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分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分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段考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25道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1.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③‎ ‎2.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   )‎ A.由地理环境决定      B.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C.由经济形态决定      D.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3.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士人官僚的“规谏” C.皇权接受儒家之道的制约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4.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天人合一”,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三者思想的共性是(   )‎ A.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5.某校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推论不严谨的是(   )‎ 人物 思想观点(史料)‎ 结论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先秦诸子百家均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 B.君权神授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C.儒学更加强调人的主观精神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 A.A    B.B    C.C    D.D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7.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8.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 A.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B.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9.《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C.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10.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这一思想根源在于(   )‎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宋明理学的兴盛       D.西方思想的影响 ‎11.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的思潮兴起 ‎1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被称为进步思想家。‎ 主要是因为他们(   )‎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13.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 A.宗教神学  B.自然哲学  C.社会现实   D.民主与科学 ‎14.“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因由。”“他们”指(   )‎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者  C.宗教改革者   D.启蒙运动者 ‎15.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 A.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16.许多人认为,古代希腊哲学的繁荣奠定了古罗马法学的哲学基础,这种观点是中肯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古希腊哲学家的眼中,哲学至高至纯,是不存在专门的法律分支的。因此,如果没有古罗马法学家有意识的努力,精深的希腊哲学是很难转化成庞大而严谨的法学体系的。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古希腊哲学是古罗马法的基础 ‎ B.罗马法辉煌的成就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 C.罗马法是古希腊哲学的分支 ‎ D.罗马法是对古希腊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17.宗教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一次“社会革命”,因为它深入家家户户,影响及于社会生活,人们的眼界、思维方式都因此发生变化。它本身是宗教问题,但它的影响要深广得多。材料旨在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思想方式出现重大转变 ‎ B.彻底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 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 D.促使人类理性思维走向成熟 ‎18.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   )‎ A.主权在民原则 B.人类意识觉醒 C.信仰自由理论  D.天赋人权思想 ‎19.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人尽管阶级属性不同,但观点一致 ‎ B.两人对自由平等看法,观点完全相反 C.两人都主张自由平等,但获得的方式不同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0.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痛苦而悲惨的自然状态,寻求和平并使和平得到保障,就互相订立了一种社会契约,将原有的所有自然权利交给主权者。而这种授权一经做出,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宣布。这反映出霍布斯的思想(   )‎ A.背弃了主权在民说     B.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C.符合共和主义理念     D.完善了社会契约论 ‎21.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对此最恰当最全面的理解是(   )‎ A.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礼教 C.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 D.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 ‎22.有学者说:“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下列选项与该学者观点相吻合的是(   )‎ A.科学技术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 B.资本主义发展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C.罗马教皇专制与宗教改单的关系 ‎ D.君主专制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23.《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二分之二。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   )‎ A.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 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 D.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24.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5.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 D.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二.材料题(总分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用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并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的原因?(2分) ‎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李贽在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6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 ‎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 (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 ‎——马丁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 ‎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2分)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2分) ‎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 •路德的主张?(2分)并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2分) ‎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4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2分)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2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0分)‎ 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段考 历 史 答 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C D A C B A C B D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D A D C B C B C A D ‎26.答案:(18分)‎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4分)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2分)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更改 ;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4分) 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2分)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后来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6分)‎ ‎27.答案:(16分)‎ ‎(1)“美德即知识”。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导致社会道德沦丧。(4分) (2)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4分) (3)设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4分)体现: 理性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2分)高度: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2分)‎ ‎28.答案:(16分)‎ ‎(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3分)‎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3分)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发展;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3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3分)‎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4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