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Word版)
三明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暑期开学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总分 100 分 时间 120 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这可以表明 A.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 B.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 C.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 D.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 2. 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汉代的刺史制 D.元朝的行省制 3. 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B.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程度加深 4.表 1 反映的历史现象源于晚清 表 1 1838~1847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年代 1838~1842 年 1843~1847 年 英国制造输华值 882,495 2,090,406 A.开放通商口岸 B.划定“使馆界” C.支付巨额赔款 D.实行 “门户开放” 5.1852 年 4 月,太平军进军途中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据此可知,他们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表明其宗教信仰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废除封建所有制 D.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6.1940 年 6 月,蒋介石派遣宋子文作为自己的“私人代表”赴美接洽美援。到 1941 年 4 月 1 日,共争取到美国三笔合计 1.25 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反映出当时 A.防御阶段国民政府战场吃紧 B.官僚资产阶级趁机聚敛财富 C.反法西斯同盟之间通力合作 D.国民政府寻求支援坚持抗战 7.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从侧面说明了 A.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 B.两极格局逐渐走向了解体 C.中美之间的分歧依然较大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8. 阿里斯托芬在喜剧《公民大会妇女》中虚构了一个故事:雅典的妇女们偷偷穿上了丈夫的服装,戴上假胡须,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投票通过法律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中驱逐出去。这一虚构剧情反映了 A.民主政治促使戏剧艺术繁荣 B.民主氛围浓厚公民意志自由 C.男女地位不等妇女无权参政 D.滥用民主权力导致政治混乱 9.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第二条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至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调整了个人财产的纠纷 C.保护罗马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D.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10.在美国,“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这体现了 A.议会主权原则、总统制原则 B.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 C.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D.法制原则、联邦制原则 11.列宁自称为巴黎公社的继承者,他曾评价:“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高度赞扬了公社的 A.革命首创精神 B.团结无畏精神 C.英勇战斗精神 D.高尚乐观精神 12.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目的 B.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C.有助于美国战后经济恢复 D.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 13.1973 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B.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C.建成了新的国际秩序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14、中国古化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 A.形式多样 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 15.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可见,桑弘羊的措施 A.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B. 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 C. 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 D. 稳定了盐铁的价格 16.《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由此可知,宋代东京 A.城市规模不断扩达 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17.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 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 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 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 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 1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 19.“七七”事变以后,国民政府进行汉阳钢铁厂、大渡口钢铁厂的迁建工作并扶持民办、官商合办的钢铁企业共达200余个,初步形成了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钢铁工业网,钢的产量占全国的48%。由此可见,抗战时期 A.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工业布局得以调整 D.西南成为军工重心 20.邓子恢在《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中指出:“适合于目前农业生产特点的生产责任制,是鼓舞社会积极劳动,改进技术、提高労动效率的良好制度。”邓小平在1962年 6月下旬中央书记处讨论责任田问题时也表示了支持的意见,肯定了安徽实行责任田的办法。据此可知当时 A.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 21.右图为1990年上海发行的最后一套长期流通粮票,实际使用至1993年。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经济改革体制的改革 B.农业改革步履维艰 C.市场经济体系确立 D.浦东开发效果显著 22、 1935年上海某集体婚礼,新郎均着蓝袍黑褂,新娘均着粉红色旗袍,披白纱,持鲜花,互相挽着手步入礼堂,按照司仪宣读名单顺序,先向孙中山像三鞠躬,然后双方相互两鞠躬,再向证婚人一鞠躬。这表明 A.婚嫁习俗呈现文明趋势 B.上海人民观念非常先进 C.政府操控人民婚姻习俗 D.城市婚俗已经完全西化 23、 近代以来,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乡人”、“男女授受不亲” 观念日益被“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打破。由此可见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逐渐消失 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传统落后观念 D.西方文明遭遇到国人的 22、 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A.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B.世界经济-体化格局已经形成 C.国际生产、贸易的分工明显 D.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 25、1918年,苏俄各地区黑表的生产成本在6-12卢布/1普特,而国家采购价格约4卢布/1 普特,工业制品价格上涨与战前相比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2~3倍。这说明 A.固定粮食税稳定农产品价格 B.余粮收集制牺牲农民利益 C.农民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良好 26.美国学者威廉·卡顿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到1929年,美国……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 1929年国民再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由此可知,威廉·卡顿从哪一方面揭示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A.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助长资本为所欲为 B.垄断资本破坏市场规则,经济正常运行受阻 C.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 D.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 27. 2011 年 2 月 17 日,英国政府宣布了福利改革方案,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减少对长年依赖“低保”度日的懒汉们的津贴福利。而英国《每日镜报》却反驳政府道:“人人各尽其能,服务社会自然是好事,可是老百姓并非都有这样的机会。”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 A.英国政府要激励人们的进取心 B.英国政府要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C.英国社会存在失业问题 D.英国政府存在财政负担 28、 1961年,赫鲁晓夫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年,勃列日涅夫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地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否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 29、 1945年-194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相继建立。这些机构的建立最能说明二战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30、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央机构投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赖。该机制 A.推崇贸易保护,具有建设性 B.主要是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重视程序建设,忽视法制性 D.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40分,第31题10分,第32题10分,第33题9分,第34题11分。)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是采用委员制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既然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则建立民国就必然成为另一时代主题。问题是建立哪一种模式的民国呢?以孙文为理论骨干的革命党人,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当时的 “美国模式”。所以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便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不幸的是,这个生吞活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材料三 黄炎培:“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谈话(1945年7月)请回答: (1) 钱穆对唐代政治的评论,其历史依据是什么?(2分)近代有学者认为,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来看,中国古代也存在民主成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3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模式的民国”的表现。 指出“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的原因。(3分) (3) 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的特点(实质)。(2分,特点和史实两部分分开答)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1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Ernest Bevin)照会周恩来外长,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的政府,表示愿意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准备互换外交代表,同时撤销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承认,终止与其“外交关系”。但是,英国仍在台湾淡水保留领事馆,和台湾地方当局维持事实上的关系。 材料二 英国政府之所以顶住美国的压力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英国在华利益居西方列强之首,而战后英国实力地位削弱,在国际竞争中居不利地位,通过承认新政权来保持在华既得利益与发展中英贸易是英国工党政府对华政策的优先考虑;其二,香港在战后英国远东政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在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政权控制中国大陆之后,耍维持其稳定繁荣,离不开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作;其三,根据英国外交惯例,“如果一个政权得到大部分居民的认同,有效治理着一个国家,并有长远的前景,就应该予以承认”;其四,承认新中国不仅有助于把中国融入国际体制,削弱其孤立倾向并减少其对苏联外交和经济的依赖,而且有助于英国争取以印度为代表的主张承认新中国的亚洲舆论的支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友珍《走向半外交关系:1950-1954年的中英建交谈判》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50年代英国对华态度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6分) 33. (9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3分) (2) 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3分)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3分) 34.(11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成为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起源于16世纪; 观点二:起源于19世纪; 观点三: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2005年7月,八国集团峰会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的格伦伊格尔斯庄园召开,迎接他们的除了格伦伊格尔斯美丽的风景之外,还有逐渐升级的抗议全球化的示威游 行和暴力事件,全球化的反对者用树干堵塞了该镇的一座桥梁,还有人竖起了“G8无民主”的标语。反全球化者还声称要破坏这次峰会。 请回答: (1)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选择材料二中任一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任选3个要素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8分) (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出现了众多的全球化反对者? 你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如何认识?(3分) 三明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暑期开学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 BDCAB 6-10 DDCAC 11-15 AADCC 16-20 CDBCA 21-25 AACCB 26-30 CBDCD 31.(10分)(1)依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2分) 态度:不同意。(1分)理由:三省分权和制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如答同意,只要言之有理亦可)(2分) (2)表现:民主共和,三权分立。(2分) 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1分) (3)特点:人民民主专政:(1分) 史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任意答对一个史实得1分) 32.(10 分)(1)特点: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新中国;体现出两面性,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与台湾维持事实上的关系;深受美国影响,只承认但未正式建交。 (4 分,任意两点即可) (2)原因:英国在华利益居西方列强之首,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香港战略地位重要,为维持香港的稳定繁荣;新中国成立并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符合其外交惯例;为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融人国际机制并摆脱对苏联的依赖,赢得亚洲 舆论的支持;二战后,英国国力衰弱,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6 分,任意三点即可) 33.(9分)(1)特征: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1分) 影响: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 (2)内容;限制生产;提供补贴;政府贷款;稳定物价。(任意两点 2 分) 实质:国家干预经济。(1 分) (3)措施:实施粮食税;允许商品买卖。(2 分) 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1 分) 34.(11分)(1)示例:观点: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2分)论证:(4分) ①市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②商品:欧洲商人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美洲的烟草,非洲的象牙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③货币:欧洲商人把美洲的金银带到亚欧等地,促进贵金属货币发展。 ④物种: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等传到世界各地。 ⑤人员:黑奴贸易把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欧洲白人向美洲移民。 ⑥科技:欧洲传教士和殖民者把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带到亚洲等地。16世纪前后新结论: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活动真正开始超越国界,世界各地区通过外贸、技术、资本、服务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2分) (2)①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为一体,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进一步增强;③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动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料掠夺,造成环境的破坏。④全球范围的文明和价值观冲突加剧。(回答任意两点得2分)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阻挡;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抓住机遇,趋利避害。(1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