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
华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2.《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C.强化政治等级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3.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 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 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右图。据此可知(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4.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 ) A.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 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C.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 D.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 5.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这反映出( ) A.中央集权的发展 B.儒家影响的扩大 C.贵族政治的衰落 D.宗法制度的瓦解 6.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C.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7.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体现了孟子( ) A.重视人才选拔 B.主张主权在民 C.宣扬兼爱尚贤 D.倡导道法自然 8.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责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权位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重,号称“三独座”,这反映出东汉( )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监察体系的完备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监察机构的权势较大 9.《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10.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11.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颖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 ) A.抑制土地兼并 B.消除封建割据基础 C.壮大自耕农队伍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 12.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人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措施( ) 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 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 C.扩大了平民人仕的机会 D.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 13.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出现诉讼纠纷,其缘由是“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 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 ,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时,政府印卖田宅契书。这表明宋代( ) A.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B.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 C.政府对物业交易进行了干预 D.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14.“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一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 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 C.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 D.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15.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土地贵族掌握政权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经营方式落后 16.明朝末年,作恶多端的魏忠贤遭贬自缢后,人心大快,世间纷传,演魏忠贤一事的小说一时成为热门。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皇明中兴圣烈传》(后改为《魏忠贤轶事》)、《警世阴阳梦》《梼杌闲评》等。这主要说明了( ) A.魏忠贤的倒台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有更深认识 C.评论宦官专权是明末小说的题材之一 D.明末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7.明代后期,一般市民乃至“徘优隶卒穷居负贩之徒”,也头戴方巾、脚“摄云头履(即朝靴)行道上”,而过去只有士大夫才可以这样穿戴;从前儒生、土大夫才有的“字号”,现在“奴仆舆隶徘优,无不有之”。这一变化说明( ) A.知识分子斯文扫地 B.理学日益世俗化 C.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D.民主政治逐渐建立 18.古希腊城邦建立之初所征服的本地居民,原来是依附民或农奴。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人力的缺乏,必定使他们上升到了自由民的地位。这些自由民,连同希腊本土来的新移民,构成城邦的非贵族的平民大众。这表明( ) A.城邦公民权利对外邦人开放 B.殖民运动促成了希腊的政治共同体 C.城邦民主改革加速民族认同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新秩序 19.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这体现了雅典( ) A.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 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 C.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 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 20.克里斯提尼时代以来,雅典的富人们之所以更加慷慨、更加明显地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所有公民的利益上,出于“对社会的感激之情而产生的有条件的承诺”,这种感激表现为“荣誉”或“政治职务”。材料说明( ) A.捐献制度缓和了雅典的阶级矛盾 B.富人的捐献有助于获取政治利益 C.财产多寡决定了公民的政治地位 D.雅典民主制存在滥用权力的危机 21.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尔反尔的行为近乎无赖。这反映了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D.集体决策成为战败根源 22.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 ) A.人文精神缺失 B.城邦财富外流 C.公民意识淡漠 D.贫富分化加剧 23.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 A. 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24.《十二铜表法》明文规定: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处死儿子。查士丁尼时代,法典强调:父权应该是仁慈而不是残暴。罗马法的这种变化说明( ) A.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B.罗马扩张中伴随残酷战争 C.古罗马追求公正的原则 D.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12分,26题14分,2题14分,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日:“……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一一《新唐书•狄仁杰传》 (1) 材料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导致武则天改变立太子人选想法立场的文化心理因素是什么?(3分) 材料二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材料三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桑弘羊等人于公元前118年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 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 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关于铁的专卖……据专家估计“当时役使了不少数量的官奴婢和罪人……此外还征用自由身份的民佚。”(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冶铁的技术也有空前提高,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贯,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盐铁官营的措施及作用。(9分) 材料二 私营手工业……大小不一,但产品专门,产量较稳定,因原料供应和工艺的传授等关系,行业比较集中。……它们的产品除供应本地外,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手工业的中心一般也是商业中心。……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占了流通货物的大部分,供求双方都不可或缺。在手工业发达以后更是如此。……生产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 ——葛剑雄《天命与人事》 (2)据材料二回答,私营手工业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5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期家族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 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和古代罗马的治国模式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内和公元前800年至200年的精神过程中,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人”开始出现,我们将其简称为“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世界上所有三个地区 (中国、印度、希腊——编者注)的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意识再次意识到自身,思想成为它自己的对象。这个时代产生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思考 范围的基本范畴。 ——摘编自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舜的父亲——编者注)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蹤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尽心上》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子和苏格拉底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并指出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从社会稳定局面来说,清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少有的安定时期,被旧史家形容为“海内富庶,家给人足”。由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人口流动的空间加大,社会基本处于一种动态的稳定之中,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有所提高。虽然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和人民对政权的信心等问题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和确切的数据,但在乾隆中期以前,基本没有形成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且,清朝在乾隆时期用了仅仅半个世纪的时间,人口就翻了一番。乾隆六年(1741)全国人口统计数字为1.43亿,到乾隆五十五年,突破了3亿。18世纪末,中国制造业的总产量所占的份额超过整个欧洲5个百分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份额中占到将近三分之一。国家财政储备雄厚,作为全国白银总储备主体部分的户部银库的储备,康雍乾时期基本保持在六七千万两上下,相当于国家每年总收入的1.5倍。 ——摘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围绕明清时期的发展提出相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D A B C A C C D C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B C C D C B A C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 25题:(12分) (1)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强调血缘亲疏、血脉传承的家天下制度及宗法观念;礼乐制度等。(3分) (2)特点:多元性。(1分)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发展。(答出三点得3分) (3)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2分)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儒学与佛道思想的融合;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3分) 26题:(14分) (1)措施:政府管理煮盐、冶铁;招募百姓自备经费,使用官府器具煮盐;严禁私自铸铁、煮盐;设置铁官管理铁器的专卖;役使奴婢、罪犯、自由民卖铁。(5分) 作用:提高了冶铁技术;解决了国家战争所需的部分经费;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控制地方,防范地方军事实力增强。(4分) (2)特点:规模参差不齐,产品产量相对稳定;行业相对比较集中;产品主要用于销售,与商业联系密切。(3分) 影响: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密切了经济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联系。(2分) 27题:(14分) (1)治国模式:西周是以礼治国;古代罗马是以法治国。(2分) 背景:西周的治国模式是因为国家政权组织中家庭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古代欧洲则在政治生活中去除家庭血缘关系,为以法治国铺平道路。(4分) (2) 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确立法律权威地位;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发发展需要稳定的秩序。(答出三点得3分) (3)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平等互利等社会思想活跃,城邦法律作用突出。(3分)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2分) 28题:(12分)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走向辉煌。(2分) (1)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加强巩固了封建统治,明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设置管理机构,进行改土归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不可分离的关系。 (2)经济上,古代农耕经济在明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人口大量增加,手工技术进步,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区域分工明显,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中国的经济总量继续上升,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世界各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凸显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3)思想文化上,明末清初出现思想活跃局面,他们挑战正统、反对专制,倡导工商皆本,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伦理观、财富观、权威观和政治观都在发生变化,呈现着近代人文主义色彩,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儒学在批判中继续发展。(8分) 总之,明清时期中国统治稳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进步思想和观念变化,推动中华文明走向辉煌。(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