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学案)
【考向解读】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命题热点突破一】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 (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 ①对经济:破坏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②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③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例1.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 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A、D两项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 答案 B 【感悟提升】经济大萧条与文化现象的关系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人们大量失业,造成人们的消费、购买能力下降,但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诸如美国电影业、广播业、图书报刊等文化产业的发展。“米老鼠”“唐老鸭”等非成年人角色备受欢迎,恰恰是经济危机下人们为了逃避现实、寻求心理慰藉的一种体现。复习备考时,不仅要注意经济危机对政治统治、社会矛盾、国际关系的影响,还要注意经济危机对当时文化产业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理念等方面的影响。 【变式探究】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A 【方法技巧】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几乎每年都有涉及;命题主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特点及影响等的理解认识;或者以非选择题链接考查资本主义近现代化模式的分析比较等。 复习备考时,既要从微观角度深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本质及影响等问题,也要从宏观角度与20世纪世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不同模式的探索相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多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 (1)革命史观: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但是,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2)现代史观: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3)社会史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关注民生。 (4)全球史观: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对二战后各国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文明史观: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文明成果,挽救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文明,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与交融。 (6)政治机制: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联邦政府的影响进一步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社会生活中。 (7)经济机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9)经济思想:资本主义国家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凯恩斯主义学说被广泛运用。 【命题热点突破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滞胀”时期。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工伤保险、教育等方面。 (3)影响 ①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影响:第三产业兴起后,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4.“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天以及激光等工业。 (3)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例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1990-2003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变 【变式探究】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解析 分析图表做题,题干要求对图中②阶段解读正确的是,②阶段是从1970年到1980年,战后这 答案 A 【拓展提高】 本考点属于新课标新增加的内容,从考查的角度看,多将其置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中去考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以罗斯福新政为中心,分成三个阶段:新政前的自由放任→新政时的国家干预→新政后的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我们要特别注意战后初期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滞胀”后的新调整及“新经济”的出现,其中福利国家的命题年年都有涉及。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罗斯福新政至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20世纪50~70年代初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暴露了国家过分干预经济的弊端,为克服经济危机,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缩减财政支出,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 第三阶段: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市场调节失灵、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局面。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注重对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既注意运用市场规律,又不放弃国家的干预。这一过程本身也说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正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变式探究】 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解析 艾森豪威尔意在说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颁布劳工法和调整农业的重要意义,而这些都是罗斯 答案 A 【高考真题解读】 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1990-2003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变化,就本区域范围内比较,三者增幅比例基本趋同,故D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并没有忽视农业,只是投入比例稍微少一点,故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发展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比例,故B项错误;三类国家在三大产业明显体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故C项错误。 2.(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2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2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分) 【答案】(1)经济高速增长(2分)。凯恩斯主义(2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2分)。 (2)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2分)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4分) (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 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4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材料一“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可知上述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第二小问可以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得出。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根据两者材料和第一二题可以知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可以回答。 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倚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分) 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8分) 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 (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7分) 1.(2015·课标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养老金制度,涉及这一规定的是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 答案:B 2.(2015·江苏单科)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美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不符合应对经济危机的时代要求,A错误;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开始于1933年,B错误;1934~1935年,预算下降,C错误;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逐步复苏,D正确。 答案:D 3.(2015·重庆文综)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解析:根据材料中“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及富兰克林·罗斯福首次总统就职演说的信息,可以判断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罗斯福当选总统,准备推行新政,故选D项。 答案:D 4.(2015·广东文综)(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 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 解析:注意结合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史实为依据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苏冷战;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西方化”,鼓吹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适应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