的史料应为第一手资料,选项中南京大屠杀的现场遗迹属于第一手资料,故A正确; BCD. 均属于第二手材料,都带有人的主观因素,排除。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940年8月26日,“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因此选B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远征军的问题,所以排除A选项。C选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D选项错误,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本题给出的时间是1940年。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9世纪40年代、60 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代表性变革,分别为“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和戊戍变法。这三次运动均倡导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本题应选D项前两场运动均由地主阶级发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来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专制统治.故A项中“反抗封建专制”、B项中“全面引进西方文化”、C项中"发展资本主义”的说法均错误。 1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可知这一现象是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代表工农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所致,故时间上应该存在于1924—1927年间,B符合题意;1921年国共合作还未开始,A有误;1931年国共处于对峙,C不合题意;1939年国共第二次合作采用党外合作,不会导致国民党党内成员成分变化,D与题意无关,故选B。 16.【答案】D 【解析】义和团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中说的“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故①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故② 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③正确。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作者没有用此观点,所以④错误。 17.【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但在6月初运动转移到上海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得到政府支持”的相关信息,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五四运动由北京学生发起,6月初,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故C项错误:由材料“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可知,参加五四运动的包括学生、商人、工人等阶层,体现了民众的广泛参与,故D项正确 18.【答案】B 【解析】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接受的只是西方基督教思想,其个人经历也不可能使其做到“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故A项错误;1859年,大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矸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B项正确;曾国藩是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封建制度,与材料“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不符,故C项错误;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也不会“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故D项错误。 19.【答案】A 【解析】《共产党宣言》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正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故B错误;《共产党宣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故C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故D错误。故选A。 20.【答案】D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共产党宣言》……序言……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等关键可知,恩格斯意在说明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所以答案选D。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由“1890年”可知,这是属于第二国际时期,但是第二国际是松散的联盟,所以B说法有误,排除;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国家爆发了工人起义,工人早就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的政治诉求,所以C说法有误,排除。 21.【答案】C 【解析】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确立,A不属于新的尝试,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属于新的尝试,排除B;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C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 22.【答案】D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深刻教训”,结合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中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因此文革的教训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深刻教训”,应排除. 故选D. 23.【答案】D 【解析】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地,从根本上反映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深入实践,D项符合题意 ,A项不能得出, 排除;B、C项说法正确,但不能体现“根本”,排除。 24.【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该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C项正确。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的是1953年的三大改造,A项错误;初步建立政治协商制度是1949年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项错误;推动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的是过渡时期总路线,D项错误。 25.【答案】B 【解析】B根据材料中“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可知,材料中表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意义。所以答案选B;“一边倒”指的是到向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中的“一切国家”不符,排除A;不结盟原则指的是不加入任何一个大国集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另起炉灶指的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 26.【答案】B 【解析】材料“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反映了日内瓦会议的特点和意义,日内瓦会议讨论了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B正确。周恩来总理于 1953 年底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错误。万隆会议并未讨论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C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20世纪50年代,故D错误。故选:B。 27.【答案】C 【解析】“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说明美国没有参加,“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说明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参加的会议,再结合“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可知是万隆会议,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 正确;A、B 都是指日内瓦会议;D 是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 28.【答案】D 【解析】题干中提到的大国互动中,美国对欧盟的“对手”关系和与俄国的改善关系,说明传统的美欧关系产生了分歧,而美国立足改善与俄国关系,恰恰说明大国之间的博弈在进一步发展,这体现的是多极化特征,中欧领导人会晤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说明全球化正在进行中,但是遭遇了某些挫折,所以综合起来看,这说明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故选D;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只是其一个表态,并不能证明美欧关系已经破裂,故排除A;特朗普是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的,所以要说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也是不现实的,故排除B;题干中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史实,只有前两个体现了跟美国相关,再加上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在此之前就已经成为事实了,故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29.【答案】A 【解析】 30.【答案】C 【解析】 二、材料题 31.【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3)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 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32.【答案】(1)因素: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军事实力;意识形态(制度因素);势力范围。 特点:西方国家主宰外部世界;秩序的主导者随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国际秩序体现等级特点。 (2)表现:福利政策加剧财政赤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政治制度的异化;国际公信力下降,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3)背景: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变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分别在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战胜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可以得出经济实力、 军事实力、意识形态(制度因素)、势力范围等因素,在20世纪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总结出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因素。第二小问,据材料一“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可概括出国际秩序体现等级特点, 据材料一“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可得出西方国 家主宰世界,据材料一“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 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可知秩序的主导者随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 (2)据材料二“一是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贪婪的1%’统治‘受害的99%’的制度缺陷无法自我修复”可得出福利政策加剧财政赤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据材料二“二是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可 得出政治制度的异化;据材料二“三是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热衷于 采用军事手段推行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可概括出国际公信力下降,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 盛行。 (3)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应从国际和国内两大角度 分析。国际方面主要是政治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以 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变化。国内方面,经济上,中国经济的崛起;外交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文化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思想资源;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